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洋宅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洋宅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九十九溪下游,磁灶镇西北部,离镇区1公里,辖区面积方圆2公里。背靠永光山,面对爆竹峰,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截止2008年,全村总户数491户,人口1812人,分设六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877亩,其中水田600亩,主要农作物水稻。南接磁新路,西接福厦路长达四公里的侨乡公路;公路畅通,村民纷纷购置交通运输工具,成了名副其实的运输专业村。政府驻地磁灶镇大埔。[1]

中文名称: 洋宅村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晋江九十九溪下游

人 口: 1812人

总户数: 491户

历史沿革

据李姓住民称,其始祖居此地名命名梅洋,后又衍化为洋宅。

明、清属二都。民国33年(1944)属梅溪乡双保。建国后,1956年属内坑区天亮乡,1961年属磁灶公社洋宅大队;1984年改磁灶镇为洋宅村委会。

所获荣誉

1993年度被评为磁灶镇先进基层组织;1994年被晋江市授予基本小康村;1997年被晋江市授予宽裕型的小康村;1998年被晋江市授予文明村;2001年被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2005年被泉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宽裕型文明村”;2008年2月获福建省第一批“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2008年3月被晋江市妇女联合会和晋江市综治办授予“平安家庭”示范村。

经济发展

农产品主要有:水稻、甘蔗、花生等。村中亲办瓷砖厂、汽车运输。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人均收入8500元,村财收入20万元。

为加强新农村建设,努力实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修筑成从洋宅村南接磁新路,西接福厦路长达四公里的侨乡公路,形成十分便利的公路交通网络。

人文景观

洋宅村分别有梅洋桥碑亭、梅洋禅寺、境主公宫。梅洋禅寺,始建宋朝乾兴壬戌,早年该乡是杂姓所居,有吴姓、林姓、柯姓。梅洋开基明弘治已末,1499年,原佛祖宫是杨厝杨姓创建,香烟旺盛,著名名胜古迹,万古英灵。

永公岩峣,莲花献瑞,挹九溪之甘泉,接珠岭之灵气。占山川之胜景,得地理之经营。始祖建阳公卜此福地,草创乡社。距近四百有九载矣,耐双溪阻断,山径险窄,交通梗塞某人问调敞。繁衍生息之地,竟成僻壤穷乡之耦,钟灵毓秀之境,反为錧鹏羁骥之区,豪放雄略之士。躬耕畎亩。怀才抱艺之辈,老困山村。故历代乡贤,屡兴移溪建桥之思,卓识俊彦。常怀通达八方之志,以人财两乏,力不从心。岁月流逝,夙愿良谋,长束高阁。故明其梅洋桥碑亭。

相传宋代年间,该乡系杂姓所居,有林姓、柯姓、程姓、杨厝杨等创建于公元一二六九年,宋赵昰南游、太后分散,皇驾境主公宫、焚香祝告、虔诚感求,信杯指明向西南、砌坑思母山御临,帝后会后,宋赵昰皇恩,如封境主公红龙袍玉带,已有七百二十四年。梅里开基本凤池、明朝弘治始分枝,己末公元一四九九年,始祖建阳定居,焉今子孙绵绵,如兰之馨,如瓜之瓞,皆其积善余庆者也,卜此福地,草创乡社,已有四百九十四年。民国丁卯公元一九二七年重修,由于年久失修,庙宇破损,依然香烟旺盛,威灵显赫,保佑黎民、万古英灵。老年益寿会主持,并得海内外诸侨胞,香港、菲律宾、印尼、该乡诸位人士,齐心鼎立,乐捐巨资,重修庙宇,庄严雄伟,堂皇壮观,已落成竣工,值此大功告成,爱将诸乐捐者芳名,谨泐于石。以示后人,是为序焉,明其境主公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