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浚县隶属河南省鹤壁市,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浚县位于河南北部,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辖6镇1乡4个街道,71万人(2015年)。县域面积966平方公里,耕地107.6万亩,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
作为一座千年古城,浚县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浚县古城内的大运河浚县段、黎阳仓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浚县大佛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浚县泥咕咕被中国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月9日,浚县社火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1]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目录
地理环境
位置
浚县位于河南北部,东经114°11,北纬35°54。北距首都北京548公里,南至省会郑州165公里,卫河蜿蜒纵贯全境,淇河沿西部边界南流,处于安阳、濮阳、新乡、鹤壁等市辐射带的中心位置。
地形地貌
浚县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特点是6架山,3条河,大小32个坡,平原面积占82%,丘陵面积占18%。地势中部略高,西、东部平缓,最高海拔231.8米。
气候
浚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7℃。
水文
浚县境内河流总长435.5公里,分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流域。
资源
冶金矿产
白云岩:善化山以东有少量分布,东西300米,南北2000米,可采厚度10~30米。其物理性能指标符合生产溶剂、金属镁、工艺品、板材等要求。保有储量681万吨。
型砂建材砂:主要分布于钜桥镇岗坡、屯子镇裴庄、大赉店镇李福营一带。属湖相沉积矿床。地表出露3~5米,矿层厚度大于100米。由于开采技术、地下水位埋深等因素,可采厚度20米,其中裴庄矿段15米,李福营矿段仅9米。其化学成份及湿度强度、平压强度、透气性等物理性能较适合铸造工业。储量约为1.5亿吨。
膨润土矿:分布于屯子镇余营、原厚、三角及大赉店镇河头等地。属湖相沉积矿床,盖层薄,易露天开采,可采厚度2~6米。根据其物理性能分析,属钙基膨润土,质量良好,广泛应用于石油钻探和铸件翻砂。保有资源量6225万吨。
建筑材料
水泥岩矿:主要分布于善化山、白寺山、同山和象山一带。层位稳定,厚度大,质量好,大部分裸露,易开采,广泛应用于制砖瓦。储量约6.3亿吨。
砖瓦粘土:主要分布于善堂镇白毛、城关乡杨玘屯、新镇镇董庄、卫贤乡小李庄一带,裸露全,可采厚度1~6米。
页岩:主要分布于善化山与象山交界处。层次稳定,厚度大,品位高,含砂量小。矿床裸露,易开采,广泛应用于陶瓷业。地质储量423万吨。
大理石岩:分布于象山、陈山①一带。矿层稳定,产状平绫,颜色不一,块状密质,耐风化。硬度不大,易开采,其抗压强度、耐磨性及吸水率等物理性能均符合工艺美术制品要求。总储量5424万吨。
其他矿产
陶土:分布于小河镇瓮城一带,于地表1米以下可见分布,厚度60~70米。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一般制陶工业要求。
铝矾土: 分布于屯子镇徐化庄、裴庄西南一带,层状,属沉积矿床。主要用作陶瓷件外表釉料。
煤: 屯子镇善化山一带有地下鸡窝状煤层,自山东向东南方向延伸。煤层厚1.5米,埋深280~1600米,无开采价值。
交通
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107国道、京广高铁纵贯县西,鹤濮高速、范辉高速和晋中南铁路横穿全境。
人口
下辖乡6镇4个街道办事处,438个行政村,26个居委会。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浚县总人口656550人,其中: 城关镇 43381 善堂镇 93023 屯子镇 75947 钜桥镇 40921 新镇镇 80226 小河镇 70204 城关 乡 81870 王庄乡 70018 白寺乡 43080 卫贤乡 57880
经济
2015年,浚县生产总值完成168.2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
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红枣,苹果、蔬菜、畜禽等, 自古就有" 黎阳收,顾九州"之称。浚县是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整县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县、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冬小麦原种生产基地县,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畜牧强县,连续20年荣获省"红旗渠精神。
万亩夏玉米核心区单产达到831.4公斤,均创全国最高纪录;百亩夏玉米高产示范方单产达到946.4公斤,创全省及黄淮海地区最高纪录,为河南打造全国粮食核心区探索了经验。玉米新品种浚单20产业化研究与开发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实现了鹤壁市承担省重大科技专项零的突破。
第二产业
2013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2家,达到105家,工业用电量3.74亿度、增长7.2%。
浚县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8.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96家,总投资130亿元,新开工工业项目31个、总投资66亿元,被评为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全省最具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是全省连续5年获得省政府表彰的3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第三产业
重点在建项目113个、完成投资103亿元,其中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82%;55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6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23%,其中谷夫食品年产40万吨谷物食品饮料、中鹤品鲜年产20万吨速冻调理食品、贝迪塑业年产8万吨塑钢等项目竣工投产,年处理100万吨小麦深加工、聆海家居年产6万吨整体家居等项目主厂房建成、正在安装设备,新大陆绿色农产品物流园、御生堂年产1万吨中成药、捷恩家年产6万吨烘焙食品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新谋划项目170个、总投资622亿元。
卫生事业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文化
工艺美术
浚县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工艺品久负盛名,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民间泥玩
民间泥玩距今有1200余年的历史,以种类繁多、造型奇特、风格各异著称,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均有收藏。
石雕石刻
石雕石刻业历史悠久、名家辈出,能工巧匠曾参加过北京十三陵、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中山陵等多处著名建筑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产品有牌坊、狮、羊、碑等50余种,远销国内外。
工艺制镜
浚县拥有制镜厂近百家,镀镜厂3家,日产镜1万余块,年产值1亿多元,产品远销内蒙、山西、陕西、河北、天津等十多个省市。
泥咕咕
起源于隋末的"泥咕咕"是浚县特产,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在古黎阳也就是现在的浚县与隋军大战,不少将士和战马阵亡,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将士和战马,军中一些心灵手巧的人就用当地的黄胶泥捏成泥人、泥马表示怀念之情。这一技艺就这样随着历史的发展延续了下来,流传至今。2006年20日,泥咕咕列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浚县庙会
浚县庙会历史悠久。明代中期,浮丘山正月会兴起,清康熙年间,浚县庙会已颇为兴盛。清末至民国年间延续不衰。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扬其利,抑其弊,扶持改造古庙会,使其在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1952年和1954年,浚县人民政府曾两次发出发展物资交流大会的通知。1958年集市贸易被取消,古庙会一度衰落。1961年开始恢复,到1965年逐渐达到原有规模。"文化大革命"期间,古庙会被视为"四旧"而加以限制。1976年初,浚县革命委员会发布通告,取缔浮丘山正月大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庙会得以恢复和发展。原有古庙会规模扩大,有些村庄起了新会。今浚县每年有庙会257起,三天两头有会。浚县的古庙会不但多,而且规模大。浮丘山正月大会,会期半月有余,高峰日赶会人数达二十余万。
浚县社火
浚县的社火源远流长。清朝中期已很盛行,起初是人们用来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朝拜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戏剧中的人物、音乐、舞蹈融于社火表演,逐渐成为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民间文化活动。 浚县社火是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农闲时排练,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时演出。每年的正月初九和元宵节为传统出会日。特别是元宵社火,观者如云,热闹非凡。 浚县社火的传统形式主要有舞狮、高跷、秧歌、旱船、竹马、龙灯、抬歌和背歌、抬老四、顶灯、大头舞、散河灯等。 舞狮是传统形式之一。浚县舞狮同别的地方不同的是表演时狮子在前,后跟武术队。主要形式有狮子滚绣球、滚翻、扑食、抖鬃、梳毛、窜火圈、追逐、爬行、双狮争球等十余种,舞狮后进行武术表演。武术队俗称刀枪把子,表现了浚县由来已久的习武传统和尚武的习俗。
浚县有各种民间社火组织60多家,每逢节日获重大活动期间,大家齐聚一起,竞相献艺,场面热烈,蔚为壮观。
旅游
浚县古称黎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现有名胜古迹300余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10处,省级保护单位24处。大伾、浮丘两山平地突兀,景色宜人,被誉为“豫北平原第一胜迹”,是河南省文明景区、国家4A级景区。县城与两山紧依相连,“十里城池半入山”,具有城市山林特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浚县于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河南省七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家县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年客流量达200余万人次。2003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4A级旅游景区。
浚县黎阳仓遗址入围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项目,浚县大伾、浮丘两山文物古迹荟萃,浚县伾山大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浚县明代城墙至今保存完好。
大伾山
大伾山包括大伾山、浮丘山这两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丽青石山峰。虽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历代称为"禹贡名山"。现有大石佛等国保级文物1处10项,省保级文物8处,历代摩崖题刻460余处,汉唐古柏400余株。
大石佛
大佛楼是天宁寺东西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因楼内依崖雕凿跏趺式弥勒大像一躯,两脚地面以下丈余,故有"八丈石佛七丈楼"之说,为浚县一大奇观。
大石佛高22.29米,依崖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1600余年,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据明代《浚县志》记载,后赵皇帝石勒"以佛图澄之言馋崖石为佛像,高寻丈,以镇黄河"。大石佛又俗称"镇河将军"。
城隍庙
浚县城隍庙位于城中的浮丘山东麓,北倚古城,东依大伾,西南环以古城墙。规模宏敞、布局严谨、巍巍壮观。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浚县城隍聪正灵祐,诏封为"监察司民城隍聪正灵祐侯"弘治初年,浚县知县洪公重修庙宇。
大运河
大运河浚县段的卫河自浚县新镇镇入境,流经新镇镇、小河镇、黎阳镇、城关镇、屯子镇、王庄乡6个乡镇,贯穿浚县南北,全长71.1公里,由淇河、汤河等多条支流汇集而成。
1800多年前,曹操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在浚县西南部"遏淇水入白沟",从而使淇河脱离了黄河,流入了它的故道白沟。曹操创修的白沟水运工程为后来隋炀帝开通永济渠(卫运河的前身,以下统称卫河)打下了基础。
黎阳仓
黎阳仓是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国家官署粮仓,其遗址长期以来备受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关注。2011年11月对黎阳仓所在的大伾山北麓近10万平方米区域进行钻探调查。经过三次考古勘探,发现了黎阳仓有关的主要遗迹有仓城的城墙、护城河、仓窖、夯土台基、大型建筑基址、路、墓葬、灰坑等。这座依山而建的古粮仓,距今1400多年,总储量约3360万斤,可供8万人吃1年。 黎阳仓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佐证鹤壁浚县隋唐大运河历史和大运河(永济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6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滑县—浚县段、黎阳仓遗址被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 [16]
名优特产
义兴蒋烧鸡系县城南街人蒋连成(号老壁)所创,至今已传200余载。据《浚县志》记载,义兴蒋烧鸡与道口烧鸡齐名。清顺治年间,蒋连成(号老壁)先生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结合宫廷烧鸡技术反复改进,使烧鸡的色、香、味、形日臻俱佳,后广销四方。义兴蒋烧鸡料熟离骨,色味俱佳,物美价廉,原与道口义兴张烧鸡齐名,今义兴蒋烧鸡销量仍居浚县同行之首。
浚县梨膏糖梨膏糖以雪梨或白鸭梨和中草药为主要原料,添加冰糖、橘红粉、芝麻、姜末等熬制而成。其做法是首先把枇杷叶用火用水煎,看到水的颜色有点发黄即可,煎的越浓越好,剥枇杷的皮,去核。梨子也一样去皮去核,用搅拌机打碎。将锅洗干净,抹油,把准备好的枇杷或者梨子果肉放入,把枇杷叶水一起加入,小火开始熬,熬到粘稠将蜂蜜和冰糖倒入后,不停搅拌,越粘稠越好。制作时,成条从锅中拉出,带未凉透用刀切成均匀方块即可。梨膏糖醇香利口,止渴生津,有祛痰化瘀之功效。
吴庄饸饹浚县王庄乡吴庄饸饹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为浚县正月古庙会特色小吃。其做法是用一种木头做的“床子”,架在锅台上,把和好的面(经常饸饹用的是加入榆树皮的米面)塞入饸饹床子带眼儿的空腔里,人坐在饸饹床子的木柄上使劲压,将饸饹直接压入烧沸的锅内,等水烧滚了,一边用筷子搅,一边加入冷水,滚过两次,就可以捞出来。捞入碗中,再放入多种佐料,这样,一碗香喷喷的饸饹面就做好了。吴庄饸饹健胃补脾,很有营养价值。
子馍也叫做石子馍,因在鹅卵石上烘焙制成而得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子馍采用的都是上等面粉,配上油、葱花等制成火烧,然后再加入肉丝放到烧得滚烫的鹅卵石上面炕熟,最后浇入鸡蛋烤熟即可。油酥咸香的火烧,配上丝丝嫩滑的鸡蛋和肉丝,吃上去外焦里嫩。
榆皮饸饹面按一定比例在荞麦面里掺上小米面和榆皮面,是浚县吴庄饸饹面的独特之处。制作时先把榆皮磨成面粉状,加上荞面或白面和匀,然后用木饸饹床榨压,面随孔出,作细条落入水中,煮熟。捞出来再过一遍冷水,盛入碗中,根据个人口味放入葱花、油、盐、味精、蒜汁、香油、芥末油、辣椒、豆芽。
吴二锅花生米是浚县传统名吃,它始于清代中后期,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吴二锅花生米产于黎阳镇寺下头村,系吴好田三代祖传,选用本地大花生及名贵中药,传统生产工艺是先将花生籽用八大料水浸泡腌制,然后捞出晾干,在大铁锅中加入黄河故道的细沙与花生籽同加热翻炒,火候要适中,翻搅按同一个方向,直到花生籽在热沙中如漂浮,里熟皮不脱,晾干后食用。1983年曾参加广州交易会。
浚县八大碗在浚县,但凡婚丧嫁娶或是招待尊贵客人,多以八大碗宴客。八仙桌上,十个盘、八个碗、两个汤,好吃又好看。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烹饪技法。浚县流传许久的八大碗是沿袭满族口味,并结合汉人饮食习惯传承下来。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精选肘子肉,后臀肉,分为腐乳肉、小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以皮渣、海带、粉条、豆腐为主,经过独特的工艺制作而成。
王桥豆腐皮素有"豆腐之乡"的王桥村,早因其制作的豆腐声名鹊起。其豆腐皮的制作更堪称一绝,"四十多斤豆子,仅挑出七八张豆腐皮",挑制的豆腐皮又薄又筋道,吃起来满口留香,豆味儿十足,成为凉拌菜中的一道佳肴。
角场营元宵亦称汤元,城南3公里素称"汤元之乡"的角场营生产的元宵为最佳,有300多年的制作历史。该村元宵的特点是:个大均匀,皮薄馅多,色泽雪白,起绒头,汤清团糯,味道鲜美,吃到嘴里,松软细腻,香甜可口。每年秋后,外出卖汤元者远至徐州、太原、南京、西安;近至郑州、开封、洛阳、许昌等地。
八仙糖人 浚县八仙糖人制作始于清光绪年间,高促创办的屯子"永源"商号。糖人以白糖为主料,按照我国道教中八仙的相貌姿态仿制,成型高达7寸,色泽光亮透明,工艺高超,生产各种形状的八仙糖人栩栩如生,别具特色,可与塑像媲美。
黎阳贡面起源明代,产于浚县屯子镇席营村,以家庭作坊为主,明朝时,因被明代礼部尚书王越进贡给皇帝,列为宫廷佳品,而得名"贡面"。"贡面"以优质地下水、精磨小麦粉、精盐为原料,运用传统手工艺,经28道工序纯手工精制而成的黎阳贡面,白如雪、细如丝、中空心,堪称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一个传统绝活食品。席营村的空心挂面是纯天然制品,如添加防腐剂、增白剂,空心挂面就做不成。黎阳贡面的特点是耐火而不糟、回锅而不烂,煮熟后挑入碗中,吃起来不仅口感爽滑,而且格外劲道。
浚县小河白菜
浚县小河白菜,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小河镇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浚县小河白菜球型好,结球紧实,软叶多,叶色鲜嫩,干烧心少,耐贮性好。生食味微甜,烩炖汤浑,渣少,绵软适口,具有白菜固有的鲜香。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浚县小河白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名人
历史人物
子贡,孔子高徒,曾任春秋鲁国、卫国两国之相,是孔门十二哲、七十二贤之一,孔子称其为"瑚琏之器"。因善于经商,被后世尊为"华夏儒商始祖"。
李崇(454—525)),字继长,小名继伯,北魏顿丘(今浚县)人。文成皇后第二兄李诞之子。14岁拜主文中散,袭爵陈留公。后为高祖、世宗、肃宗三朝元老,历治8州,5拜都督将军,政绩显赫,战功卓著,堪称一代名臣。
王梵志,一名梵天,隋唐时卫州黎阳县(今浚县)人,著名白话诗人。
谢偃,卫县人,本姓直勒氏。仕隋为散从正员外。贞观初,应诏对策及第。驾幸东都,诏求直谏,偃极言得失,太宗称美,引为弘文馆直学士。为尘、影二赋甚工,尝奉诏撰《述圣赋》,又献《惟皇诫德赋》以申讽。时李百药工五言诗,偃善作赋,时人称为李诗、谢赋。出为湘潭令。集十卷,今存诗四首。
卢楠,字次,又字子木,今浚县城关镇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有"才压江南"之誉。著有《蠛蠓集》五卷。
王越(1423—1498年),字世昌,今浚县钜桥岗坡村人。景泰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总制大同及延绥甘宁军务。以功封威宁伯。越尝三次出塞,收河套地。身经十余战,出奇取胜,动有成算。著有《襄敏集》二卷。
李钦聃(1929年——今),字老聃,号称大伾山人,台湾著名书画家,河南浚县人。李钦聃自1952年拜名画家梁鼎铭教授学素描,之后又随黄君壁等名家学山水、花鸟和草虫。
近现代人物
贾连朝(1946年——今),河南浚县人,2001年1月—2006年1月任河南省副省长;2006年1月—2013年1月,任河南省第十届人大副主任。
刘子美(?-1996),河南省浚县人,194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炮兵第54基地原政委,1988年授少将军衔。
朱彦民(1964年——今),河南浚县人,艺名朱桢,号美髯公,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师从王玉哲,范曾先生。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秦史研究室主任。
李学同(1964年——今),河南浚县人,现任广东省直机关工委书记、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王远,著名编剧,河南浚县人,电视剧代表作有《水浒后传》、《春光灿烂猪八戒》、《仙剑奇侠传》、《向周星驰致敬先》、《殷商传奇》等;电影代表作为《我和乔丹的日子》。
蒋立炜,男,汉族,出生于1974年,农民兄弟乐队创始人,乐队任职于乐队键盘手。
郑桂桂,河南浚县人,手部残疾的郑桂桂却练得一手好钢琴,曾登上央视《我要上春晚》舞台、第二季中国达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