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波斯尼亚危机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波斯尼亚危机》是中国的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气承当。四平八稳,神州永昌。她讲究字体的间架结构,平衡布局。也讲求字形的沉稳厚重,大气端庄。横要平竖则直,切不可头重脚轻根底轻飘[2]

目录

名词解释

1908年,由于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而引起的一次国际冲突。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奥、俄等帝国主义争夺巴尔干地区的尖锐矛盾。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居民大部分是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1878年《柏林条约》规定这两省由奥匈帝国代管,但名义上仍属土耳其。20世纪初,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奥匈帝国企图吞并这两省,作为向巴尔干半岛扩张的基地。1908年,土耳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独*统治,国内局势动荡。奥匈帝国乘机拉拢俄国共同瓜分土耳其的属地。俄国也想乘机修改黑海海峡制度,以便推行它的南下政策。1908年9月15日,奥国外交大臣A.L.von埃伦塔尔与俄国外交大臣A.П.伊兹沃利斯基在布赫劳城举行会谈,双方达成秘密协定。俄国同意奥匈帝国兼并波、黑两省,奥匈帝国则支持俄国召开国际会议修改《柏林条约》,同意黑海海峡向俄国军舰开放。会后,伊兹沃利斯基前往欧洲各国游说,争取英、法等国对俄国计划的支持。正当伊兹沃利斯基在法国谈判时,10月 7日,奥匈帝国正式宣布将波、黑两省并入自己的版图。俄国因自己的目的还未达到,便向奥匈帝国提出抗议,并要求召开国际会议解决争端。奥匈帝国的兼并行径激起了南部斯拉夫人的愤慨。波、黑两省人民也反对奥匈帝国的统治和奴役,强烈要求与塞尔维亚合并。塞尔维亚政府向奥匈帝国提出抗议,并开始军事动员,同时向俄国求援。奥匈依仗德国的支持,拒绝召开国际会议,并在奥、塞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威胁。1909年 2月,亲德的土耳其政府在德国影响下,与奥匈签订协定,以250万英镑的代价放弃了波、黑两省名义上的主权,这使德、奥态度更趋强硬。3月,德国向俄国发出威胁性照会要求俄国促使塞尔维亚承认奥匈帝国兼并两省的既成事实;如俄国继续支持塞尔维亚,德、奥将对俄作战。俄国被迫让步,并对塞尔维亚施加压力,强迫其放弃反奥战争的动员和停止一切反奥行动。3月31日塞政府被迫声明取消抗议,一场几乎导致战争的危机趋于平息。波斯尼亚危机使沙俄与德、奥以及塞、奥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它加剧了协约国和同盟国在巴尔干的争夺,使巴尔干成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