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浪卡子岩黄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浪卡子岩黄耆

中文学名:浪卡子岩黄耆

拉丁学名:Hedysarum nagarzense C. C. N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豆目

科:豆科

属:岩黄耆属

浪卡子岩黄耆(学名:Hedysarum nagarzense C. C. Ni)为豆科岩黄耆属下的一个种。产西藏浪卡子县。生于海拔45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带中。模式标本采自西藏浪卡子县。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浪卡子岩黄耆
  • 门:被子植物门
  • 种:浪卡子岩黄耆
  • 界:植物界
  • 目:豆目
  • 科:豆科
  • 拉丁学名:Hedysarum nagarzense C. C. Ni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属:岩黄耆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5-50厘米。根为直根,木质化。茎多数,直立,被白色柔毛。叶8-11厘米长;托叶棕褐色,干膜质,5-7毫米长,被白色长柔毛。叶轴被短柔毛;小叶17-23,常互生,稀对生;小叶片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0-15毫米,宽5-8毫米,上面无毛,下面沿脉被柔毛,主脉和侧脉隆起。总状花序腋生,长12-18毫米,具10-20朵花;总花梗8-10厘米长,密被短柔毛;苞片卵状披针形,长4毫米,边缘具睫毛;花梗长5-6毫米,被短柔毛;萼筒钟状,长4-5毫米,被长柔毛,5萼齿不等长,上两萼齿较短(约4毫米长),侧萼齿和下萼齿稍长,约5毫米,两面被柔毛;花冠紫红色,旗瓣长16-18毫米,冀瓣长约15毫米,龙骨瓣与旗瓣近等长;子房无毛。荚果1-2节,节荚斜卵形,15-20毫米长,无毛,两侧扁平,具网状脉,边缘无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1]

产地分别

产西藏浪卡子县。生于海拔45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带中。模式标本采自西藏浪卡子县

参考文献

  1. 岩黄耆属,医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