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洪适」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Tra對話 | 貢獻
 
行 1: 行 1: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洪适
 
| 姓名    = 洪适
 
| 圖像    = [[File:洪适.jpg|缩略图|居中|[http://a4.att.hudong.com/28/86/20300543373111145334868423050_s.jpg 原图链接]]]}}
 
| 圖像    = [[File:洪适.jpg|缩略图|居中|[http://a4.att.hudong.com/28/86/20300543373111145334868423050_s.jpg 原图链接]]]}}
洪适(kuò)(1117年—1184年),原名“造”,后更名“适”,字景伯,又字温伯、景温,号盘州,洪晧长子。因晚年居住老家饶州盘州,故又自号盘州老人,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人。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二月,与弟洪遵同中博学宏词科,洪遵第一状元,洪适第二榜眼。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官至右丞相。封太师、魏国公,食邑五千户,实封二千六百户,卒谥文惠。祀乡贤。配石氏封蔡国夫人,又配沈氏封魏国夫人。
+
 
 +
[[ 洪适]] (kuò)(1117年—1184年),原名“造”,后更名“适”,字景伯,又字温伯、景温,号盘州,洪晧长子。因晚年居住老家饶州盘州,故又自号盘州老人,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人。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二月,与弟洪遵同中博学宏词科,洪遵第一状元,洪适第二榜眼。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官至右丞相。封太师、魏国公,食邑五千户,实封二千六百户,卒谥文惠。祀乡贤。配石氏封蔡国夫人,又配沈氏封魏国夫人。<ref name="古诗文网">{{cite web |url=https://www.gushimi.org/shiren/3916.html |title=洪适的诗词全集| accessdate=2019-04-07}}</ref>
  
 
 周必大所撰《[[宋宰相赠太师魏国文惠公神道碑铭]]》:“[[公器业早成,与人诚实,无浮礼,文华天赋,济以力学,步骤经史,新奇富赡,兄弟鼎立,自成一家。]]”,许及之所撰《宋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学士正议大夫赠特进洪公(适)行状》,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三洪同朝并为台辅世所罕见]]。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四十八岁登丞相位。
 
 周必大所撰《[[宋宰相赠太师魏国文惠公神道碑铭]]》:“[[公器业早成,与人诚实,无浮礼,文华天赋,济以力学,步骤经史,新奇富赡,兄弟鼎立,自成一家。]]”,许及之所撰《宋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学士正议大夫赠特进洪公(适)行状》,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三洪同朝并为台辅世所罕见]]。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四十八岁登丞相位。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父亲洪晧,曾任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与弟洪遵、洪迈先后同中博学鸿词科,有“三洪”之称。
 
 父亲洪晧,曾任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与弟洪遵、洪迈先后同中博学鸿词科,有“三洪”之称。
 +
===能行家事忠义报===
 +
洪适自幼聪颖好学,学业优异,有“日诵三千言”之誉,成童子后,作文条理分明,构思巧妙,深得师长赞誉。十三岁时,父亲出使北方,家中祖母董氏夫人年迈,母亲沈氏夫人多病,弟妹年幼,全家各等事务大都由他主持处理。建炎三年(1129年),金军跨过长江进犯[[吴地]](今苏南和浙北),逼近[[秀州]](今[[浙江嘉兴]]),形势十分危急。当时洪家寄住秀州,一家妇幼面临战乱,慌乱无计。在此危难之时,洪适毅然决定全家奔回故乡。他在仓促中带领家中年轻力壮的佣仆,护送祖母、母亲和五个弟弟、三个妹妹登程回乡。一路上,租船只,赁车马,指挥若定,调度得当,跋山涉水,远历千里将全家人安全领归故乡饶州。洪家离开秀州没有几天,金军骑兵果然攻入秀州城大肆抢掠,还掳去了一批平民男女作奴隶。洪皓在冷山得知金军掳掠秀州的消息后,挂念留在秀州的家眷,十分焦虑。当时听说有秀州平民被掳至冷山,他就千方百计打听寻找。几个被掳至冷山的秀州人对他说:秀州官吏都在城陷之前携家眷逃往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避难去了,但不知洪家的下落。由于音讯不通,洪皓得不到确信,对留在秀州的老母、妻子、儿女终日放心不下,难解焦虑,竟大病了一场。
  
能行家事忠义报
+
 洪适 一家回到故乡 后,沈氏夫人 期生活在 浙沿海 对山区水土不服 ,洪适 也对这 个远离城 市的生活感到不习惯 加之[[ 洪皓]]的俸禄是由 秀州 供给 的, 所以 ,当 金军北退以后 ,洪 适又带领全 秀州。
 
 
 洪适 自幼聪颖好学,学业优异,有“日诵三千言”之誉,成童子 后, 作文条理分明,构思巧妙,深得师长赞誉。十三岁时,父亲出使北方,家中祖母董氏夫人年迈,母亲 沈氏夫人 多病,弟妹年幼,全家各等事务大都由他主持处理。建炎三年(1129年),金军跨过 长江 进犯吴 (今苏南和浙北) 逼近秀州(今浙江嘉兴),形势十分危急。当时洪家寄住秀州,一家妇幼面临战乱,慌乱无计。在此危难之时 ,洪适 毅然决定全家奔回故乡。他在仓促中带领家中年轻力壮的佣仆,护送祖母、母亲和五个 弟、三 妹妹登程回乡。一路上,租船只,赁车马,指挥若定,调度得当,跋山涉水, 历千里将全家人安全领归故乡饶州。洪家 开秀州没有几天,金军骑兵果然攻入秀州 大肆抢掠 还掳去了一批平民男女作奴隶。 洪皓 在冷山得知金军掳掠 秀州的 消息后 挂念留在秀州的家眷 十分焦虑。 时听说有秀州平民被掳至冷山 他就千方百计打听寻找。几个被掳至冷山的秀州人对他说:秀州官吏都在城陷之前携家眷逃往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避难去了,但不知 洪家 的下落。由于音讯不通,洪皓得不 确信,对留在 秀州 的老母、妻子、儿女终日放心不下,难解焦虑,竟大病了一场
 
  
     洪适 一家回到故乡后, 沈氏夫人因 长期生活 江浙沿海地区 对山区水土 服, 洪适 兄弟也对这个远离城市的生活感到不习惯 加之洪皓的俸禄是由秀州供给 的, 以, 当金军北退以后 ,洪适 又带领全 回到了秀州
+
  绍兴八年(1138年), 洪适 的母亲[[ 沈氏]] 夫人 洪皓困系北方,音讯难通,吉凶难定,她 家日夜思念,积忧成疾 ,不 治病故。 洪适 在万分哀痛中仍能井然有序地操持丧事 按诰命夫人 葬礼安排祭仪 并遵照母亲生前意愿将灵柩运抵无锡安葬(其外祖家居无锡)。处处 礼行事 深得亲朋长辈的赞誉 充分显示了青年 洪适 独当门户主持 政的才华
  
    绍兴八年(1138年), 洪适 的母亲沈氏夫人 因洪皓困系北方 音讯难通 吉凶难定 她在家日夜思念 积忧成疾 不治病故。 洪适 在万分哀痛中仍能井然有序 操持丧事,按诰命夫人的葬礼安排祭仪,并遵照母亲生前意愿将灵柩运抵无锡安葬(其外祖家居无锡)。处处 礼行事 深得亲 长辈的赞誉,充分显示了青年洪适独当门户主持家政的才华
+
 洪适 自故乡返回秀州之后 与兄弟刻苦读书,经过数年努力 已饱览经史百家 能诗善赋。每逢同学集会讨论诗文写作时 必有诗文佳作飨友 后来 ,洪适 便渐渐 地以 文章优秀闻名于州郡 当地文士都慕名和他相交作
  
     洪适 自故乡返回秀州之后, 刻苦读书 经过数年努力 已饱览经史百家 ,能 诗善赋 每逢同学集会讨论诗 写作 时, 佳作飨友 后来 ,洪适 便渐渐地以文章优秀闻名 于州 郡,当地文士都慕名 他相交作朋友
+
  绍兴十二年(1142年), 洪适与弟 弟洪遵、洪迈同时赴京应考 他与洪遵双双高中[[博学宏词科]] 成为进士 得到宋高宗的亲自接见和称赞:“父在远方 子 自立 此忠义报”  并授予敇令所删定官的职位。不久又提升为秘书省正字,从此洪适的 名远扬天下。
 +
===居官为民请命===
 +
绍兴十三年(1143年)洪皓南归以后,洪适任[[台州]](今浙江台州地区)通判。当 秦桧党羽主管台州政事 腐败至极,刑事诉讼中贿赂公行,造成了很多冤狱,坑害了很多无辜平民。洪适一次到黄岩县(今属浙江省)巡视,发现监狱中囚犯高喊冤枉,即传令 关吏、囚询讯,将冤情记录在册,呈 上报浙江东路提刑司,请求为民平冤。但是,由于知州等人有秦桧为靠山,洪适不但没有能够为民平冤,反而因此丢掉了乌纱帽 被罢免了台州通判的职务 九年没有起用。在此期间洪皓已流放英州(今属广东)。 洪适 为侍候父亲,经常往来 州和 英州之间
  
     绍兴十 (1142 年),洪适 与弟弟洪遵 洪迈同 赴京应考 他与洪遵双双高中博学宏词科 成为进士,得到宋 高宗 的亲自接 见和 称赞:“父 远方 子能自立  忠义报”  并授予敇令所删 定官 的职位 。不 提升为秘书省正字 从此 洪适的 文名远扬天下
+
 绍兴 (1155 年),洪适 被任命为[[荆门军]](今湖北当阳 荆门等县)知军。此 秦桧新死 朝政呈百废待兴之势 ,高宗 即召令天下征求施政意 。洪适到荆门上任之初就着手修复农政、安抚因灾荒 战祸而流离失所的农民,整治社会秩序,兴办地方公益。 施政中发现了很多弊端。 时,他根据当时社会实况,上书朝延,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减轻茶税。第二,减免各州代贡物品 历代皇帝都规 地方以当地特产为贡品,每年照例按数按时上贡。有的地方某种特产减少了或绝迹了,仍要按数上贡,或者折币(银钱)代贡,成为地方百姓一项负担。洪适认为不合理,不利民生,故建议减免。第三,重建因战火毁坏的书院、试场,恢复旧有科举名额,以选天下人才。第四,免除无人耕种的 田赋税 由于连年战事,丁壮多上前线,农村劳动力大大减少, 少地方官田无人耕种,无租税可收,但朝延仍要地方政府缴纳这类官田赋税,地方政府 将这些税摊派到农民身上 大大加重了百姓负担。 洪适 从普通农民 利益出发,建议免除这一不合理负担
  
    居 请命
+
  洪适任徽州知州时,至婺源等县巡查田赋、茶税、徭役,发现乡间富有农户几乎不承担徭投,而生活贫困的自耕农却要负很重的徭役,存在严重的徭役不均的弊端;还发现地方 吏趁征收赋税之机敲榨百姓,勒索钱财,中饱私囊。洪适严令属下各县、监、镇及各官监税务:如“有虐吾民者必劾”,即声明将严惩贪官污吏,以保护平 利益。他还严令通判厅以下收集钱粮赋税的衙门,收取各种赋税时不得增加分文手续费。如有违反,必定惩处。徽州百姓多感其恩德,都安心耕作,按契完粮纳税,秩序安定。
  
    绍兴十三年(1143年)洪皓南归以后, 洪适任 台州(今浙 台州地区)通判。 当时 秦桧党羽主管台 政事 腐败至极,刑事诉讼中贿赂公行,造成了很多冤狱,坑害了很多无辜 平民。 洪适一次到黄岩县(今属浙江省)巡视,发现监狱中囚犯高喊冤枉,即传 有关吏、囚询讯,将冤情记录在册,呈文上报浙 江东路 提刑司,请求为民平冤。但是,由于知 等人有秦桧为靠山,洪适不但没有能够为 平冤,反而因此丢掉了乌纱帽, 罢免了台州通判 职务 九年没有起用。在此期间洪皓已 放英州(今属广东)。洪适为侍候父亲,经常往来于杭州和英州之间
+
 洪适 提举 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后,曾上书论述 当时 徭役不均的弊端和利害,建议下令 、县采取措施尽快均徭投 以保护广大 平民 百姓的利益 他还上书建议朝廷责 令江东路 沿江各 县允许农 用原价赎回 官府和豪绅收占 农田 以安定因战祸、灾荒而 离失所返回家乡又无田耕种的农民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 洪适 被任命为荆门军(今湖北当阳、荆门等县)知军。此时秦桧新死, 政呈百废待兴之势,高宗即召令天下征求 施政 意见。洪适到荆门上任之初就着手修复农政、安抚因灾荒 战祸而流离失所的农民 整治社会秩序,兴办地方公益。在 政中发现了很多弊端。此时 他根据 当时 社会实况 上书朝延,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减轻茶税。第二,减免各州代贡物品。历代皇帝都规定 地方 以当地特产为贡品 每年照例按数按时上贡。有的 地方 某种特产减少了或绝迹了 仍要按数上贡 或者折币(银钱)代贡 成为地方百姓 项负担 洪适认为不合理,不利 议减免 第三 重建因战火毁坏的书院、试场 恢复旧 科举 额,以选天下人才。第四,免除无人耕种 官田赋税 由于连年战 事, 丁壮多上前线 农村劳动力大大减少,不少地方 田无人耕种 无租税可收 但朝延仍要地方政府缴纳这类官田赋税,地方政府又 这些税摊派到农民身上 大大加重了百姓负担。洪适从普通农民 的利 建议免除这一不合理负担
+
 洪适 廷提出的各种 施政 论述 奏疏 都曾被朝廷采纳实 施, 但由于 当时 官场腐败 除他自己亲自治理的 地方 实施较好外 其它大部分 地方 实施不力 因此收效甚微。
 +
===在朝力图收复中原===
 +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 金主完颜亮率金各部越过淮河攻打南宋 ,一 直攻到长江北岸 南宋军 奋起抵抗 宋高宗也亲临 康(今南京市)督战 宋军在采石矶(今属安徽马鞍山市)一战将[[完颜亮]]所部各军击溃 在溃退中完颜亮被其部将完颜宜杀死。至此 南侵金军全部北散逃窜。这就是 有名的 “采石矶大捷” 洪适当时任江东路提举常平茶盐公 事, 在此次抗金战斗中 他率领属 官, 及时组织、运送粮饷等军需辎重 供给抗金 为战争 了积极的贡献 被朝廷升为尚书省户部郎中,总领淮南东路军马钱粮
  
    洪适任徽州知州 时, 至婺源等县巡查田赋、茶税、徭役 发现乡间富有农户几乎不承担徭投 而生活贫困的自耕农却要负很重的徭役 存在严重的徭役不均的弊端;还发现地方官吏趁征收赋税之机敲榨百姓 勒索钱财 中饱私囊 。洪适 严令属下 镇及 官监税务:如“有虐吾民者必劾” 即声明将严惩贪官污吏,以保护平民利益。他还严 通判厅 下收集钱粮赋税的衙门 各种赋税 不得增加分文手续费。如有违反 惩处 徽州百姓多感 恩德 都安心耕作 按契 粮纳税,秩序安定
+
  在完颜亮南侵的同 时, 辽东女真另一部族首领完颜雍在辽阳自立为王。完颜亮采石矶丧命以后,完颜雍拥兵南下开封 定年号为大定 以号令金军各部。但完颜亮所领各部新败北归 忙于休整 都没有表示是否拥立完颜雍 处于纷乱未定局面 。洪适 认为此时是收复中原的良好时机。他上书朝廷,建议趁完颜雍自立为帝还未得到女真 部族拥护之时,急调东南(今苏、皖、浙 闽) 路军马进占[[淮泗]](淮河南北一带) 四川(今四川部 东地区),[[汉中]](今[[四川]]、陕西交界地带)各路军马向中原进发 密令中原汉族抗金义士夺 州县城池,形成割据局面,朝廷给这些割据首领授予官衔和封号,待川、汉、鲁之兵齐集之 时, 向金军发起内外攻击,中原 可恢复 南宋朝廷害怕以农民起义军为骨干的北方抗金义军会危及 统治,竟以此举会“养虎贻患”为由,拒绝了洪适的建议 失去了一次光复中原的良机 致使 颜雍轻易地统一了北方
  
    洪适升任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公事 后, 曾上书论述当时徭役不均的弊端和利害,建议下令 州、县 采取措施尽快均徭投,以保护广 平民百姓 利益 。他 还上书建议朝廷责令江东路沿江各州县允许农民用原价赎回被官府和豪绅收占的农田 以安定因 祸、灾荒而流离失所返 家乡又无田耕种的农民
+
  高宗退位,[[孝宗]]登极以 后, 金军又南侵淮东。宋军在海 (今江苏连云港 东海等县市)、符离(今属安徽宿 )两大战役中动用了 兵力 洪适悉心调度战场所需要的器械、粮饷和其 军需物资,件件都及时供给,从无短缺 使 争顺利取胜,将金兵赶 了淮河以北
  
     洪适 向朝廷提 出的各 种施政论述 奏疏 ,都 曾被朝廷采纳 实施, 但由 当时官场腐败 自己 自治理 实施较好外,其它大部分地方实施不力,因此收效甚微
+
  隆兴二年(1164年), 洪适出 任中书舍人,成为皇帝 近臣和高级幕僚。当时金兵再犯淮南,边防军事情报纷至沓来。洪适除了为皇帝起草诏令文书外,还夜以继日地参与军机,在调度部队、协调 部队的关系、安排攻击程序等方面为皇帝提供咨询和建议。由于指挥得当 前方广大爱国将士及百姓奋力战斗,很快取得抗击金兵的胜利,再次迫使金兵北撤休战。金军新败,宋军本可以乘胜北伐,但由于南宋皇帝软弱,兵将不肯出死力 ,都 安于现状,北伐计划始终未能付诸 实施 。金军多次南侵都以失败告终,一时一反常态要求休战为盟,并邀请南宋遣使参加完颜雍的生辰庆典。孝宗皇帝允邀派洪适任贺生辰使使金。洪适本不欲前往 无奈君命不可不受。金方派其枢密院士高嗣先为接拌使(相同 陪同使者) 迎接洪适使金。高嗣先自言 的父 与洪皓曾有德交,对洪适颇为尊重,为洪适在金国 行动提供了很多 便
  
    在朝力图收复中原
+
  洪适游历了不少地方,掌握了很多敌情。他面对失去的河山,非常悲愤。途经著名的[[赵州桥]]时,痛感国土沦亡,发出“何时冠盖集,一变犬羊臊”的沉痛感慨。他到洛阳赏过名园牡丹后,尤感悲愤,即作七绝一首为纪。诗云: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 金主完颜亮率金各部越过淮河攻打南宋,一直攻到长江北岸。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宋高宗也亲临建康(今南京市)督战。宋军在采石矶(今属安徽马鞍山市)一战将完颜亮所部各军击溃,在溃退中完颜亮被其部将完颜宜杀死。至此,南侵金军全部北散逃窜。这就是有名的“采石矶大捷”。洪适当时任江东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此次抗金战斗中,他率领属官,及时组织、运送粮饷等军需辎重,供给抗金将士,为战 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朝廷升为尚书省户部郎中 总领淮南东路军马钱粮。
+
  天香国色傲春华 不肯 先伍杂花
  
    在完颜亮南侵的同时,辽东女真另一部族首领完颜雍在辽阳自立为王。完颜亮采石矶丧命以后,完颜雍拥兵南下开封,定年号为大定,以号令金军各部。但完颜亮所领各部新败北归,忙于休整,都没有表示是否拥立完颜雍,处于纷乱未定局面。洪适认为此时是收复中原的良好时机。他上书朝廷,建议趁完颜雍自立为帝还未得到女真各部族拥护之时,急调东南(今苏、皖、浙、赣、闽)各路军马进占淮泗(淮河南北一带),号令四川(今四川部以东地区) 汉中( 四川、陕西交界地带)各路军马向中原进发,密令中原汉族抗金义士夺取州县城池,形成割据局面,朝廷给这些割据首领授予官衔和封号,待川、汉、鲁之兵齐集之时,向金军发起内外攻击,中原定可恢复。南宋朝廷害怕以农民起义军为骨干的北方抗金义军会危及其统治,竟以此举会“养虎贻患”为由,拒绝了洪适的建议,失去了一次光复中原的良机,致使完颜雍轻易地统一了北方
+
  西洛尘埃长太息 名园 属犬羊家
  
    高宗退位,孝宗登极以后,金军又南侵淮东。宋军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东海等县市)、符离(今属安徽宿县)两大战役中动用了大量的兵力。洪适悉心调度战场所需要的器械、粮饷和其他军需物资,件件都及时供给,从无短缺,使战争顺利取胜,将金兵赶回了淮河以北。
+
 吏称洪适此次使金“得其要领以归”。但是此“要领”对于软弱的南宋小朝廷并未发挥任何作用。
 
 
  隆兴二年(1164年),洪适出任中书舍人,成为皇帝的近臣和高级幕僚。当时金兵再犯淮南,边防军事情报纷至沓来。洪适除了为皇帝起草诏令文书外,还夜以继日地参与军机,在调度部队、协调各部队的关系、安排攻击程序等方面为皇帝提供咨询和建议。由于指挥得当和前方广大爱国将士及百姓奋力战斗,很快取得抗击金兵的胜利,再次迫使金兵北撤休战。金军新败,宋军本可以乘胜北伐,但由于南宋皇帝软弱,兵将不肯出死力,都安于现状,北伐计划始终未能付诸实施。金军多次南侵都以失败告终,一时一反常态要求休战为盟,并邀请南宋遣使参加完颜雍的生辰庆典。孝宗皇帝允邀派洪适任贺生辰使使金。洪适本不欲前往,无奈君命不可不受。金方派其枢密院士高嗣先为接拌使(相同于陪同使者),迎接洪适使金。高嗣先自言他的父亲与洪皓曾有德交,对洪适颇为尊重,为洪适在金国的行动提供了很多方便。
 
 
 
洪适游历了不少地方,掌握了很多敌情。他面对失去的河山,非常悲愤。途经著名的赵州桥时,痛感国土沦亡,发出“何时冠盖集,一变犬羊臊”的沉痛感慨。他到洛阳赏过名园牡丹后,尤感悲愤,即作七绝一首为纪。诗云:
 
 
 
  天香国色傲春华,不肯争先伍杂花,
 
 
 
  西洛尘埃长太息,名园今属犬羊家。
 
 
 
   吏称洪适此次使金“得其要领以归”。但是此“要领”对于软弱的南宋小朝廷并未发挥任何作用
 
 
 
  洪适自孝宗登基以来,掌管军政大事,深得孝宗器重。乾道元年(1165年)升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皇帝亲自交待参政(即副宰相)钱端礼和虞允文“三省事与洪适商量”即朝廷军政大事都要与洪适商议处理。洪适此时实际上掌握了宰相的职权。不久,孝宗又升洪适为参知政事,拜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枢密院使,即任宰相。洪适在朝身居要位,本欲修复农政,厉兵秣马,统一军令,加强边备,力争早日收复中原;但他积数十年经历,深谙朝廷软弱、安于现状,官场腐败、鱼肉百姓,军令难行、士气不扬等黑暗状况,实是积重难返,难以挽回大局,经过一番痛定思痛之后,只好忍将夙愿付东流,辞去了宰相职位。
 
 
 
以文学闻望
 
 
 
洪适诗文论著甚多,留下了很多名篇,四方传诵。故《宋史》评价说:“适以文学闻望”。今有《盘州文集》八十卷,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存词《盘州乐章》一卷,《隶释》二十卷,《隶续》二十一卷。辑《唐登科记》十五卷,《五代登科记》一卷,《宋登科记》二十一卷(均已佚)。其中《盘洲集》影响甚大,而《渔家傲引》是《盘洲集》的代表作。词前有小序。对渔父生 活加以概述。接着用同一词牌写了十二首词,如数家珍一样从一月唱到十二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他泛舟船上,与眠鸥浴雁为友;他常把渔钱买酒,酒醒后则拈笛咏唱,畅抒情怀;“细雨斜风浑不避,青笠底,三三两两鸣 桹起”。渔父们的生活是何等和谐、恬静!他们不避纲雨斜风,认定这是捕鱼的好时机。只见青青的斗笠下人头攒动,一声吆喝,拍着船板,他们就三三两两出发了。“半夜系船桥比岸,三杯睡着无人唤。睡觉只疑桥不见,风已变,缆绳吹断船头转。”这是何等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诙谐的情趣,空灵的意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何等的和谐!这充分反映了其在文学上很有底蕴。事实上,洪适的 文学创作非常灵活,,取材广泛,大都来源于生活。如 洪适 致仕后,退而回乡,在县城北郭购地筑屋,并称之为盘洲,他自己也自号盘洲老人,盘洲老人从小随父宦游,长大后又四处为宫,发现本县珠湖产的银鱼非常独特,于是欣然命笔,写下一赋,名之为《银条鱼赋》。 其诗文论著甚多,并得到时人及后人的认可
 
  
 +
洪适自孝宗登基以来,掌管军政大事,深得孝宗器重。[[乾道元年]](1165年)升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皇帝亲自交待参政(即副宰相)钱端礼和虞允文“三省事与洪适商量”即朝廷军政大事都要与洪适商议处理。洪适此时实际上掌握了宰相的职权。不久,孝宗又升洪适为参知政事,拜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枢密院使,即任宰相。洪适在朝身居要位,本欲修复农政,厉兵秣马,统一军令,加强边备,力争早日收复中原;但他积数十年经历,深谙朝廷软弱、安于现状,官场腐败、鱼肉百姓,军令难行、士气不扬等黑暗状况,实是积重难返,难以挽回大局,经过一番痛定思痛之后,只好忍将夙愿付东流,辞去了宰相职位。
 +
===以文学闻望===
 +
洪适诗文论著甚多,留下了很多名篇,四方传诵。故《宋史》评价说:“适以文学闻望”。今有《盘州文集》八十卷,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存词《盘州乐章》一卷,《隶释》二十卷,《隶续》二十一卷。辑《唐登科记》十五卷,《[[五代登科记]]》一卷,《宋登科记》二十一卷(均已佚)。其中《盘洲集》影响甚大,而《渔家傲引》是《盘洲集》的代表作。词前有小序。对渔父生 活加以概述。接着用同一词牌写了十二首词,如数家珍一样从一月唱到十二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他泛舟船上,与眠鸥浴雁为友;他常把渔钱买酒,酒醒后则拈笛咏唱,畅抒情怀;“细雨斜风浑不避,青笠底,三三两两鸣 桹起”。渔父们的生活是何等和谐、恬静!他们不避纲雨斜风,认定这是捕鱼的好时机。只见青青的斗笠下人头攒动,一声吆喝,拍着船板,他们就三三两两出发了。“半夜系船桥比岸,三杯睡着无人唤。睡觉只疑桥不见,风已变,缆绳吹断船头转。”这是何等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诙谐的情趣,空灵的意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何等的和谐!这充分反映了其在文学上很有底蕴。事实上,洪适的 文学创作非常灵活,,取材广泛,大都来源于生活。如 洪适 致仕后,退而回乡,在县城北郭购地筑屋,并称之为盘洲,他自己也自号盘洲老人,盘洲老人从小随父宦游,长大后又四处为宫,发现本县珠湖产的银鱼非常独特,于是欣然命笔,写下一赋,名之为《银条鱼赋》。 其诗文论著甚多,并得到时人及后人的认可。
 
=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许及之《次韵洪莘之太社真率之集三首》其一:“畴昔三洪并,声名四海知。灵光一老在,鸑鷟九成仪。近有同朝喜,今无远室思。双瞻最良誉,台瑞圣明时。
+
[[ 许及之]] 《次韵洪莘之太社真率之集三首》其一:“畴昔三洪并,声名四海知。灵光一老在,鸑鷟九成仪。近有同朝喜,今无远室思。双瞻最良誉,台瑞圣明时。
文天祥《跋王元高词科拟稿》:“我朝言治者曰庆历、元祐、乾淳,厥亦惟欧阳子、苏公兄弟、周益国、三洪氏以其宗工大手掌朝廷文字,以为之缫籍粉泽,功光当时,垂休无穷,岂曰小补之哉?
 
  
明代蒋一葵 尧山堂外记 》:“ 三洪 ’并中词科 继入西掖 ,时 有贺启云:‘有是父,有是子,相传忠义之风;难为弟 难为兄 俱擅词章 誉。
+
[[文天祥]] 跋王元高词科拟稿 》:“ 我朝言治者曰庆历、元祐、乾淳,厥亦惟欧阳子、苏公兄弟、周益国、 三洪 氏以其宗工大手掌朝廷文字 以为之缫籍粉泽 功光当 时, 垂休无穷 岂曰小补 哉?
  
  张淏 会稽续志 》洪 文惠公适帅越 闻亨宗行义 延置郡斋 又偕至鄱阳 与文惠 之弟 枢密遵、内翰迈游 日以文章 事。尝为博学宏 业,三洪公读之谓曰:‘他日玉堂挥翰可也 ’”
+
  明代[[蒋一葵]] 尧山堂外记 :“‘三 ’并中词科 继入西掖 时有贺启云:‘有是父 有是子 相传忠义 风;难为 弟, 兄,俱擅
  
魏了翁 制稿序》云:“北门掌书内命 最号清切 自入国朝 选授尤靳。有饶 阳之 项城之梁、温陵之苏、成都之范者矣;亦有兄弟为之 如燕山之窦、肥乡之李、阆中之陈、雍立之采、建安之吴、真定之韩、眉山之苏、南丰之曾、莆田之蔡、成都之宇 者矣;亦有父子兄弟并 之,如吴越之钱者矣,而俱未有一翁三季如番阳洪氏之盛者也 中兴以来 士之再入者十有六人,而洪氏之兄弟与焉;自绍圣立 汔于淳熙 季,所得不下七十人 而至宰执至翰苑者仅 十人, 兄弟又与焉。呜呼,何其盛与!故人之称洪氏者,不以词章则以记览,不以名位则以科目,孰知其一心之传,上通于天,固有以敷遗子孙者与……洪氏之孙偲将以其三祖制稿刻诸犍为郡斋,而属了翁为之序
+
[[张淏]] 会稽续志》 文惠公适帅越 闻亨宗行义 延置郡斋 又偕至鄱 ,与文惠 弟枢密遵 内翰迈游 日以 尝为博 学宏 科之 ,三洪 公读 谓曰:‘他日玉堂挥翰可也 ’”
  
楼钥 《洪 文安公<小隐集> 序》:“ 之兄为 右丞相 ;弟以 翰林阁老终端明殿 学士, 谥文敏 ‘三 比锦屏‘ 陈’ ,而 又过 之。
+
[[魏了翁]] 制稿 序》 :“ 北门掌书内命,最号清切,自入国朝,选授尤靳。有饶阳 李、项城之梁、温陵之苏、成都之范者矣;亦有 如燕山之窦、肥乡之李、阆中之陈、雍立之采、建安之吴、真定之韩、眉山之苏、南丰之曾、莆田之蔡、成都之宇 者矣 亦有父子兄 并为之,如吴越之钱者矣,而俱未有一翁三季如番阳洪氏之盛者也。中兴 学士 之再入者十有六人 而洪氏之兄弟与焉;自绍圣立宏博科汔于淳熙之季,所得不下七十人,而至宰执至翰苑者仅三十人,洪氏之兄弟又与焉。呜呼 何其盛与!故人之 称洪 氏者,不以词章则以记览,不以名位则以科目,孰知其一心之传,上通于天,固有以敷遗子孙者与……洪氏之孙偲将 祖制稿刻诸犍为郡斋 ,而 属了翁为
  
 +
[[楼钥]]《洪文安公<小隐集>序》:“公之兄为右丞相,谥文惠;弟以翰林阁老终端明殿学士,谥文敏,世称‘三洪’以比锦屏‘三陈’,而又过之。
 
=家族成员=
 
=家族成员=
 +
===家世===
 +
====高祖父====
 +
[[洪士良]](996年—1069年),生二子洪炳、洪立,赠太师正一品,学群书,怡情山水。轻财好义,积德怀仁。士良公师承宋国师吴景鸾技艺精湛,得吉地葬鄱阳。士良公曰:“葬我必于滃港仓下,子孙当青紫不绝”。士良公时洪家已退出士大夫阶层,士良公“志操不群”兼营商业以运销粮食为主,家境大富。望子孙读书业儒。以光复家门。北宋人,饶城,为鄱阳派之始祖。享年七十有三,自卜葬鄱阳五十三都滃潭龙舌嘴,壬向。其山共计四十九亩九分有零,山粮二斗七升正。妣章氏,葬乐平项冲(头冲塘)风吹罗带形山,已向。
 +
====曾祖父====
 +
[[洪炳]](1035—?),行十二,字伊济。龙游知县官至中大夫但早逝赠太子太保、右仆射既右丞相正一品、纪国公。妣何氏,赠杞(纪)国夫人,葬柳洲乾明寺。生二子:洪彦升字仲达登宋元丰八年进士官至太中大夫赠少师、光禄大夫、秦国公。正一品妣张氏,封秦国夫人,合葬乐平金山乡项冲,次子洪彦暹。
 +
====祖父===
 +
[[洪彦暹]](1058—1128),字季深,官至右通直郎赠太师、秦国公。正一品, 妣董氏,封秦国夫人,享寿八十有六。合葬滃潭龙舌嘴,已亥向。生七子:皓、曦、晔、㬇、晖、曜、昢。
 +
====父亲====
 +
[[洪皓]](1088-1155),字光弼,使金十五年全节而归,被誉为苏武第二。官至礼部尚书,徽猷阁直学士左朝散大夫,赠鄱阳开国候食邑一千二百户,赐金鱼袋。生八子:适、遵、迈、逖、逊、邈、邃、迅。
 +
====子女(九子)====
 +
[[洪槻]](1132-?)字规之,知赣州宣奉大夫妻刘氏,生四子:俨、俌、传、伉。
  
家世
+
[[ 柲]](1139-? 必之,官 奉直 大夫、 知南剑州封鄱阳 宣奉大 夫,生 子:
 
 
高祖父
 
 
 
士良(996年—1069年 ,生二子洪炳、洪立,赠太师正一品,学群书,怡情山水。轻财好义,积德怀仁。士良公师承宋国师吴景鸾技艺精湛,得吉地葬鄱阳。士良公曰:“葬我 于滃港仓下,子孙当青紫不绝”。士良公时洪家已退出士大夫阶层,士良公“志操不群”兼营商业以运销粮食为主,家境大富。望子孙读书业儒。以光复家门。北宋人,饶城,为鄱阳派 始祖。享年七十有三,自卜葬鄱阳五十三都滃潭龙舌嘴,壬向。其山共计四十九亩九分有零,山粮二斗七升正。妣章氏,葬乐平项冲(头冲塘)风吹罗带形山,已向。
 
 
 
曾祖父
 
 
 
洪炳(1035—?),行十二 字伊济。龙游知县 至中 大夫 但早逝赠太子太保 右仆射既右丞相正一品、纪国公。妣何氏 ,赠 杞(纪)国 葬柳洲乾明寺。 子: 洪彦升字仲达登宋元丰八年进士官至太中大夫赠少师 光禄大夫、秦国公。正一品妣张氏,封秦国夫人 合葬乐平金山乡项冲,次子洪彦暹
 
 
 
祖父
 
  
彦暹(1058—1128) ,字 季深 官至右通直郎赠太师、秦国公。正一品, 妣董氏,封秦国夫人,享寿八十有六。合葬滃潭龙舌嘴,已亥向。 子: 皓、曦、晔、㬇、晖、曜
+
[[ 槢]] ,字 习之 ,生 子:
  
父亲
+
[[洪樇]],字修之,官朝请大夫知瑞洲赠光禄大夫、生五子:伋、仔、亿、伯、侃。
  
皓(1088-1155) ,字 光弼 使金十五年全节而归,被誉为苏武第二。 至礼部尚书,徽猷阁 学士左朝散 大夫, 赠鄱阳开国候食邑一千二百户 赐金鱼袋。 子: 适、遵、迈、逖、逊
+
[[ 樌]] ,字 贯之 ,官 直大夫 知汉阳军 妻许氏 ,生 子:
  
女(九子)
+
[[洪桴]],字乘之,官承直郎,妻沈氏、黄氏,生四 :傃、僴、俭。
  
槻(1132-?) 之,知 宣奉大夫 妻刘氏,生 子:
+
[[ 楹]], 之, 官朝奉郎 赐绯鱼袋, 妻刘氏,生 子: 佺、佃
  
洪柲(1139-?)字必之,官奉直大夫、知南剑州封鄱阳,累赠宣奉大夫,生三子:倬、偲,儋。
+
[[ 洪槺]] ,字康之,官妻孙氏、胡氏,生二子:璞、琰。迁安徽宁国泾县新丰都相村。
 
 
洪槢,字习之,生二子:任、仍。
 
 
 
洪樇,字修之,官朝请大夫知瑞洲赠光禄大夫、生五子:伋、仔、亿、伯、侃。
 
 
 
洪樌,字贯之,官奉直大夫知汉阳军,妻许氏,生四子:侨、俣、傒、俅。
 
 
 
洪桴,字乘之,官承直郎,妻沈氏、黄氏,生四子:傃、僴、俭。
 
 
 
洪楹,字盈之,官朝奉郎知台州赐绯鱼袋,妻刘氏,生五子:佺、佃、俦、伟、仁。
 
 
 
洪槺,字康之,官妻孙氏、胡氏,生二子:璞、琰。迁安徽宁国泾县新丰都相村
 
 
 
洪梠,字吕之,官朝散郎知岳州,妻李氏,生四子:俶、儆、倞、仿
 
  
 +
[[洪梠]],字吕之,官朝散郎知岳州,妻李氏,生四子:俶、儆、倞、仿。
 
=个人成就=
 
=个人成就=
 
 开金石最善体例。洪适在学术方面主要致力于金石学研究,尤其是其在知绍兴府任内和家居16年期间,用力尤多。
 
 开金石最善体例。洪适在学术方面主要致力于金石学研究,尤其是其在知绍兴府任内和家居16年期间,用力尤多。
  
 洪适主要传世著作有《隶释》、《隶韵》、《砚说》、《壶邮》、《盘州文集》等。其中前四部是研究金石和训诂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是他作为金石大家对后世金石研究的一大贡献。 他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宋代金石学三大家。在他的金石著作中,《隶释》先依碑释文,著录全文,后附跋尾,具载论证,开了金石学最善之体例,对后世影响甚大。
+
 洪适主要传世著作有《[[ 隶释]] 》、《[[ 隶韵]] 》、《[[ 砚说]] 》、《[[ 壶邮]] 》、《[[ 盘州文集]] 》等。其中前四部是研究金石和训诂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是他作为金石大家对后世金石研究的一大贡献。 他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宋代金石学三大家。在他的金石著作中,《隶释》先依碑释文,著录全文,后附跋尾,具载论证,开了金石学最善之体例,对后世影响甚大。
  
 
 洪适喜爱临摹汉隶,自壮及老收藏汉碑,积三十年所得,约一百数十篇,虽然不及赵明诚收藏得多,但那时新出的三十余碑,赵明诚亦未见过,因而集以成书。内容上起东汉光武帝建武,下至魏明帝黄初、青龙年间,而以晋刻《张平子碑》殿后,前后包括二百余年,书名《隶释》。按洪迈自己的说法是“译其文,又述其所以然,为二十七卷,曰《隶释》。”余嘉锡解释洪迈之言说:“译其文者,谓所隶碑文也;述其所以然者,谓题跋也;译之为言,犹变易之易,录汉碑文而谓之译,则变易其文字,以楷书释汉隶矣。”
 
 洪适喜爱临摹汉隶,自壮及老收藏汉碑,积三十年所得,约一百数十篇,虽然不及赵明诚收藏得多,但那时新出的三十余碑,赵明诚亦未见过,因而集以成书。内容上起东汉光武帝建武,下至魏明帝黄初、青龙年间,而以晋刻《张平子碑》殿后,前后包括二百余年,书名《隶释》。按洪迈自己的说法是“译其文,又述其所以然,为二十七卷,曰《隶释》。”余嘉锡解释洪迈之言说:“译其文者,谓所隶碑文也;述其所以然者,谓题跋也;译之为言,犹变易之易,录汉碑文而谓之译,则变易其文字,以楷书释汉隶矣。”
  
 洪适之书将汉代(兼有少量魏晋)隶书碑碣(兼有少量砖、铜器)文字逐篇以楷书加以著录,并附跋语,对碑文史实给以考证解释,故名为《隶释》。此前欧阳修《集古录》和赵明诚《金石录》仅收有金石文之目录及跋尾,收录金石文字则始于此书。洪适的金石著作还有《隶续》留存至今,但已残缺,唯有此书独为完善
+
 洪适之书将汉代(兼有少量魏晋)隶书碑碣(兼有少量砖、铜器)文字逐篇以楷书加以著录,并附跋语,对碑文史实给以考证解释,故名为《隶释》。此前[[ 欧阳修]] 《集古录》和[[ 赵明诚]] [[ 金石录]] 》仅收有金石文之目录及跋尾,收录金石文字则始于此书。洪适的金石著作还有《隶续》留存至今,但已残缺,唯有此书独为完善。
《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见《隶释》),又著《隶缵》、《隶图》和《隶韵》。 但《隶韵》未成。今传世者仅 《隶释》和《隶续》两种,所著《隶释》、《隶续》,先依碑释文,著录全文,后附跋尾,具载论证,开金石学最善之体例,对后代有重大影响。另著有《盘州集》八十卷。洪适对魏晋和隋唐的碑刻也很精通,曾据《丹州刺史碑》、《皇甫诞碑》等碑刻,订正正史上一些记载的错误
 
  
 +
《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见《隶释》),又著《[[隶缵]]》、《隶图》和《隶韵》。 但《隶韵》未成。今传世者仅 《隶释》和《隶续》两种,所著《隶释》、《隶续》,先依碑释文,著录全文,后附跋尾,具载论证,开金石学最善之体例,对后代有重大影响。另著有《[[盘州集]]》八十卷。洪适对魏晋和隋唐的碑刻也很精通,曾据《丹州刺史碑》、《[[皇甫诞碑]]》等碑刻,订正正史上一些记载的错误。
 
=诗文=
 
=诗文=
 洪适 [1]  诗文论著甚多,留下了很多名篇,四方传诵。故《宋史》评价说:“适以文学闻望”。其中《盘洲集》影响甚大,而《渔家傲引》是《盘洲集》的代表作。
+
 洪适诗文论著甚多,留下了很多名篇,四方传诵。故《[[ 宋史]] 》评价说:“适以文学闻望”。其中《[[ 盘洲集]] 》影响甚大,而《渔家傲引》是《盘洲集》的代表作。
  
 
 词前有小序。对渔父生活加以概述。接着用同一词牌写了十二首词,如数家珍一样从一月唱到十二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他泛舟船上,与眠鸥浴雁为友;他常把渔钱买酒,酒醒后则拈笛咏唱,畅抒情怀;“细雨斜风浑不避,青笠底,三三两两鸣桹起”。渔父们的生活是何等和谐、恬静!他们不避纲雨斜风,认定这是捕鱼的好时机。只见青青的斗笠下人头攒动,一声吆喝,拍着船板,他们就三三两两出发了。“半夜系船桥比岸,三杯睡着无人唤。睡觉只疑桥不见,风已变,缆绳吹断船头转。”这是何等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诙谐的情趣,空灵的意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何等的和谐!这充分反映了其在文学上很有底蕴。事实上,洪适的文学创作非常灵活,取材广泛,大都来源于生活。
 
 词前有小序。对渔父生活加以概述。接着用同一词牌写了十二首词,如数家珍一样从一月唱到十二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他泛舟船上,与眠鸥浴雁为友;他常把渔钱买酒,酒醒后则拈笛咏唱,畅抒情怀;“细雨斜风浑不避,青笠底,三三两两鸣桹起”。渔父们的生活是何等和谐、恬静!他们不避纲雨斜风,认定这是捕鱼的好时机。只见青青的斗笠下人头攒动,一声吆喝,拍着船板,他们就三三两两出发了。“半夜系船桥比岸,三杯睡着无人唤。睡觉只疑桥不见,风已变,缆绳吹断船头转。”这是何等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诙谐的情趣,空灵的意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何等的和谐!这充分反映了其在文学上很有底蕴。事实上,洪适的文学创作非常灵活,取材广泛,大都来源于生活。
  
 如洪适致仕后,退而回乡,在县城北郭购地筑屋,并称之为盘洲,他自己也自号盘洲老人,盘洲老人从小随父宦游,长大后又四处为官,发现本县珠湖产的银鱼非常独特,于是欣然命笔,写下一赋,名之为《银条鱼赋》。 其诗文论著甚多,并得到时人及后人的认可。
+
 如洪适致仕后,退而回乡,在县城北郭购地筑屋,并称之为盘洲,他自己也自号盘洲老人,盘洲老人从小随父宦游,长大后又四处为官,发现本县珠湖产的银鱼非常独特,于是欣然命笔,写下一赋,名之为《[[ 银条鱼赋]] 》。 其诗文论著甚多,并得到时人及后人的认可。
 
 
 
=代表词作=
 
=代表词作=
《渔家傲引》
+
=== 《渔家傲引》===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
=参考 文献=
=参考 资料=
+
{{reflist}}
1.  金石学家洪适
 

於 2019年4月7日 (日) 07:54 的最新修訂

洪适

洪适(kuò)(1117年—1184年),原名「造」,後更名「適」,字景伯,又字溫伯、景溫,號盤州,洪晧長子。因晚年居住老家饒州盤州,故又自號盤州老人,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人。因其父而入仕途。紹興十二年(1142年)二月,與弟洪遵同中博學宏詞科,洪遵第一狀元,洪适第二榜眼。累官至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官至右丞相。封太師、魏國公,食邑五千戶,實封二千六百戶,卒諡文惠。祀鄉賢。配石氏封蔡國夫人,又配沈氏封魏國夫人。[1]

周必大所撰《宋宰相贈太師魏國文惠公神道碑銘》:「公器業早成,與人誠實,無浮禮,文華天賦,濟以力學,步驟經史,新奇富贍,兄弟鼎立,自成一家。」,許及之所撰《宋尚書右僕射觀文殿學士正議大夫贈特進洪公(適)行狀》,洪适與弟弟洪遵洪邁皆以文學負盛名,有「鄱陽英氣鍾三秀」之稱。三洪同朝並為台輔世所罕見。同時,他在金石學方面造詣頗深,與歐陽修趙明誠並稱為宋代金石三大家。四十八歲登丞相位。

生平簡介

父親洪晧,曾任禮部尚書、大金通問使、徽猷閣直學士、提舉萬壽觀兼權直學士院,封魏國忠宣公。與弟洪遵、洪邁先後同中博學鴻詞科,有「三洪」之稱。

能行家事忠義報

洪适自幼聰穎好學,學業優異,有「日誦三千言」之譽,成童子後,作文條理分明,構思巧妙,深得師長讚譽。十三歲時,父親出使北方,家中祖母董氏夫人年邁,母親沈氏夫人多病,弟妹年幼,全家各等事務大都由他主持處理。建炎三年(1129年),金軍跨過長江進犯吳地(今蘇南和浙北),逼近秀州(今浙江嘉興),形勢十分危急。當時洪家寄住秀州,一家婦幼面臨戰亂,慌亂無計。在此危難之時,洪适毅然決定全家奔回故鄉。他在倉促中帶領家中年輕力壯的傭僕,護送祖母、母親和五個弟弟、三個妹妹登程回鄉。一路上,租船隻,賃車馬,指揮若定,調度得當,跋山涉水,遠歷千里將全家人安全領歸故鄉饒州。洪家離開秀州沒有幾天,金軍騎兵果然攻入秀州城大肆搶掠,還擄去了一批平民男女作奴隸。洪皓在冷山得知金軍擄掠秀州的消息後,掛念留在秀州的家眷,十分焦慮。當時聽說有秀州平民被擄至冷山,他就千方百計打聽尋找。幾個被擄至冷山的秀州人對他說:秀州官吏都在城陷之前攜家眷逃往松江華亭(今屬上海市)避難去了,但不知洪家的下落。由於音訊不通,洪皓得不到確信,對留在秀州的老母、妻子、兒女終日放心不下,難解焦慮,竟大病了一場。

洪适一家回到故鄉後,沈氏夫人因長期生活在江浙沿海地區,對山區水土不服,洪适兄弟也對這個遠離城市的生活感到不習慣,加之洪皓的俸祿是由秀州供給的,所以,當金軍北退以後,洪适又帶領全家回到了秀州。

紹興八年(1138年),洪适的母親沈氏夫人,因洪皓困系北方,音訊難通,吉凶難定,她在家日夜思念,積憂成疾,不治病故。洪适在萬分哀痛中仍能井然有序地操持喪事,按誥命夫人的葬禮安排祭儀,並遵照母親生前意願將靈柩運抵無錫安葬(其外祖家居無錫)。處處以禮行事,深得親朋長輩的讚譽,充分顯示了青年洪适獨當門戶主持家政的才華。

洪适自故鄉返回秀州之後,與兄弟刻苦讀書,經過數年努力,已飽覽經史百家,能詩善賦。每逢同學集會討論詩文寫作時,必有詩文佳作饗友,後來,洪适便漸漸地以文章優秀聞名於州郡,當地文士都慕名和他相交作朋友。

紹興十二年(1142年),洪适與弟弟洪遵、洪邁同時赴京應考,他與洪遵雙雙高中博學宏詞科,成為進士,得到宋高宗的親自接見和稱讚:「父在遠方 子能自立 此忠義報」 。並授予敇令所刪定官的職位。不久又提升為秘書省正字,從此洪适的文名遠揚天下。

居官為民請命

紹興十三年(1143年)洪皓南歸以後,洪适任台州(今浙江台州地區)通判。當時秦檜黨羽主管台州政事,腐敗至極,刑事訴訟中賄賂公行,造成了很多冤獄,坑害了很多無辜平民。洪适一次到黃巖縣(今屬浙江省)巡視,發現監獄中囚犯高喊冤枉,即傳令有關吏、囚詢訊,將冤情記錄在冊,呈文上報浙江東路提刑司,請求為民平冤。但是,由於知州等人有秦檜為靠山,洪适不但沒有能夠為民平冤,反而因此丟掉了烏紗帽,被罷免了台州通判的職務,九年沒有起用。在此期間洪皓已流放英州(今屬廣東)。洪适為侍候父親,經常往來於杭州和英州之間。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洪适被任命為荊門軍(今湖北當陽、荊門等縣)知軍。此時秦檜新死,朝政呈百廢待興之勢,高宗即召令天下徵求施政意見。洪适到荊門上任之初就着手修復農政、安撫因災荒和戰禍而流離失所的農民,整治社會秩序,興辦地方公益。在施政中發現了很多弊端。此時,他根據當時社會實況,上書朝延,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減輕茶稅。第二,減免各州代貢物品。歷代皇帝都規定地方以當地特產為貢品,每年照例按數按時上貢。有的地方某種特產減少了或絕跡了,仍要按數上貢,或者折幣(銀錢)代貢,成為地方百姓一項負擔。洪适認為不合理,不利民生,故建議減免。第三,重建因戰火毀壞的書院、試場,恢復舊有科舉名額,以選天下人才。第四,免除無人耕種的官田賦稅。由於連年戰事,丁壯多上前線,農村勞動力大大減少,不少地方官田無人耕種,無租稅可收,但朝延仍要地方政府繳納這類官田賦稅,地方政府又將這些稅攤派到農民身上,大大加重了百姓負擔。洪适從普通農民的利益出發,建議免除這一不合理負擔。

洪适任徽州知州時,至婺源等縣巡查田賦、茶稅、徭役,發現鄉間富有農戶幾乎不承擔徭投,而生活貧困的自耕農卻要負很重的徭役,存在嚴重的徭役不均的弊端;還發現地方官吏趁徵收賦稅之機敲榨百姓,勒索錢財,中飽私囊。洪适嚴令屬下各縣、監、鎮及各官監稅務:如「有虐吾民者必劾」,即聲明將嚴懲貪官污吏,以保護平民利益。他還嚴令通判廳以下收集錢糧賦稅的衙門,收取各種賦稅時不得增加分文手續費。如有違反,必定懲處。徽州百姓多感其恩德,都安心耕作,按契完糧納稅,秩序安定。

洪适升任提舉江東路常平茶鹽公事後,曾上書論述當時徭役不均的弊端和利害,建議下令州、縣採取措施儘快均徭投,以保護廣大平民百姓的利益。他還上書建議朝廷責令江東路沿江各州縣允許農民用原價贖回被官府和豪紳收占的農田,以安定因戰禍、災荒而流離失所返回家鄉又無田耕種的農民。

洪适向朝廷提出的各種施政論述和奏疏,都曾被朝廷採納實施,但由於當時官場腐敗,除他自己親自治理的地方實施較好外,其它大部分地方實施不力,因此收效甚微。

在朝力圖收復中原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率金各部越過淮河攻打南宋,一直攻到長江北岸。南宋軍民奮起抵抗,宋高宗也親臨建康(今南京市)督戰。宋軍在采石磯(今屬安徽馬鞍山市)一戰將完顏亮所部各軍擊潰,在潰退中完顏亮被其部將完顏宜殺死。至此,南侵金軍全部北散逃竄。這就是有名的「采石磯大捷」。洪适當時任江東路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在此次抗金戰鬥中,他率領屬官,及時組織、運送糧餉等軍需輜重,供給抗金將士,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被朝廷升為尚書省戶部郎中,總領淮南東路軍馬錢糧。

在完顏亮南侵的同時,遼東女真另一部族首領完顏雍在遼陽自立為王。完顏亮采石磯喪命以後,完顏雍擁兵南下開封,定年號為大定,以號令金軍各部。但完顏亮所領各部新敗北歸,忙於休整,都沒有表示是否擁立完顏雍,處於紛亂未定局面。洪适認為此時是收復中原的良好時機。他上書朝廷,建議趁完顏雍自立為帝還未得到女真各部族擁護之時,急調東南(今蘇、皖、浙、贛、閩)各路軍馬進占淮泗(淮河南北一帶),號令四川(今四川部以東地區),漢中(今四川、陝西交界地帶)各路軍馬向中原進發,密令中原漢族抗金義士奪取州縣城池,形成割據局面,朝廷給這些割據首領授予官銜和封號,待川、漢、魯之兵齊集之時,向金軍發起內外攻擊,中原定可恢復。南宋朝廷害怕以農民起義軍為骨幹的北方抗金義軍會危及其統治,竟以此舉會「養虎貽患」為由,拒絕了洪适的建議,失去了一次光復中原的良機,致使完顏雍輕易地統一了北方。

高宗退位,孝宗登極以後,金軍又南侵淮東。宋軍在海州(今江蘇連雲港、東海等縣市)、符離(今屬安徽宿縣)兩大戰役中動用了大量的兵力。洪适悉心調度戰場所需要的器械、糧餉和其他軍需物資,件件都及時供給,從無短缺,使戰爭順利取勝,將金兵趕回了淮河以北。

隆興二年(1164年),洪适出任中書舍人,成為皇帝的近臣和高級幕僚。當時金兵再犯淮南,邊防軍事情報紛至沓來。洪适除了為皇帝起草詔令文書外,還夜以繼日地參與軍機,在調度部隊、協調各部隊的關係、安排攻擊程序等方面為皇帝提供諮詢和建議。由於指揮得當和前方廣大愛國將士及百姓奮力戰鬥,很快取得抗擊金兵的勝利,再次迫使金兵北撤休戰。金軍新敗,宋軍本可以乘勝北伐,但由於南宋皇帝軟弱,兵將不肯出死力,都安於現狀,北伐計劃始終未能付諸實施。金軍多次南侵都以失敗告終,一時一反常態要求休戰為盟,並邀請南宋遣使參加完顏雍的生辰慶典。孝宗皇帝允邀派洪适任賀生辰使使金。洪适本不欲前往,無奈君命不可不受。金方派其樞密院士高嗣先為接拌使(相同於陪同使者),迎接洪适使金。高嗣先自言他的父親與洪皓曾有德交,對洪适頗為尊重,為洪适在金國的行動提供了很多方便。

洪适遊歷了不少地方,掌握了很多敵情。他面對失去的河山,非常悲憤。途經著名的趙州橋時,痛感國土淪亡,發出「何時冠蓋集,一變犬羊臊」的沉痛感慨。他到洛陽賞過名園牡丹後,尤感悲憤,即作七絕一首為紀。詩云:

天香國色傲春華,不肯爭先伍雜花,

西洛塵埃長太息,名園今屬犬羊家。

吏稱洪适此次使金「得其要領以歸」。但是此「要領」對於軟弱的南宋小朝廷並未發揮任何作用。

洪适自孝宗登基以來,掌管軍政大事,深得孝宗器重。乾道元年(1165年)升任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皇帝親自交待參政(即副宰相)錢端禮和虞允文「三省事與洪适商量」即朝廷軍政大事都要與洪适商議處理。洪适此時實際上掌握了宰相的職權。不久,孝宗又升洪适為參知政事,拜為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樞密院使,即任宰相。洪适在朝身居要位,本欲修復農政,厲兵秣馬,統一軍令,加強邊備,力爭早日收復中原;但他積數十年經歷,深諳朝廷軟弱、安於現狀,官場腐敗、魚肉百姓,軍令難行、士氣不揚等黑暗狀況,實是積重難返,難以挽回大局,經過一番痛定思痛之後,只好忍將夙願付東流,辭去了宰相職位。

以文學聞望

洪适詩文論著甚多,留下了很多名篇,四方傳誦。故《宋史》評價說:「適以文學聞望」。今有《盤州文集》八十卷,收入《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存詞《盤州樂章》一卷,《隸釋》二十卷,《隸續》二十一卷。輯《唐登科記》十五卷,《五代登科記》一卷,《宋登科記》二十一卷(均已佚)。其中《盤洲集》影響甚大,而《漁家傲引》是《盤洲集》的代表作。詞前有小序。對漁父生 活加以概述。接着用同一詞牌寫了十二首詞,如數家珍一樣從一月唱到十二月,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歸隱後的生活:他泛舟船上,與眠鷗浴雁為友;他常把漁錢買酒,酒醒後則拈笛詠唱,暢抒情懷;「細雨斜風渾不避,青笠底,三三兩兩鳴 桹起」。漁父們的生活是何等和諧、恬靜!他們不避綱雨斜風,認定這是捕魚的好時機。只見青青的斗笠下人頭攢動,一聲吆喝,拍着船板,他們就三三兩兩齣發了。「半夜繫船橋比岸,三杯睡着無人喚。睡覺只疑橋不見,風已變,纜繩吹斷船頭轉。」這是何等逍遙自在、無拘無束!詼諧的情趣,空靈的意境,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何等的和諧!這充分反映了其在文學上很有底蘊。事實上,洪适的 文學創作非常靈活,,取材廣泛,大都來源於生活。如 洪适 致仕後,退而回鄉,在縣城北郭購地築屋,並稱之為盤洲,他自己也自號盤洲老人,盤洲老人從小隨父宦遊,長大後又四處為宮,發現本縣珠湖產的銀魚非常獨特,於是欣然命筆,寫下一賦,名之為《銀條魚賦》。 其詩文論著甚多,並得到時人及後人的認可。

人物評價

許及之《次韻洪莘之太社真率之集三首》其一:「疇昔三洪並,聲名四海知。靈光一老在,鸑鷟九成儀。近有同朝喜,今無遠室思。雙瞻最良譽,台瑞聖明時。

文天祥《跋王元高詞科擬稿》:「我朝言治者曰慶曆、元祐、乾淳,厥亦惟歐陽子、蘇公兄弟、周益國、三洪氏以其宗工大手掌朝廷文字,以為之繅籍粉澤,功光當時,垂休無窮,豈曰小補之哉?

明代蔣一葵《堯山堂外記》:「『三洪』並中詞科,繼入西掖,時有賀啟云:『有是父,有是子,相傳忠義之風;難為弟,難為兄,俱擅詞章之譽。

張淏《會稽續志》洪文惠公適帥越,聞亨宗行義,延置郡齋,又偕至鄱陽,與文惠之弟樞密遵、內翰邁游,日以文章為事。嘗為博學宏詞科之業,三洪公讀之謂曰:『他日玉堂揮翰可也。』」

魏了翁《三洪制稿序》云:「北門掌書內命,最號清切,自入國朝,選授尤靳。有饒陽之李、項城之梁、溫陵之蘇、成都之范者矣;亦有兄弟為之,如燕山之竇、肥鄉之李、閬中之陳、雍立之采、建安之吳、真定之韓、眉山之蘇、南豐之曾、莆田之蔡、成都之宇文者矣;亦有父子兄弟並為之,如吳越之錢者矣,而俱未有一翁三季如番陽洪氏之盛者也。中興以來學士之再入者十有六人,而洪氏之兄弟與焉;自紹聖立宏博科汔於淳熙之季,所得不下七十人,而至宰執至翰苑者僅三十人,洪氏之兄弟又與焉。嗚呼,何其盛與!故人之稱洪氏者,不以詞章則以記覽,不以名位則以科目,孰知其一心之傳,上通於天,固有以敷遺子孫者與……洪氏之孫偲將以其三祖制稿刻諸犍為郡齋,而屬了翁為之序。

樓鑰《洪文安公<小隱集>序》:「公之兄為右丞相,諡文惠;弟以翰林閣老終端明殿學士,諡文敏,世稱『三洪』以比錦屏『三陳』,而又過之。

家族成員

家世

高祖父

洪士良(996年—1069年),生二子洪炳、洪立,贈太師正一品,學群書,怡情山水。輕財好義,積德懷仁。士良公師承宋國師吳景鸞技藝精湛,得吉地葬鄱陽。士良公曰:「葬我必於滃港倉下,子孫當青紫不絕」。士良公時洪家已退出士大夫階層,士良公「志操不群」兼營商業以運銷糧食為主,家境大富。望子孫讀書業儒。以光復家門。北宋人,饒城,為鄱陽派之始祖。享年七十有三,自卜葬鄱陽五十三都滃潭龍舌嘴,壬向。其山共計四十九畝九分有零,山糧二斗七升正。妣章氏,葬樂平項沖(頭沖塘)風吹羅帶形山,已向。

曾祖父

洪炳(1035—?),行十二,字伊濟。龍游知縣官至中大夫但早逝贈太子太保、右僕射既右丞相正一品、紀國公。妣何氏,贈杞(紀)國夫人,葬柳洲乾明寺。生二子:洪彥升字仲達登宋元豐八年進士官至太中大夫贈少師、光祿大夫、秦國公。正一品妣張氏,封秦國夫人,合葬樂平金山鄉項沖,次子洪彥暹。

=祖父

洪彥暹(1058—1128),字季深,官至右通直郎贈太師、秦國公。正一品, 妣董氏,封秦國夫人,享壽八十有六。合葬滃潭龍舌嘴,已亥向。生七子:皓、曦、曄、㬇、暉、曜、昢。

父親

洪皓(1088-1155),字光弼,使金十五年全節而歸,被譽為蘇武第二。官至禮部尚書,徽猷閣直學士左朝散大夫,贈鄱陽開國候食邑一千二百戶,賜金魚袋。生八子:適、遵、邁、逖、遜、邈、邃、迅。

子女(九子)

洪槻(1132-?)字規之,知贛州宣奉大夫妻劉氏,生四子:儼、俌、傳、伉。

洪柲(1139-?)字必之,官奉直大夫、知南劍州封鄱陽,累贈宣奉大夫,生三子:倬、偲,儋。

洪槢,字習之,生二子:任、仍。

洪樇,字修之,官朝請大夫知瑞洲贈光祿大夫、生五子:伋、仔、億、伯、侃。

洪樌,字貫之,官奉直大夫知漢陽軍,妻許氏,生四子:僑、俁、傒、俅。

洪桴,字乘之,官承直郎,妻沈氏、黃氏,生四子:傃、僴、儉。

洪楹,字盈之,官朝奉郎知台州賜緋魚袋,妻劉氏,生五子:佺、佃、儔、偉、仁。

洪槺,字康之,官妻孫氏、胡氏,生二子:璞、琰。遷安徽寧國涇縣新豐都相村。

洪梠,字呂之,官朝散郎知岳州,妻李氏,生四子:俶、儆、倞、仿。

個人成就

開金石最善體例。洪适在學術方面主要致力於金石學研究,尤其是其在知紹興府任內和家居16年期間,用力尤多。

洪适主要傳世著作有《隸釋》、《隸韻》、《硯說》、《壺郵》、《盤州文集》等。其中前四部是研究金石和訓詁的作品,對後世影響很大,也是他作為金石大家對後世金石研究的一大貢獻。 他與歐陽修、趙明誠並稱宋代金石學三大家。在他的金石著作中,《隸釋》先依碑釋文,著錄全文,後附跋尾,具載論證,開了金石學最善之體例,對後世影響甚大。

洪适喜愛臨摹漢隸,自壯及老收藏漢碑,積三十年所得,約一百數十篇,雖然不及趙明誠收藏得多,但那時新出的三十餘碑,趙明誠亦未見過,因而集以成書。內容上起東漢光武帝建武,下至魏明帝黃初、青龍年間,而以晉刻《張平子碑》殿後,前後包括二百餘年,書名《隸釋》。按洪邁自己的說法是「譯其文,又述其所以然,為二十七卷,曰《隸釋》。」余嘉錫解釋洪邁之言說:「譯其文者,謂所隸碑文也;述其所以然者,謂題跋也;譯之為言,猶變易之易,錄漢碑文而謂之譯,則變易其文字,以楷書釋漢隸矣。」

洪适之書將漢代(兼有少量魏晉)隸書碑碣(兼有少量磚、銅器)文字逐篇以楷書加以著錄,並附跋語,對碑文史實給以考證解釋,故名為《隸釋》。此前歐陽修《集古錄》和趙明誠金石錄》僅收有金石文之目錄及跋尾,收錄金石文字則始於此書。洪适的金石著作還有《隸續》留存至今,但已殘缺,唯有此書獨為完善。

《隸釋》二十七卷、《隸續》二十一卷(見《隸釋》),又著《隸纘》、《隸圖》和《隸韻》。 但《隸韻》未成。今傳世者僅 《隸釋》和《隸續》兩種,所著《隸釋》、《隸續》,先依碑釋文,著錄全文,後附跋尾,具載論證,開金石學最善之體例,對後代有重大影響。另著有《盤州集》八十卷。洪适對魏晉和隋唐的碑刻也很精通,曾據《丹州刺史碑》、《皇甫誕碑》等碑刻,訂正正史上一些記載的錯誤。

詩文

洪适詩文論著甚多,留下了很多名篇,四方傳誦。故《宋史》評價說:「適以文學聞望」。其中《盤洲集》影響甚大,而《漁家傲引》是《盤洲集》的代表作。

詞前有小序。對漁父生活加以概述。接着用同一詞牌寫了十二首詞,如數家珍一樣從一月唱到十二月,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歸隱後的生活:他泛舟船上,與眠鷗浴雁為友;他常把漁錢買酒,酒醒後則拈笛詠唱,暢抒情懷;「細雨斜風渾不避,青笠底,三三兩兩鳴桹起」。漁父們的生活是何等和諧、恬靜!他們不避綱雨斜風,認定這是捕魚的好時機。只見青青的斗笠下人頭攢動,一聲吆喝,拍着船板,他們就三三兩兩齣發了。「半夜繫船橋比岸,三杯睡着無人喚。睡覺只疑橋不見,風已變,纜繩吹斷船頭轉。」這是何等逍遙自在、無拘無束!詼諧的情趣,空靈的意境,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何等的和諧!這充分反映了其在文學上很有底蘊。事實上,洪适的文學創作非常靈活,取材廣泛,大都來源於生活。

如洪适致仕後,退而回鄉,在縣城北郭購地築屋,並稱之為盤洲,他自己也自號盤洲老人,盤洲老人從小隨父宦遊,長大後又四處為官,發現本縣珠湖產的銀魚非常獨特,於是欣然命筆,寫下一賦,名之為《銀條魚賦》。 其詩文論著甚多,並得到時人及後人的認可。

代表詞作

《漁家傲引》

子月水寒風又烈,巨魚漏網成虛設。圉圉從它歸丙穴,謀自拙,空歸不管旁人說。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獨釣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結,長歡悅,不知人世多離別。

參考文獻

  1. 洪适的詩詞全集. [201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