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流浪的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一幢壮丽华美的荷兰屋,是童年的家,也是伤痛的起点。

父亲离世后,我和姐姐梅芙从荷兰屋被扫地出门,那年我只有15岁。从那时起,我们所有的依靠只有彼此。50年间,即便我们看上去日益成功美满,但伤痛如影随形;那些讲述了不下千万次的笑泪往事,如藤蔓缠绕心中。我们能做的,只有一再重返荷兰屋,远远看着它:好像一切都还存在里头,好像噩梦不是人生的标配。

直到意想不到的人再次出现,直到我们终于在荷兰屋中重聚……

我想要的,是失而复得吗?

◎ 普利策奖决选名作;入选《时代周刊》年度100本好书;入选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奥普拉杂志》、《时尚》杂志、BuzzFeed等媒体年度好书;Goodreads 4.1分,超35万人评价。

◎ 美国当代文坛扛鼎作家,福克纳文学奖、柑橘奖、卡夫卡奖、美国国家书评奖等多项大奖得主,《时代周刊》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 安·帕切特 长篇新作,书写“在家庭伤痛中幸存下来的我们”。

“像燕子,像鲑鱼,我们无助地受制于我们的迁徙模式。我们装模作样,好像失去的是房子,而不是我们的母亲和父亲。”

◎ 金像奖最佳男主角、《阿甘正传》男主角汤姆·汉克斯着迷朗读有声书!斯蒂芬·金、孙燕姿、吉莲·安德森(《性爱自修室》、《王冠》“撒切尔夫人”)都在读,引爆全民阅读狂潮!

一部引人入胜的家庭小说,像感恩节大餐,丰盛精致。你一翻开,就会深深陷进去!

——斯蒂芬·金

最近在读安·帕切特的《流浪的家》(The Dutch House),她绝对是我最喜欢的当代作家之一,她的每一本书我读完后一直念念不忘。

——吉莲·安德森

◎ 每当我试图向前,它又将我拉回原点。每一个不愿放手离去的人,都会在《流浪的家》中看到自己。

“我们迷恋自己的不幸,甚至爱上我们的不幸。我之所以感到厌恶至极,是因为我这时才发现,我们竟然让这件事持续了如此之久,而不是我们决定放手了。”

◎ 艺术家Noah Saterstorm根据小说内容创作封面油画,全球书迷同步珍藏。

作者简介

安·帕切特(Ann Patchett)

美国当代文坛扛鼎作家;

福克纳文学奖、柑橘奖、卡夫卡奖、美国国家书评奖等多项大奖得主;

同时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尚》等报纸杂志设有专栏。

2012年,入选《时代周刊》“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

已出版《美声》《失落的秘境》 《与你同行》《剧院里最好的座位》等作品。

译者

熊亭玉

大学讲师,四川省翻译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实践及理论研究。

获第二十一届、二十二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优秀奖,以及西方经典首译大赛等奖项。

已出版《天使之门》《蓝花》等三十余本译作。

书评

小说封面是作者安·帕切特要求全球各国版本统一采用的。

帕切特在一次采访中说,小说的封面就像生日礼物,如果连你都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别指望别人会给你惊喜。

关于《流浪的家》,帕切特十分确定的是,她不希望封面上出现一座荷兰式住宅,或者任何与房子有关的元素,比如一扇窗或者一扇门。“荷兰屋”只能存在于读者的想象之中。

小说中,荷兰屋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画像,那是梅芙10岁那年,一位著名画师前来家中为她画的。帕切特希望将这幅画像变成小说的封面。

出版社很认同她的想法,不过他们计划列出一份画家名单,让每位画家都画一张梅芙的草图,比较最终效果。帕切特没有理会这个建议,直接联系了她喜欢的画家Noah Saterstrom。她发给了对方两页书中描写梅芙外貌的段落,告诉他自己需要一幅20世纪20年代风格的女孩肖像画。两天后Noah就交稿了,这幅画作现在挂在帕切特家的书房中。


《赛金花深夜秀》访谈截图 帕切特执着于一件事:许多小说封面上的女人往往只有背影,或者偏转脑袋,将视线望向别处,面部被帽子、树枝遮挡,或者干脆被裁掉,“你几乎找不到一个在封面上直视着你的女性,这让我抓狂”。她希望封面上的梅芙直视读者,正如梅芙也希望这个世界直视着自己。


帕切特作品《Truth & Beauty》封面,女孩的脸被挡住了。她在新书《These Precioius Days》中提到了对这种设计的不满。 关于丹尼

小说采用了丹尼的第一人称,尽管帕切特一再声明主人公是梅芙。

帕切特认为,梅芙不是那种会主动讲述自己人生的人,所以她的故事只能借由丹尼之口讲述。她也尝试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但效果并不理想。

帕切特说,“丹尼聪明、成功、迷人、浑身散发着自信。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被那些为他奉献的女人庇护着,比如他的姐姐、他的女佣。他觉得自己过着光辉灿烂的人生,只因为他才华横溢、天资过人”。

而这样的男性角色一点也不难写,因为在帕切特看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太常见了。

关于梅芙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帕切特都计划将这本书命名为《梅芙》。

梅芙是个存粹虚构的人物,但关于她的外貌,的确有个现实中的原型,也就是帕切特高中拉丁文老师的女儿朱莉。

朱莉当时是个大学生,长相十分漂亮,有一头浓黑的卷发,时常来到高中帮母亲代课,是女生们心目中的偶像。帕切特把朱莉的黑发借给了她笔下的梅芙,但是一直没敢告诉朱莉这件事。

关于母亲

两姐弟的母亲是小说原本设定的女主人公。

生活在如今金钱至上的社会中,我们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往往就是他拥有多少财富。帕切特并不认同这样的价值观,因此她计划创作一个“离经叛道”的故事:一个女人自愿远离富裕生活,不想变得富有。

小说原本的情节主线是,这个女人无法适应自己一夜暴富的处境,痛苦地抛下丈夫和孩子,去往印度,追随特蕾莎修女的脚步帮助穷人。

然而在构思故事的过程中,帕切特发现,自己更感兴趣的不是这个女人,而是女人出走后,家里的孩子会经历什么,打扫豪宅的保姆和女佣会经历什么,她关注的是那些被留在原地的人,而后者就是我们最终读到的故事。

关于继母安德烈娅

安德烈娅的创作灵感来自帕切特与扎迪·史密斯的一次闲聊,扎迪在《摇摆时光》中将自己写成了一位恶毒的母亲。

帕切特问扎迪·史密斯,《摇摆时光》是不是一部自传式小说。扎迪·史密斯说是,但自己代入的不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而是女主人公的母亲,而这个母亲也不是她现实生活中的样子,恰恰是她现实生活中的反面。

她重新定义了自传式小说:你不必非要写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事,完全可以写你渴望发生的,或者惧怕发生的事情,这些渴望和惧怕其实才是我们人生的主线。

循着这样的思路,帕切特试图找出自己人生中最惧怕发生的事情。那就是成为一个糟糕的继母。

她年轻时曾有做继母的经历,非常渴望融入这个新的家庭,费力迎合那两个不是她亲生的孩子,生怕自己搞砸了。《流浪的家》中的安德烈娅,就是她最害怕自己会变成的样子。

也许这不仅是指安德烈娅专横不讲理的高傲态度,也包括她作为继母,在荷兰屋中孤立无援,备受排挤的状态。

(“离婚”似乎是帕切特一家人逃不开的宿命,她妈妈结过三次婚,爸爸也有过几任妻子,她和姐姐都先后重组了家庭,全都当过继父继母。关于这件事,帕切特坦言:“我的难题从来不是‘匮乏’,而是‘过剩’。”但她意外地对自己的原生与重组家庭怀抱温情。如果对此感兴趣,可以看看她的文集《剧院里最好的座位》和《这些珍贵的日子》。)

关于故事结尾

《流浪的家》一度难产,最终帕切特的好朋友,著名童书作家凯特·迪卡米洛帮她写了一个结尾段落,通过邮件发给了她。帕切特采用了这个段落,飞速写完了小说最后20页。

关于创作瓶颈

帕切特说,最难的是写作梅芙与丹尼父亲的职业生涯,也就是纽约房地产相关的故事情节。

在创作瓶颈期,帕切特的朋友、作家帕特里克·瑞恩搬到她家中,和她一起写作,这也是两人一贯的相处模式。在《流浪的家》的题词页上,帕切特把这本书献给了他。

关于有声书

《流浪的家》的英文原版有声书是由汤姆·汉克斯朗读的,是帕切特主动邀请了他。

帕切特无意之中读了汤姆·汉克斯的《天才打字机》,十分喜欢,专门写了推荐语,没料到不久之后汉克斯的出版商邀请她参加新书发布会,与汉克斯对谈。帕切特自己开了一家独立书店,汉克斯也有开书店的打算,两人便常常联系。

写完《流浪的家》后,帕切特怀着忐忑的心情给汉克斯发了一封邮件,邀请他录制有声书,“我不知道你会不会答应,但我知道,如果我没有勇气开口你就没有机会答应。我最喜欢的有声书是由梅丽尔·斯特里普朗读的,我认为朗读《流浪的家》也能成为你职业生涯的里程碑”。她没想过对方会同意,毕竟这可是全世界最知名、工作最繁忙的演员。没想到他一口答应了。

我没听过有声书,但据说汤姆·汉克斯的声音引人入胜,无论是代入书中青春期的小男孩,还是深陷中年危机的男人,可以找来听听。

关于荷兰屋

荷兰屋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帕切特借鉴了她儿时所住房屋的一些特征。

她原本想把故事发生地设置为芝加哥,因为那里有很多古老而美丽的荷兰式豪宅,但她的上一本小说《与你同行》写的就是芝加哥的故事,所以她将本书的背景改成了宾州的Elkins Park。这里是她一位好友出生长的地方,她可以询问好友,搞清楚丹尼和梅芙会进当地的什么学校、平时坐哪路车上学。

帕切特希望将荷兰屋视作小说中的一个角色。它是种种美好事物的象征,梅芙和丹尼一再重返荷兰屋,就体现着他们无法放下过去的处境。而对母亲来说,从穷街陋巷的贫民窟搬入荷兰屋,也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不仅房子本身,就连其中的衣物、首饰盒、画像,都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