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掌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泽掌镇位于新绛县城东北部16公里处,北靠吕梁,东临襄汾,南接鼓水,西与北张镇接壤,总面积8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400亩,2007年小麦总产9074吨,秋粮总产18154吨,辖十九个行政村,27171人口,镇政府驻泽掌镇北部。
1956年3月设泽掌乡,1962年与侯马分设后称泽掌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9月改称泽掌镇至今。内设党委办、行政办、计生办、经管站、综治办、统计站、财政所、国土所等机构,并驻有公安派出所、汾北工商所、卫生院、邮政所、农电站等企事业单位;有公办小学12所,教职工104人,在校生1465人;公办初中学校2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教职工245人,在校生490人。新乡公路直达乡宁县,新古、新苏两条县级公路及乡道交错成网,畅通便利。县办中心卫生院设在泽掌镇,各村均有卫生所。
泽掌镇为全省民间艺术之乡。传统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艺术以书法、绘画、雕塑、剪纸、刺绣、社火闻名三晋,中央电视一台、四台曾专题报道。隋唐教育家王通(号:文中子)当年读书处:清濂洞,即在泽掌镇黄土坡吕梁山内。晋名臣赵盾家族遭屠岸贾残害后,赵氏家人逃难处赵仙庄也在这里。抗战期间的横岭战役纪念地华灵庙遗址犹存。[1]
经济发展
近年来,泽掌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建好蔬菜、林果、畜牧三大基地,夯实面粉、粉条、石材加工三大园区"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特别是今年以来,新一届党委、政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提出了抓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条红线,突出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三大重点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基地建设和园区建设,使全镇经济呈现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日趋明显,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一是蔬菜、林果、畜牧三大基地初步形成,三大主导产业成为全镇农业经济的支撑,正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全镇无公害蔬菜面积发展到上万亩,建起了泽掌、大聂无公害西红柿、茄子生产基地;乔沟头中华巨葱生产基地;乐丰庄黄花菜和西葵村韭菜基地等。全镇苹果面积发展到1300亩,畜牧养殖规模养殖户达到300余户,养殖小区遍布全镇,著存栏12000头,牛存栏7000头,鸡存栏31万只,泽掌已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畜牧大镇。二是科技投入加大,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标准化农业生产迈进。涉及七个村的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基本结束,打井配套14眼,埋设管灌2万米,实现了田、林、路、机电、井、渠六配套。农业生产条件和效益明显提高,全面推广了有机农业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章,西红柿取得了国家有机农业产品生产认证,三樱椒取得GAP认证,仅蔬菜一项人均增收1000元。苹果神产基地全面推广了纸套袋和贴字新技术,商品果率提升30%,价格提升200%,苹果亩收入超万元。三是产、供、销产业化体系正在培育形成。泽掌、大聂蔬菜批发市场、乔沟头葱批发市场年销售量到达1000余吨,已成为蔬菜产业的龙头。全镇大型面粉加工户发展到8户,日可产面粉260吨;粉条加工户发展到30余户,年产优质粉条200吨。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围绕"全员大招商,全民搞创业,全力上项目",三年来,全镇共引回资金2700余万元,新上运丰面业、张家庄石料厂、席治平免烧砖厂、连臣石材加工厂、五福泉食品厂等项目8个,扩规技改项目企业3个,新上葵花油产品包装、镀锌铁路信号器材等生产线3条,全镇企业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100余人,企业年生产总值达2.2亿元。
村名来历
泽掌,泽--指沼泽大地,泽掌村原来有很多河流,像江南水乡一样有很多水,所以叫泽。掌--指手掌,泽掌村周围原来有五条河,像人的手掌。故叫泽掌。实际上只有三条,后来水源处的泉眼被采石的作业堵住三条河也就相继干涸断流逐渐消失了。[2]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坚实发展,完成了王金村12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了新乡路泽掌至威顿水泥公司7公里的道路改造及2600米的护台和排水渠建设;覆盖向家庄、乔沟头等村的1万亩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即将实施完工。
民生事业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投资530万元,建筑面积达5400平米的泽掌、北范两所寄宿制学校主体工程全面竣工,投资120万元的泽掌中学教学大楼已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