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流光岭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流光岭镇地处邵东市东部,距县城27公里,东界团山镇,西接砂石镇,北连流泽镇,南邻火厂坪镇、杨桥镇。辖茶市、流新、石杨、禹家、建民、联合、桃花、秀才、永华、梅溪、甘棠垣、农和、井头、和胜、流光、红祥、龙胜、流镇、槐子山、杨升20个村和1个居委会,镇域面积39.85平方公里,总人口16365人(2017年)。[1]

流光岭镇1. 原图链接 [https://www.yidianzixun.com/ 图片来源于一点资讯网 File:流光岭镇1.jpg]

简介

流光岭在清朝属宝庆府东路太平一都,民国时属邵阳县太一区,解放初是邵阳县第13区区政府所在地,1958年属团山公社,1961年建立流光岭乡人民公社,1984年成立流光岭乡人民政府,流光岭为区、乡政府所在地,1995年撤区并乡,流光岭为单列乡,1998年撤乡建镇,设立流光岭镇。

地貌

该镇属丘陵地区,地形地貌多种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地下多溶洞,已开发的向天岩,洞顶奇峰迭出,洞中巧石罗列,洞底清流蜿蜒,溪澄石怪。域内有美丽的流光湖,湖面辽阔,湖水澄碧无波,湖边水草丰美,两岸青山绵延,翠竹苍松,蔚然清秀。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的流光岭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水田旱土,历来以种粮为主。主产水稻,兼产小麦、红薯、大豆、花生、油菜。经济作物以黄花、玉米为主。黄花产量高,色好质优,素有"黄花之乡"的美誉。生猪饲养,沿习成风。池塘鱼苗放养,承祖沿袭。槐子山是有名的鱼苗生产基地,全村410户,从事鱼苗经营的就达260户。境内矽砂储量丰富,煤、铁等矿藏量也甚为可观。

人才

这里人杰地灵。千百年来,勤劳的流光岭人民面对贫穷与落后,自强不息,先后涌现了大批优秀人才。这里诞生过革命烈士尹如圭、尹东星、曾球生,他们为祖国的和平与统一,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把宝贵的青春燃烧在战火与硝烟中;这里诞生过现代优秀领导干部杨友秀、尹林初;诞生过尹溪云、杨逊、杨振湘等一批专家和教授。这里也是台湾的"工业之父"尹仲容的故乡。

地理

流光岭镇地理位置优越。距县城近,大黄公路纵贯南北,翰水公路横穿东西,西接320国道、娄邵铁路,南连1814省道,公路四通八达。流光岭库区山清水秀,湖边凉亭、古寺相映成辉,风景优美,旅游开发前景广阔,这些都为流光岭的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形成以"湘丽明珠"为中心的旅游区,以老市场为纽带的综合区和以新中学为枢纽的商业区三大区域体系。全镇以种植、旅游、工业为主导产业。在种植方面,推广高新技术,实行科学种田,在水利条件好的地方,扩大稻谷种植面积,在水利条件差的地方,调减水田面积,扩大对玉米、黄花、药材的种植。工业方面,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也有很大发展,生产的矽砂、钢球、水泵销往全国各地。[2]

旅游资源

该镇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实施旅游先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这"极目楚天舒,天高任鸟飞"的年代,实行"民营突破,旅游带动,扩城镇,调结构"的发展策略,"挖出烂皮袄里的珍珠来",这是他们的口号。流光岭旅游区自1995年开发以来,共投资500万元,现已初具规模,建成了湘丽明珠、度假村、水上乐园、森林公园、向天岩五大旅游景点。有高标准别墅式住房20栋,有水上餐厅、水上娱乐城、水上游泳池和钓鱼池。森林公园达1.5平方公里,修有凉亭,里面奇花异草,绿树成荫。水上乐园备有非机动游船、快艇和碰碰船供游客游玩。向天岩内更是美景无穷,令人流连忘返。已初步形成了山水园林洞一体化,日游客量达500多人次。1996年流光岭旅游区被定为邵阳市风景名胜区。

旅游区介绍

规划编制及实施

流光岭风景区为市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风景区编制总体规划,将团山飞龙洞,砂石向天岩等景点纳入规划范围内,规划区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2004年9月份,委托湖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中心编制了《邵东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九龙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流光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景点名称、面积、资源特征

流光岭风景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集山、水、洞为一体。烟竹岩旅游区2平方公里,拥有大片天然熔岩洞穴,人文资源极为丰富。九龙岭旅游区约10平方公里,集山、水、休闲娱乐为一体。流光湖由新修水利而形成,面积为一百九十五公顷。内有一桥三岛九井十八湾。"一桥"为渡仙桥,由怪石添成;三个小岛共有面积一百公顷左右,是憩息游乐的好场所,其中凤形岛正开始建筑高标准避暑山庄;"九井"泛指湖中地下水非常丰富,其实远不止九井,其中一井为"子午潮",经常有五、六条水车大的水冒出来,奇怪的是每天到子时和午时便突然水高三尺,因而先人命名为子、午潮。流光湖交错于崇山峻岭之中,湾道较多,如:月亮湾、桃花湾等十八湾。各湾游览都别有风味,湖面两岸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西岸有一个150公顷的森林公园,四周山峦逶迤,重重叠叠,林木翠绿,山因水而明,水因山而秀,山水相依,风景宜人。

主要景点简介

向天岩景点。向天岩,岩向天,下接阴河,上通天,上、下二层,纵横五洞。洞深九十四米,总长度2.8公里,上层四洞相连,大洞套小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迂回曲折,洞景各异。向天岩的下面一层通阴河,全长1.3公里,有多种怪鱼可垂钓,宽阔的河面可供游人击水荡舟,石壁及洞顶上的石钟乳神采各异,千姿百态,使人们目不暇接,眼光嘹亮。

飞龙洞景点。飞龙洞位于崇山铺乡宝善村,有一个天然溶洞。洞深约50米,长1000余米。洞内清凉惬意,景观绝妙,移步换景,不胜枚举。优美的神话传说,神奇的天然景观,组成一座瑰丽多彩的地下奇观,使人目不暇接,直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团山烈士陵园景点。1927年至1949年,许多志士仁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流光岭区无数革命先驱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乃至宝贵的生命。至今在团山村的庙山园,长青村的高义山、二金排,双远村的富光山等处的荒草丛生的山坡上,掩埋着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中二支队司令员尹如奎烈士等36位有功之臣的忠骨;衡宝一役,三十二名军官兵又长眠于此。团山烈士陵园于1994年5月奠基,同年10月竣工揭园。

管理机构

1995年,成立县旅游局,现有人员3人,为正科级单位,制定了《邵东县名胜区管理暂行规定》、《旅行社管理暂行规定》等管理制度。

重大活动

1995年6月,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对流光岭风景名胜区进行了规划评审。2003年参加了中国(湖南)旅游节。

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03亿元,增长15%;农业总产值2.53亿元,增长26%;工业总产值2.17亿元,增长5%;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81.5万元(国税70万元,地税51万元,财政61.5万元),较好地完成了县里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

全年完成早稻种植面积7000亩,中稻1500亩,晚稻7500亩,油菜7000亩,玉米5200亩,完成镇粮食生产任务的102%;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举办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培训13期,在流光等村进一步推广频波杀虫灯;发展优质稻9000余亩,完成黄花品改1800余亩;加强农机补贴推广力度,全年上门核查新购农机具补贴100多台,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到户;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沼气池建设32口;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完成山塘清淤整修56口,渠道硬化3.4公里;组织镇村干部扎实工作,对17410.5亩林地进行了林权颁证。

全年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118亿元,比县里下达的任务多118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招商引资,分别是恒隆石材有限公司1162万元,富贵花炮厂1422万元,丰恒铁艺铸造厂603万元,总产值3187万元,超出县定任务187万元,新办投资100万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5个,规模工业完成产值8761万元,同比增长65%,实现利润188万元,同比增长44%。

工业生产稳中有升。

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118亿元,比县里下达的任务多118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招商引资,分别是恒隆石材有限公司1162万元,富贵花炮厂1422万元,丰恒铁艺铸造厂603万元,总产值3187万元,超出县定任务187万元,新办投资100万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5个,规模工业完成产值8761万元,同比增长65%,实现利润188万元,同比增长44%。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计划生育工作。计生工作坚持常抓不懈,连续六年保持"一类乡镇"称号。计生队伍管理和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各综治部门、驻村工作人员、村干部签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落实了工作责任;②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全年共出生243人,其中计内206人,计外37人,人口出生率为84.8‰ ,出生婴儿性别比为 109 ;狠抓"四术"突击。落实流引产42 例,结扎61例,上环 217例;大力推行利益导向机制,加大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

信访维稳工作。我们在年初提出了创"零上访乡镇"的信访工作目标,并制定了"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镇"综治工作细则,建立信访交办和定期办结制度,每周例会都对全镇的信访维稳工作进行讲评。坚持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全年共妥善处理好非正常死亡案件9起,调处民间纠纷32起。去啊年,我镇信访维稳工作取得了无一起上访,无一起群体性事件,无一起遗留案件的成果,各类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群众满意率显著提高。

安全生产工作。全年多次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对所有高危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查处安全隐患86处,其中嘉禾山煤矿36处,桃花打火机厂20处,富贵花炮厂18处,采矿企业12处,均及时整改到位,确保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城镇建设工作。2010年是我镇的城建城管年,为改变流光岭镇过去脏、乱、差的面貌,镇政府专门成立了城建工作领导小组。4月份组织了一次城建清查,有效整顿了城建秩序。积极进行垃圾场的选址,投资10万余元在甘棠垣修建了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垃圾场,出台了新的卫生管理方案,由专人隔天对流光岭街进行卫生清扫与垃圾处理转运,使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民政社保工作。社会保障工作稳步及时,各项保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企业养老保险完成50人,城镇居民医保完成2047人,远远超过县定任务;共发放春、夏荒救济粮5.5吨,救灾救济低保款22万元,发放贫困人员临时救济款5.3万元。补助5.1万元,完成11户"爱民房"建设工作,扎实开展了农村特困家庭定期救助及散居五保户供养调查工作。

教育卫生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继续稳居全县前列,2010年,初三学生会考居全县第三名,上线率居全县之首;卫生工作方面,突出做好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抓好计划免疫工作,保障全镇人民的身心健康。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认真组织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