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济源市第一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济源市第一中学始是一所公办高级中学,建于1926年。1956年,郭沫若先生亲题校名"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济源一中占地515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8000余名师生的现代化新型高中。

中文名:济源市第一中学 外文名:NO1 MIDDLE SCHOOL OF JIYUAN HENAN 简 称:济源一中 创办时间:1926年[1] 办学性质:公办高级中学 现任领导:韩玉奎(校长)

校 训:团结 勤奋 文明 进取 地 址:河南省济源市济源大道中段6号 主要奖项: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重点课题实验校

省级文明单位 河南省文明标兵 学校知名校友:李钟玄段小曼王汉功买政尧(影视演员)

办学规模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学校先后投资建成了闭路电视系统、微机售饭系统和校园网络系统,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拥有设施一流的体育、艺术场馆以及游泳馆,28个高标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4个多功能会议厅, 5个计算机教室。图书馆藏书量达20余万册,报刊杂志600余种,开架借书,微机管理,全天候服务。学校现有教职工近500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60余人,20余人完成研究生课程进修。其封闭管理会 使家长无法见到学生,无法了解学生的最新情况。

办学成果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继获得“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表演类节目一等奖”、“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河南省办学管理规范化学校”、“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篮球)学校”、“河南省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校园网络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实验室建设示范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等20余项国家、省级荣誉,并被确定为“河南省保送生资格学校”、“中央电教馆信息资源中心实验校”和“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篮球人才培训基地”。

2005年2月又以较大优势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

济源一中为国家培养的中学子在各重要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毕业生在美、英、澳大利亚等国从事科研和创业。

获得荣誉

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重点课题实验校

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省级文明单位

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

河南省电化教育一类学校

河南省教学管理先进学校

历届英才

在校长的带领下,济源一中实施校兴科研、科研兴校战略,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推行精细化管理,以研究性学习、科技活动和体育艺术教育为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明显 的成效。

济源一中2015年高考成绩各项指标以绝对优势稳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各项指标以绝对优势稳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每年都有一批优秀学生被清华、北大、北体大、央美等名校录取。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中央电教馆信息资源应用与建设示范校"、"河南 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办学管理规范化学校"、"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普及实验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河南省实验室建设示范校"、"河南省中小学校园网示范校"、"河南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2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被确定为"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篮球人才培训基地",2005年以较大优势首批成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办学历史

济源一中的前身是济源师范讲习所和济源师范。 1926年,国民党政权在济源县城的文庙创建了济源最高教育机构——济源师范讲习所,1928年8月,“济源师范讲习所”改为“济源师范学校”,1929年8月后,由文庙迁入了济渎庙内。党继新薛子中等济源早期共产党员以师范教师身份为掩护建立党的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培养和聚集了一大批进步力量,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也被誉为“红色革命摇篮”。

1932年、193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解散,1947年冬,又重新建立,校址设在“豫北中学”内,为师资培训班。后经太岳行署批准,师资班从豫北中学划出,定名为济源农民师范。1948年初,迁回济渎庙内,又更名 为“济源县立师范”。

1950年,学校增设初中班,平原省建立后,1951年更名为“平原省济源初级师范”,1952年改为“济源县第一初级中学”。翌年,师范停止招生。1955年平原省撤销,济源划归河南省,在校师范学生全部毕业。这 一时期,共培养师范毕业生488人,其中男生460人,女生28人。学校旋易名为“河南省济源第一初级中学”,招生6个班。1956年增设两个高中班,又更名为“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是年,应学校共青团、少年先 锋队之约请,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66年开始的文化革命,使学校蒙受了重大损失,曾一度停办,校舍被部队占用。1969年教师归队,济源一中改为“济源县教师短期培训班”,校址在县委党校内。1970年又与农校合并,曾用过“济源县共产主义 劳动大学”的名称,迁入克井石河村。1973年后,一中恢复招生,规模为4个班,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动乱局面。1974年,又建立了新乡地区师范班济源分校,培养了一大批师范毕业生,为济源基础教育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1988年,济源撤县建市,学校遂更名为“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1991年,为了一中的发展和保护文物古迹,济源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文昌路新建占地110余亩的济源一中。1992年5月,新校建 成投用,掀开了学校历史上崭新的一页,也完成了一中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跨越。这一时期,学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名彦荟萃,学子莘莘,校风、教风、学风日臻成熟完备,特色明显,教育教学质量逐年 提升,学校的品牌效应和知名度与日俱增,成绩斐然。到2003年,运行了十余年的文昌路校区,已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为普及高中教育,从一中长远发展战略考虑,济源市委、市政 府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一中新校区。新一中占地515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2004年9月,如期竣工投用,其规模和设施当属全国一流,实现了学校发展史上的第二次跨越 。

机构设置

党委办公室 督导室 团委 妇委会 后勤服务公司

财务处 总务处 心理辅导中心 教科研处 政教处 教务处

德育处 教学处 办公室

学校领导

韩玉奎校长,党委书记。 田多安 纪检书记,党委委员。

党小井 副校长。 汤初胜 副校长。卢光春 副校长。

学校校歌

黄河是我们奔涌的血脉

太行是我们挺起的脊梁

王屋山下荟萃着愚公的传人

济水之滨升腾着青春的朝阳

团结 勤奋 传递不灭的薪火

文明 进取 创造明天的辉煌

啊 济源一中 是放飞理想的地方

啊 济源一中 是时代精英的摇篮

校容校貌

巍巍太行绵延逶迤,滔滔黄河源远流长,在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一座现代化的中等城市——济源市正在迅速崛起,成为镶嵌在豫西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厚重的历史、秀美 的山川和那母亲河水养育了愚公儿女,也孕育出了一所世纪名校——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中学。

济源市第一中学是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其旧址坐落在被称为四渎之一的济水源头济渎庙内。济渎庙始建于隋代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是当时朝廷为祭祀济水神而修建的,位于市区北边的庙街村。庙内有珍珠泉 、小北海、眼光池等众多名胜,经隋、唐以来多次修葺扩建,逐步形成了规模宏大、气度不凡的古典园林建筑群。历史上曾经香火鼎盛,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后因长期战乱而严重被毁,仅存历代古建筑 二十余座及部分碑碣石刻,只有那满院裸露的基石见证了昔日的辉煌;两株幸存的胸围数米的千年古柏,依然傲霜凌雪,挺拔苍茫,承载着历史的重托和济源一中的根脉所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 名旅游胜地)。1992年,学校迁至文昌路校区,济源一中现址位于济源市政治文化中心——学苑路68号,2004年9月全部迁入。80年来,学校历经沧桑,三移其地,两度搬迁,多次更名,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道 路;一中人艰苦创业、薪火相承、青蓝继越,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犹如星星之火,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今天已成为在省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一所知名学校。

视频

济源一中2017级1班军训纪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