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川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浙川村 |
中文名: 浙川村 别 名: 徽杭古道第一村、 高山探险营地村、浙皖村民混居村 人口数量: 1030人 耕地面积: 9088.60亩 |
浙川村,13个村民小组,七个自然村。山林面积3.2万亩,其中位于国家级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有1.8万亩。[1]
村情概况
村内景点:“一桥跨两省”,“红军养伤洞”,“马啸小西湖”,“兰门脚瀑布”等
附近景区:石长城、徽杭古道、浙西唐古拉山。
特产: 马啸小黄牛,山核桃,白果,“水旱包” (类似大蒸饺)等。民俗活动:和安徽省接壤,受徽文化影响,民情风俗和安徽绩溪一样,村民至少会说两种语言。过春节家家户户要贴对联,挂灯笼;元宵节要拜祖宗,七月半裹粽子,九月重阳做麻糍,过年做“水旱包”;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请太公、拜灶王及猪栏菩萨等。
农家乐接待:由于村庄位于清凉峰脚以及徽杭古道浙江段起点等特殊地理环境,因此成为华东地区最受户外运动爱好者及驴友们关注和青睐的地方。有“杭州市起点户外俱乐部基地”,“山行者俱乐部”,“龙潭大饭店—驴友饭店”等接待设施。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9088.60亩(其中:水田1950亩,旱地7138.6 亩),人均耕地3.8亩,主要种植甘蔗、水稻、茶叶等作物;拥有林地6465.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303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5亩,主要种植芒果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846亩,其中养殖面积18亩;茶园面积603亩;甘蔗面积4997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688户通自来水,有688户通电,有59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59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和8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4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95户(分别占总数的65%和43%)。
该村到乡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 、砂石 路面;村内主干道多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7 公里,距离集贸市场7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58辆,拖拉机128辆,摩托车218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1950亩,有效灌溉率为4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195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8亩。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8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7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81户。
全村有1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4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4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4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4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2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4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2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34.5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19.90万元,占总收入的74.3%;畜牧业收入 104.50万元,占总收入的12.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1043头,肉牛32头,肉羊90头);渔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1.8%;林业收入4.35万元,占总收入的 0.5%;第二、三产业收入90.8万元,占总收入的10.9 %;工资性收入6.56万元,占总收入的0.8%。农民人均纯收入178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
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0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3人(占劳动力的8.7%),在省内务工68人,到省外务工35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甘蔗 、水稻、茶叶,主要销售往县内。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567.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8%。该村特色产业为制作土陶,计划大力发展甘蔗、茶叶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组织1个,其中,已登记注册1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210人 。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688户,共有乡村人口2949人,其中男性1457人,女性1492人。其中农业人口2854人,劳动力1180人。该村以汉族、傣族为主,其中汉族1786人,傣族787人,布朗族226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人,占人口总数的0.2%;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477 人,参合率84%;享受低保269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8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6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5个。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1757平方米,拥有教师23人,在校学生334人,距离沙河中学7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94人,其中小学生334人,中学生16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6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004年被县评为青年文明村寨等。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4 人,少数民族党员15人,其中男党员45人、女党员9人。2003年被评为先进集体。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忙开、岗东、忙东、青海、那落、那落山、大摆、骂梅树、忙嘎、回堆、邦协、忙勒、新村 垛火、忙开等15个村民小组。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5个,共青团员173人。该村2005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团总支。
新农村建设
2007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2428.33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新农村建设前农民人均纯收入1215元,新农村建设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81元;人均有基本农田0.7亩;人均有经济林果0.03亩;每户有1院安居房、有688个科技明白人、有8个好的发展项目、有281个以沼气为主的洁净能源;有1个党群致富联合体,有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15个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有8条进村入社硬板路;村级建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8个,有村容村貌整治规划8个,有产业发展规划14个。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复种指数不高,行不成产业化经营模式,半山区和坝区发展不平衡,贫困面大,发展步伐缓慢。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巩固甘蔗产业,生态化发展茶叶产业,以养殖小区方式推进养殖业发展,培育运输业,最终实现村民收入增加,全村经济发展。到202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4684万元,每年递增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以上,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根据这一总体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严格控制在8%以内,基本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