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洛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洛阳镇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位于常州市武进区东南部,东经120°04′19.48″,北纬31°38′49.36″,距武进区行政中心18千米。东为无锡市洛社镇阳山镇,南与雪堰镇相依,西与礼嘉镇为邻,北与遥观镇横林镇毗连。紧靠312国道、沪宁高速、沿江高速、沪宁铁路和新长铁路,232省道、武进港纵贯镇域,水路交通十分便利。洛阳镇镇域面积为55.77平方公里。

洛阳镇常住人口83281人(2017年),下辖18个行政村、3个社区,402个村民小组。2015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销售收入323.8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亿元。洛阳镇先后创建为国家园林城镇,全国千强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国家卫生镇、国家园林江苏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江苏省科技示范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有“中国珍珠之乡”的美誉,特产有淡水珍珠、水蜜桃、葡萄等。[1]

历史沿革

洛阳境域历史上属延陵、晋陵、阳湖、武进县管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500余年。

南朝萧梁时代,官府顺应百姓祈求永安之民意,命名为永安里,距今已有1400余年。

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永安里改名洛阳。

雍正四年(1726年),武进分成武进、阳湖两县,洛阳域属阳湖县安尚乡管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常州市武进县设15个区,洛阳镇隶属礼嘉桥区。

1947年起,洛阳镇属戚墅堰区署。

1949年(民国38年)4月23日解放,洛阳境域属武进县第六区管辖。

1955年1月31日,按江苏省政府规定,洛阳镇改为洛阳乡。

1956年3月,为适应“农业合作社”的形势要求,洛阳乡隶属横林区管辖。

1957年10月,洛阳乡隶属湖塘区管辖。

1958年,洛阳成立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洛阳公社(乡)属横林区管辖。

1987年,洛阳撤乡建镇。

1996年,戴溪撤乡建镇。

1999年11月24日,撤消洛阳、戴溪两镇,新建洛阳镇。

2002年4月23日,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撤销县级武进市,设立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隶属武进区管辖。

行政区划

洛阳镇政府位于洛阳区。至2016年初,洛阳镇下辖洛阳、洛东、戴溪3个社区,18个行政村、402个村民小组。18个行政村分别是:岑村、戴溪、管城、天井、瞿家、圻庄、民丰、虞桥、马鞍、洛东、谈家头、小留桥、洛阳、友谊、朝南、阳湖、汤墅、东尖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洛阳镇位于常州市武进区东部,东经120°04′19.48″,北纬31°38′49.36″,距武进区行政中心18千米。

东为无锡市洛社镇、阳山镇,南与雪堰镇相依,西与礼嘉镇为邻,北与遥观镇、横林镇毗连。

地形地貌

依山临海,北面山峦叠嶂,西南边则临海。地貌大体可分为丘陵、台地、平原、滩涂等类型,地势自北向南倾斜。镇区东西长11.5公里,南北长14公里,海岸线总长12.8公里。土壤以红壤土、沙质土为主,沿海滩淤积地属碱质粘土、亚粘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水文

该镇有杏田溪、下曾溪、云内溪、黄塘溪、水磨坑溪、西埭溪、洋坑溪、林口溪和屿头溪等中小溪流,流域面积3.7平方公里。黄塘溪从埔兜汇入洛阳江,注入泉州湾。埔仔溪发源于东部尖山亭山,流经东园镇埔仔、厝仔、双溪口等地,注入南部五一垦区。辖区内有锦丰水库、水磨坑水库、西坑水库、东风山围塘、仙坑山围塘、下树山围塘、山仔楼山围塘等小型水库和山围塘,乌潭水库、山美水库的渠道穿过辖区的北部和西南部。

气候特征

洛阳镇位于常州市武进区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洛阳镇镇域面积为55.77平方公里,全镇小麦种植面积3183亩,水稻种植6666亩。新增高效农业373亩,规范办理土地流转320亩;全镇水蜜桃、葡萄、淡水鱼种养殖面积达18000亩。

生物资源

该镇大力发展特色林果,“黑美”葡萄、“春美”水蜜桃、汤墅生态西瓜、哈密瓜等优质水果,远近驰名;水产资源丰富,其中戴溪青鱼、淡水珍珠等都十分有名。

人口民族

人口

该镇常住人口83281人(2017年)。

民族

该镇居民主要为汉族。

经济发展

200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8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5051万元。农业总产值1.19亿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1.18亿元。拥有工业企业650家,其中“三资”企业19家。

2006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1.57亿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02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1.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431元。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6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9.13亿元。

2015年,产业结构比为2︰67.5︰30.5。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销售收入323.8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亿元。

第一产业

洛阳镇紧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坚持发展做优做强林果、水产等优势产业。农业生产不断开拓新的发展模式,以创办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水蜜桃、葡萄、珍珠等特色农产品名列全省前茅。特别是林果业也是洛阳的重点特色之一。武进区洛阳镇的林果种植面积13500亩,占到全镇自然农田的一半。该镇是全国著名的“珍珠之乡”,也是省级农村现代化试点镇。

2001年拥有农机总动力4.4万千瓦。年产粮食1893万公斤。出栏生猪2.16万头、家禽10.63万羽,年产水产品345万公斤、水果512万公斤、蔬菜635万公斤。

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31亿元,比2014年增长2.8%。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全镇小麦种植面积3183亩,水稻种植6666亩。新增高效农业373亩,高效农业保险覆盖率100%;农业机械化作业率98%;规范办理土地流转320亩;新增市级农民合作示范社1家,成立家庭农场10家。

第二产业

2011年,全镇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62家,实现销售184.4亿元,占全镇工业的比重达85.1%,其中超亿元企业20家。以家用电器为特色的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有规模以上家用电器制造和电器用电机及主要零部件生产企业22家,占全镇规模以上企业的35.4%。全镇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8只。

2015年,全镇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87家,其中超亿元企业26家,实现销售293.05亿元,占全镇工业比重的9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5.02亿元。以家用电器为特色的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占全镇产销的35%以上。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加快,2015年累计15家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7家企业认定省、市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值7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8%;申报专利347件、授权32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8件;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10项,2家企业列入区两化融合智慧企业培育目标,成功获批省工程(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2家。

洛阳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江苏省 30 个重点联系中心镇之一,常州市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十强乡镇。工业园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

第三产业

洛阳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升,2015年完成37亿元,增长12.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2%。拥有第三产业实体2109个、从业人员6327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45亿元。[2]

交通

洛阳镇累计投入道路桥梁建设资金2.5亿元,先后完成了戴洛路、永安路、荷花西路提升改造和新科西路延伸主体工程等道路建设,启动实施武进大道东延、中心大道和珠光街北延工程。全镇现有市、区级公路48公里,镇、村级公路116公里。

以“十个村村有”为重点,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洛阳镇累计投入道路桥梁建设资金1.7亿元,先后完成了戴洛路提升改造和永安路等道路建设工程。全镇现有市、区级公路48公里,镇、村级公路116公里。

社会事业

综述

2006年7月洛阳镇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弱势群体生活有所保障。

文体事业

镇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并正式对外运营,“城乡一体”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完成创建。群众性文体活动精彩纷呈,精心组织开展“美丽洛阳”系列活动和“社区天天乐·同心大舞台”、“送戏下乡”、农村电影“2131”放映工程等活动,成功举办镇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教育事业

洛阳高中晋升为省四星级高中,洛阳初中与戴溪初中平稳合并,新洛阳初中竣工投用,王诤电子科技馆布馆工作基本完工,洛阳中心幼儿园扩建工程建成投用,戴溪幼儿园、洛阳卫生院戴溪门诊部异地新建工程启动建设。规范提升村级幼儿园,大力整治无证托幼园点,规范6家、关停5家。

医疗卫生

公共卫生、人口与计生服务体系向全镇居民免费提供10大类43项基本公共服务和5大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孕前优生检查105对。

社会保障

洛阳镇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文明镇,一大批村(社居)、家庭、个人被评为市、区级精神文明建设各类先进。总投资500万元的王诤旧居、王诤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成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党员干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学习活动,积极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

基础设施

2015年继续开展道路亮化工程,全年更换及新增创盛路等镇村道路路灯400余盏。不断推进长江引水镇域联网工程,全镇自来水用户累计达1.8万户,覆盖率100%。

继续推进天然气入户工作,新增圻庄村、朝安村、阳湖村、戴溪社区天然气入户工作,共计2100余户,天然气管网集镇区布网完善,天然气用户累计达13100余户。

城镇环境卫生保持全区前列。岑村建成市级生态文明村,天井、岑村、友谊、谈家头4个村创成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试行机械化自动收运垃圾模式,保障镇区干净整洁。投资1200余万元,先后建成洛阳、戴溪两个污水处理厂和12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点。开展农村生态环境连片整治和清水工程,基本建成工业园区污水管网系统。还完成了锡溧漕河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对跃进河、红旗河、洛西河等河道实施了生态拦截工程。加大对绿化的投入,全镇绿化覆盖率达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成功创建成常州市首个“国家园林城镇”。

城镇规划建设也进一步加快,景观休闲街区建设有序推进;投资1.4亿元的和园小区和投资1.2亿元的新科花园已经竣工交付使用。

风景名胜

永安里

洛阳原名永安里,洛阳的老石桥,桥名也叫永安桥(此桥已在1976年疏浚武进港时拆除)。永安里名称的来历,可追溯到南朝萧梁时代。据说在一年夏秋之交,阳湖泛滥,晋陵和无锡两县县令吴、许二人会同治水,正在沿湖巡视,忽然洪峰突起,见此情景,两人唯有对天祷告:“宁亡邑宰,勿亡我民”,当即跳水而死。洪灾过后,湖西村落的人逐渐回归,重建家园,期望从此平安,所以叫永安里。并把为治水而死的吴、许两位县令,尊崇为“永安里土地”,称做“吴、许二圣大王”,建土地庙供奉之。

至于永安里因何改名洛阳,洛阳西街秦观祠内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的碑文和《秦氏宗谱》都有记载。北宋政和(宋微宗年号)年间,秦观的小儿子秦湛任常州通判,定居毗邻县新唐乡,以姓名村曰秦村。秦观的五世孙秦宗贤从秦村迁居永安里,奉秦观的六世孙秦禹夫出任河南洛阳县尉,死于任所。禹夫的儿子秦春,扶榇归葬永安里,因哀痛其父死于任所,即把永安里改为洛阳,以资纪念,此即洛阳名称之由来。

南朝萧梁时代,官府顺应百姓祈求永安之民意,命名为永安里,距今已有1400余年。1227年(南宋理宗宝庆三年),永安里改名洛阳。

春秋淹城

春秋淹城是春秋时期所筑至今保存完好的地面城池遗址,又称淹城遗址。春秋淹城位于常州市武进区中心城区,景区核心部分——春秋淹城遗址,占地300公顷,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考古确认为春秋时期所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是中国春秋时期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遗址。

著名人物

宋、明、清三代,洛阳出过15名进士,其中岑村圻庄街就出过8名,黄永、黄亮可父子连科,廉政为民传为佳话。

赵翼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他的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已成为千古名句,他在史学研究,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卓著,匡亚明先生称其“千古独步,史家绝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戈裕良

戈裕良(1764~1830)出生于武进县城(今常州市)东门,字立三。家境清寒,年少时即帮人造园叠山。好钻研,师造化,能融泰、华、衡、雁诸峰于胸中,所置假山,使人恍若登泰岱、履华岳,入山洞疑置身粤桂,曾创“钩带法”,使假山浑然一体,既逼肖真山,又可坚固千年不败,驰誉大江南北。

王诤

王诤(1909~1978)是中央苏区和红军通信事业的创建者、中国电子工业的开拓者和卓越的领导人。王诤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面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种种诬陷和残酷迫害,坚贞不屈,坚持斗争,重病期间,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病痛,坚持学习,坚持工作。在生命垂危一息尚存时刻,仍以加速现代化为念,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高尚情操。1978年8月13日于北京逝世,终年70岁。党和国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名优特产

洛阳镇的特产主要有汤墅生态西瓜、洛阳灵芝、戴溪青鱼、淡水珍珠、水蜜桃、葡萄等。

所获荣誉

1995年获得全国“中国珍珠之乡”的美誉,1997年获得“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2006年获得“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先后创建为国家园林城镇、全国千强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江苏省科技示范镇等称号。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洛阳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2月,洛阳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相关视频

美丽的洛阳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