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 王安石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
圖片來自搜狐網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

目錄

原文

王安石〔宋代〕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迴。愛閒能有幾人來。

小院迴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譯文

百畝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門外沙子鋪滿了整條路,還有蜿蜒的小溪流。喜歡悠閒,有空來的人有幾個呢?

春天到了,院子裡曲折的迴廊非常的安靜。山上的桃花、溪邊的杏樹,三三兩兩地種在一起。不知道它們是為誰開放,為誰凋零?

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詞人寓居的環境,表現詞人歸隱生活的冷清寂寞。下片寓情於景,詞人對生長在寂寞環境中的桃杏發出深沉的慨嘆,寄託着自己內心的惆悵與不平。

  詞的上片寫到寓居的環境有寬敞的庭院。潔淨的小路,盤旋的溪水,呈現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村野生活情景。「百畝中庭半是苔」,百畝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說明這裡已經很久沒人來了,也表明主人公心情不好無暇打掃乾淨,煩事擾身,從側面表現出由以前的門庭若市變成現在的無人問津,門庭冷落,顯出幾許蒼涼和寂寞,營造了一種淒涼氛圍。「門前白道水縈迴」,門外沙子鋪滿了整條路,還有婉轉的小溪流。如此優美、清閒的環境,本能吸引很多人來訪,但是並沒有人來,可惜了如此美景無人觀。「愛閒能有幾人來」,喜歡悠閒,有空來的人有幾個。這是從正面描寫淒清的場面,不禁讓人感到惋惜,也從側面說明主人公希望能有一兩個知音懂得他此時的心情,希望他們能和自己分享這美景,可惜就是沒有知音。

  下片首句「小院迴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春天到了,院子裡曲折的迴廊非常安靜,山上的桃花開了,溪邊的杏樹,三三兩兩地種在一起。春天這裡本該非常熱鬧,但現在如此寂靜,桃花和杏樹都無人觀,孤獨地佇立在春天裡。此句從側面突顯出這裡的寂靜和蒼寥,襯托出環境的落敗。「為誰零落為誰開」,山裡的桃花已經開放了,不知道它們是為誰開放,為誰凋零。再美又有什麼用,哪裡會有人來這裡欣賞呢。這小園風情景物,寓意頗深。一場驚天動地的「變法」,其中酸苦,用「為誰零落為誰開」之問也十分貼切嗎。這裡詞人以桃花自喻,表達自己也像它一樣孤獨,沒有人問起,落寞之情溢於言表,反映環境的零落荒寂,令人唏噓。這首詞以問句結束,啟迪讀者思考詞外之意,深化了詞的內涵,擴大了詞的表現空間。

  這首詞深刻地向我們展示了王安石晚年在山中的生活,是如此的孤獨寂寞,雖然身處美景之中,卻是孤身一人,沒有知音。儘管如此,王安石還是用寫景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寓情於景,對山中的美景頗為喜愛。總的來說,《浣溪沙》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表達出他晚年「人走茶涼」的寂寞之情,此情頗為深沉、悲涼。

簡析

  此詞上片寫野外居所,少有人來。不是道路不通,而是無人「愛閒」;下片從內而外,縱目山野。該詞集他人成句,造自家意境,寫出身居野外庭院的寂寞,詞中以山上的桃花和溪邊的杏樹來比喻自己,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隱居山林後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寄託着詞人內心的惆悵與不平。全詞構思精巧,意境優美,境悵靜悠,頗具藝術感染力。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王安石二度受挫後歸隱鐘山,退居江寧,寓居半山園時所作。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共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