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浩然之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浩然之气

来自 7755商城网 的图片

浩然之气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浩然之气"指浩然之气为正气正大刚直精神;在句子中可充当作主语、宾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浩然之气 [1]

拼音 hào rán zhī qì

近义词 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注音字母 ㄏㄠˋ ㄖㄢˊ ㄓ ㄑㄧˋ

成语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

语法结构 偏正式

语法属性 作主语、宾语

成语出处

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成语故事

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孟子第二次游齐国。有一天,他的学生公孙丑问:"先生,如果让您担任齐国的卿相大官,从而推行您的政治主张,成就霸道和王道您会动心吗?"

孟子说:"不,我四十岁后就不动心了。"

公孙丑说:"若是这样,先生比孟贲要强多了。"

孟子说:"做到这个并不难,告子做到不动心比我还要早。"

公孙丑说:"请问先生的不动心与告子的不动心,可以说来听听吗?"

孟子说:"告子说:'不懂得对方的语言,就无法理解对方的心思;不理解对方的心思,就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气。'不理解对方的心思,就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气,是可以的;不懂得对方的语言,就无法理解对方的心思,是不可以的。人的意志,是人意气的主帅。人的意气,则是充满人体内的巨大精神力量。意志是周密而周到的,意气比起来就稍差一点。所以要保持自己的意志,不要糟蹋自己的意气。"

公孙丑又问:"既然那意志是周密而周到的,意气比起来就稍差一点。那么保持自己的意志,不要糟蹋自己的意气,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意志专一则会使意气转移,意气专一又会使意志摇摆,看那些倒行逆施、趋炎附势的人,正是因为意气用事,反而牵动他们的心。"

公孙丑又问:"请问先生擅长什么呢?"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作浩然之气?"

孟子说:"这很难说透,这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损害它,那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这种气,要配上最佳行为方式和正常的道路,如果不是,就会泄气。它是集聚最佳行为方式在心中所生起的,不是凭偶然的最佳行为方式获取的。行为中有不满足于心的,就会泄气。所以我说,告子不一定知道最佳的行为方式,因为他把义看作是外在的东西。如果有事情必然要发生,先不要去纠正,心里面不要忘记它,不要去助长它。"

成语寓意

孟子这一番长篇大论,正具体而深入地说明了他的性格充满了坚守正义的道德勇气。在被任为客卿的时候,孟子当然是高兴的,但并不因此而动心,因为他平素即善于自我训练,培养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是以每个人都具有的道德良知为基础,和一般所谓的"勇气"是不一样的。"浩然之气"是道德的勇气,而不是匹夫的血气之勇。

培养浩然之气,是必须经过长期的道德修养,日积月累才形成的,而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形成的。在生活中,人们能正直无私,唯有以正直之心去待人接物,并去除私心,可以能使人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俯仰无愧。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应注意坚持正确的原则和立场,不要像墙头草一样随风摇摆,立场不坚,也不要明知错误还坚持到底、执迷不悟

成文用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