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活断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活断层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汉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2]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名词解释

活断层是指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 断层。后一 种情况也可称 为 潜 在 活断层各国学者对正在活动着的断层,因有鉴别标志佐证而无争议; 但对潜在活断层的判定则有不同见解。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对“近期”一词的看法不同,即对活断层活动时间的上限有不同的标准。

我们所说的活断层是第四纪期间,尤其是距今10万年来有过活动,今后仍可能活动的断层。它的规模可大到板块边界,也可小到仅几十公里长。那么,地震带与活断层有什 么关系呢?下述现象能帮助回答这个问题

1.绝大多数强震震中分布于活断层带内。我们知道全球有两个大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带。 两者释放的能量占全球地震总能量的95%,而这两个带部是活动的板块边界大断层带。

2.世界上著名的破坏性地震所产生的地表新断层与原来存在的断层走向一致或完全重合。如1906年美国旧金山发生的8.3级地震沿圣安德列斯断层产生了 450公里的地表破裂;我国1920年的宁夏海原地震、 1931年的新疆富蕴地震、 1932年的甘肃昌马地震、1970年的云南通海地震、 1973年的四川炉霍地震、 1988年的云南澜沧一耿马地震等,都产生了与原断层大体重合的新断层。

3.在许多活动断层上都发现了古地震(指有仪器记录以前的地震)及其重复现象。每一发震断层上的重复时间从几百年至上万年。我国建国以来受灾损失最大的唐山地震,在断层上也发现了古地震现象。这告诉我们:不仅是, 而且过去的地震也是沿断层分布的。

4.大多数强震的极震区和等震线的延长方向和当地断 层走向一致。大地震的前震和余震也沿断层线性分布。

5. 震源力学分析(震源机制)得出,震源错动面的产状大部分和地表断层一致。

总之,这些自然现象说明:地震带与活断层有着成因上的密切联系。因此可通过地震带发现和研究活动断层带,而活动断层带的存在和断层作用又是产生地震和地震成常分布的根本原因。

活断层标志

活动与地震

活断层有两种基本活动方式:

(1)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的突然滑动,这种断层称发震断层或粘滑性断层。粘滑性断层的围岩强度高,两盘粘在一起,不产生或仅有极其微弱的相互错动,从而不断积累应变能,当应力达到围岩锁固段的强度极限后,较大幅度的相互错动在瞬间突然发生,引发地震。

(2)断层两侧岩层连续缓慢地滑动,称为蠕变断层或蠕滑型断层。蠕滑型断层围岩强度低,断裂带内含有软弱充填物或孔隙水压、地温高的异常带内,断裂锁固能力弱,不能积累较大的应变能,在受力过程中会持续不断的相互错动而缓慢的滑动。

继承与反复

活断层的继承性:继承老的断裂而活动的。

活断层的反复性:发震断层往往总是沿着某一活动断裂有规律的重复分布。

长度与断距

活断层的长度与断距主要是研究发生强震时地震断层的位错长度和位错距离,是活断层区建设时场地评价、设防和地震预报的重要资料。一般地说,地震震级愈大,震源深度愈浅,则地表断层长度愈大,断层位移量也愈大。

统计资料表明,一般7.5级的浅源地震均伴有地表错断,而小于5.5级地震者则少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