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洽川 |
中文名稱;洽(he)川 別名;合川、郃川 地點;陝西合陽縣 東西寬;3公里 南北長;10公里 特點;土地肥沃,氣候濕潤,水源充足 等級;國家AAAA級景區 面積;165 km² |
洽川風景名勝區位於陝西合陽縣城東23公里處的洽川鎮黃河二級台地上,東西寬3公里,南北長10公里,是全國4A級風景名勝區和中國西北地區面積最大,生物種類最多的天然保護濕地生態區。以洽川葫蘆為首的洽川三寶(洽川葫蘆、洽川紅寶石石榴、洽川九眼蓮)最為有名。洽川東臨黃河、西依青山,土地肥沃,氣候濕潤,水源充足,物產豐富,素有"小江南"之美稱,由於《詩經》中被人代代相傳,吟誦歌唱的千古名篇《關雎》等佳作就源自寫作於此地,所以洽川又富有"詩經文化之鄉,中華情詩之源"的美譽。[1]
旅遊資源
1995年經陝西省政府批准設立的洽川風景名勝區,2004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堪稱中華一絕。景區位於縣城以東20公里的黃河西岸,面積165平方公里。景區內有黃河流域最大的蘆葦盪(10萬畝)和最大的濕地保護區(15萬畝),白天鵝、丹頂鶴、黑鸛、大鴇等百餘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在此棲息。景區的7處瀵泉天下獨有,其中"處女泉"最為神奇,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動,如綢佛身,如沙浪浴,是名符其實的"華夏一絕"。"萬畝蘆盪,千眼神泉,百種珍禽,十里荷塘,一條黃河,秦晉相望",是洽川風景名勝區的真實寫照。觀洽川景,游處女泉,住農家院,享農家樂,擁抱母親河已成國內外遊客的神往。
風景區依地貌特點分為五個景區:東有黃河灘涂景區;中有田園風光景區;西有山嶽風光景區;北有抽黃工程景區;南有青年防護林帶景區。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融,歷史遺蹟和現代工程呼應,互為映襯、渾然一體。
洽川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夏啟就把他的支子封到此地,稱"有莘國",簡稱"莘國"。
黃河自禹門口翻湧而來,橫貫十里洽川南北,滔滔奔流,蕩舟黃河,划船垂釣,游泳擊水,不僅可以飽覽秦晉風光,更有飄飄欲仙之感。遊人隨時都能傾聽湍急的水聲,觀賞飛濺的浪花,領略母親河恢宏的氣勢。從洽水溯水北上1小時便可瞻仰史聖的風采,順水南下1小時就能飽覽華山的險峻。
廣袤的草灘,蔥鬱的林帶,連片的魚塘以及丹頂鶴,大天鵝等珍禽,嬉戲洽川。號稱國內揚程最高,流量最大抽黃工程為景區平添了強烈的時代氣息。
這裡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又受秦嶺、中條山、黃土高原所形成的潼關風口影響,四季分明,冬春易旱,夏季炎熱,秋雨連綿形成獨特的濕地生態系統。常見植物群落有蘆葦、鹼蓬、水蓼、柳等天然植物群落,亦有少量人工栽培的楊柳等樹木。區內水草豐滿,使水生、兩棲爬行類動物種類繁多。據初步調查,區內有脊椎動物27目53科110屬140多種,還有昆蟲120餘種。蝦、螺、蚌、蛇、蛙、藻類及微生物,為野生水禽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形成濕地特有的生物鏈。
洽川風景名勝區的資源特點是:迷人的黃河河濱自然生態環境;神奇的華夏絕景---瀵泉奇觀;珍稀鳥類棲息的天堂;古樸的黃土峰林地貌; 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景區依地形地貌特點分為5個景區: 東為黃河灘涂景區,中為田園風光景區, 西有山嶽風光景區,北有東雷抽黃工程景區,南有黃河林帶景區, 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融,歷史遺蹟與現代工程呼應,互為映襯,渾然一體。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經洽川風景名勝區共30餘公里,乘船北可達司馬遷祠,南可到 "金鎖潼關"。黃河灘生長着茂密的蘆葦,魚蝦豐富,憩棲着珍稀鳥類丹頂鶴、天鵝、大鴇、灰鸛等。
瀵泉是洽川景區特有的奇觀,共有七處:處女泉、夏陽瀵、王村大、小瀵、渤池瀵、熨斗瀵、西鯉瀵。瀵水溫度常年保持在29--31攝氏度,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 元素,經常洗浴,可祛病強身,益壽延年。"瀵"在《新華字典》中為此專用。瀵泉邊綠柳成蔭,紅荷映日,沐浴垂釣, 遊人如織,湖光山色,景色迷人, 素有"小江南"之美稱。風景區西部的黃土塬在自然鬼斧神工的雕鑿下,形成了奇特的黃 土峰林地貌,與黃河濕地鮮明對照, 天柱山一柱擎天,蓮花山群峰似蓮 瓣環繞,金鳳山展翅欲飛。渭北名勝福山一峰聳翠,萬柏環青,殿堂、樓閣、牌坊 錯落有致, 儒、佛、 道三教和睦相處,前人曾有"天開一峰,秀奪終南"的贊語。景區北端的東雷抽黃工程,為現代化的引水提灌設施,以其高揚程、高含沙量、 大流量三項綜合因素,著稱於世。此處建有觀 鳥台,是觀察黃河及各種珍稀鳥類的絕好去處。
洽川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清乾隆三十四年,關中名士許秉簡在《洽川記略》序言中稱"洽陽古莘國地,山有飛浮之異,水有神瀵之奇,大河浩蕩,又自龍門環繞之,人煙輻輳,廬舍之屯,花鳥航舟之勝,不殊楚越,蓋名區也。以故古帝高辛殞於斯,有商阿衡耕於斯,三代聖母誕於斯,子夏設教志於斯,達摩西遊憩於斯,其他學士、大夫、孝子、貞節延於斯者,累代不絕。《詩經·大雅》中"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子好求"及成語"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均源於此,意指洽川這塊豐水寶地,人傑地靈,多出美女、 才女,風光迷人,堪稱人間仙境,世外桃源。秦末楚漢爭雄,韓信在此木罌渡軍,直逼魏都安邑,活捉了魏王豹。現存隸書精品漢《合陽令曹全碑》也在此出土,被公認為書法界的瑰寶;清代著名女詩人雷敬兒生於洽川。 洽川民間藝術豐富,面花,剪紙名播首都,古老的跳戲,優美的"漂荷葉"也都閃耀着黃河文化的光輝。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著名散文學家王魯彥讚嘆 洽川是"冬天裡逃出來的春天"。近年來,中、省、市領導頻頻光臨,習仲勛、馬文瑞先後為景區題詞,陝西省省長程安東讚譽有加,為它題詞"黃河中游一奇觀"。 洽川風景名勝區,中國最大的湖泊型濕地,誰來保護?黃河母親,神工鬼斧雕刻的人間奇觀,萬眾瞻仰。1998年1月,國家建設部組織有關專家考察論證後,認為洽川風景名勝區是具有很高科學觀賞價值的濕地生態類型地區,1999年將作為重點報請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洽川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已編制詳細規劃正在製作,合陽縣委、縣政府也相繼出台了一系列關於加大洽川景區開放開發和招商引資步伐的優惠政策。在21世紀,洽川景區,這顆黃河中游的明珠,將是人類最為關注的一塊旅遊聖地,將 吸引更多的海內外遊客前來一睹她的風采,極高的含金量也將給投資者豐厚的回報。秦驛湖位於洽川景區的南端,東雷抽黃總 乾渠如一條世龍橫臥景區西部,呈南北向,青年防護林猶如一道綠色屏障,守護着一望無際的十里洽川。沿總乾渠,道路南行約3公里, 便到秦驛山腳下。
秦統一六國後,為了加強中央政權,開闢了自京城咸陽至全國各地的多條驛道,通往河東的驛道由洽川經過,在秦驛山下的 德豐鎮設置了驛站。乾隆年間所修《合陽縣誌》載:"秦驛山,在峪北,南二村東, 有鸛道嶺,廣僅容尺,夾雙澗,遞迤而下,及河,突起一峰,高百仞,上有叢祠,明末重修,大名知府劉昌運為之祀"。在青年防護林與總乾渠之間,片片蘆葦、座座魚塘與田野禾稼相間,白鷺、灰鸛、鴛鴦、野鴨等鳥類或飛翔,或覓食、或鶴立小憩、或追逐戲水,顯示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
秦驛山下是地下水積聚形成的秦驛湖, 南北狹長,山影倒映湖水中,蕩舟水面, 船若登山頂,竹排放游,水中看山,妙趣 橫生,魚翔淺底,鳥語花香,其樂無窮。舍 舟登岸,觀黃土峰林的雄姿, 感大自然之鬼斧神工。擬恢復秦代驛站,古樸的外貌,現代化的設施,遊客可乘古典式馬車沿昔日驛路尋幽探勝,亦可乘竹排飽覽秦驛湖光,在北方的黃土地上享受到江南水鄉的情趣。
商鞅墓
商鞅墓,又名商君墓,法聖墓。商鞅被車裂後,法家的後學者收揀商鞅的遺骨準備偷運回商鞅故里衛國安葬,在黃河德豐渡口被秦國守軍截獲,當地百姓與守軍便將商鞅遺骨草草埋葬於附近的秦驛山之下,後來法家的後學者尋訪至此為商鞅立了墓碑。上書"商君之墓"。商君墓位於今陝西省合陽縣城東23公里處的洽川鎮風景名勝區秦驛山腳下,墓高三米多,直徑十餘米。1970年解放軍某部在此修建營房時將商君墓夷為平地。
洽川來歷
洽川,久負盛名,最早在《詩經·大雅·大明》記載着"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中注釋洽讀(he)。洽川,因古有洽水而得名,這裡古代曾設夏陽鎮,又一度設夏陽縣,所以亦稱夏陽川。
洽字按古音應讀(he),但新華字典的注音讀(qia)。合陽人,特別是洽川一代的人喜歡把這個字讀(he),讀洽(he)才是正本清源。
洽(he)水在漢代就已乾涸,所以"洽水之陽"(《詩經》)的洽(he)陽縣後來被人們改為郃陽縣,《說文解字》中"阝"是山丘的意思,洽川依山傍水,人們根據滄桑之變改"洽"為郃,1964年9月國務院更改生闢地名時又把"郃"改為"合"。
洽川濕地風景區位於陝西關中平原東部的合陽縣境內,面積128平方公里,地處黃河中游秦、晉、豫交匯處,洽川濕地南北長10里,東西寬2~4里,處在滔滔大河之濱,這裡海拔在340米上下,共有七個瀵泉其水溫在29度左右,棲息於此的珍稀禽鳥有:丹頂鶴,黑鶴,白天鵝,灰鶴,鴛鴦等;大量棲息於此繁衍生息。
《詩經》中著名的"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出自於此。
這裡還有處女泉等數處低溫"瀵(念fen,四聲)泉",大如車輪,小似蟻穴,莊如湯沸,水溫保持在30度左右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適宜夏季沐浴,相傳,當地姑娘出嫁前,都要來這裡洗浴,故名"處女泉"。
歷史沿革
洽川物產豐富。種植蔬菜已有數千年歷史,三葉齊大蔥、紅皮蒜、尖椒與煙脂紅蘿蔔久負盛名;鈴鈴棗紅似瑪瑙,甜如甘飴。日光能蔬菜大棚熠熠閃光,千畝蓮菜紅荷映日,可讓遊客賞心悅目,近些年當地的紅寶石石榴色澤喜慶吉祥,口感甘醇香甜備受各方遊人的青睞。
洽川的歷史輝煌燦爛,今日的洽川風光無限,洽川有着令人欽羨的過去,也必將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陝西省省長程安東題詞:"黃河中游一奇觀"。陝西省政協主席周雅光也題詞:"黃河精華匯洽川"。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洽川風景區等您來 超詳攻略拿走不謝! , 騰訊網 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