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有哪些都城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洛陽遺址 |
洛陽有哪些都城遺址洛陽市有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等五大都城遺址。[1]
二里頭遺址
二里頭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六大都邑之一。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區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
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範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術界公認為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偃師商城遺址
偃師商城遺址,古稱西亳是第一個商代都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洛陽偃師,是一處二里崗文化(商代早期)時期的遺址,夏商文化界標。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北靠邙山,南臨洛水。
洛陽偃師商城遺址,覆蓋在地面下1-4米。1983年春在配合基建工程中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多次發掘,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提供的系列測年數據,其始建年代被推定為約公元前1600年;偃師商城第三期早段的年代被推定為公元前1400年前後,則這座城址由興到廢經歷了約200年時間,被學界視為夏商文化界標。
洛陽偃師商城遺址,平面略呈長方形,南北長1700餘米,東西寬1215米~740米,包括大城、小城、宮城三重城垣。城址內發現有城門、道路、宮殿、居址等遺蹟,並出土大量石器、陶器、銅器、玉器等遺物。
東周王城遺址
洛陽東周王城,位於今洛陽市王城公園一帶,為東周時期的古城遺址。
洛陽東周王城平面大體呈正方形,整個王城周長約15公里,有四面城垣和三個城角,大部分位於西工區中西部,面積約9平方公里。城牆始建於春秋中期,戰國至秦漢時曾多次修補。城址核心建築物的宮殿群落位於城內的西南隅 。
考古人員在城址西北部發現了東周時期燒制陶器的區域;在西南隅建築群基址東側、瞿家屯村東北,共探出糧窖80餘座;同時,在城外還發現了大型的館驛性質的建築遺蹟。洛陽東周王城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周代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其中,「天子駕六」保存完好、規模宏大。揭開了洛陽東周王城陵區的謎團,為了解東周王城的布局提供了珍貴資料。
漢魏洛陽城遺址
漢魏洛陽故城,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城東15公里,是漢魏時期的都城遺址。漢魏洛陽城在中國都城建設史上有着承前啟後的重大意義,而且奠定了漢魏洛陽故城的規模:分為宮城、內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總面積近100平方公里。如此規模,使漢魏洛陽故城成為中國甚至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古代都城之一。
隋唐洛陽城遺址
隋唐洛陽城遺址,是隋唐兩代的都城遺址。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隋唐洛陽城遺址地跨洛河兩岸,遺址東北至白馬寺鎮唐寺門,東南至李樓鄉城角村,西北至邙山鎮苗灣,西南至王城大道與古城路交叉口,面積約47平方千米, 已有1400多年歷史。
隋唐洛陽城遺址由宮城、皇城、里坊區和郭城組成。將宮城的應天門、皇城的端門、天津橋、天街和郭城的定鼎門串連起來,就構成了隋唐洛陽城的城市中軸線。宮城、皇城在郭城的西北角,而宮城則位於皇城之北。郭城東北部及洛水南岸部分為里坊區。
隋唐洛陽城遺址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頒布《建東都詔》定洛陽為東都。唐睿宗光宅元年(684年),改東都為神都。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定都洛陽。唐肅宗元年(761年)復名東都。唐朝末年,毀於戰火,遺址留存至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