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因里希·罗雷尔」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內容及資料來源)
行 3: 行 3:
 
'''海因里希·罗雷尔'''({{lang-de|'''Heinrich Rohrer'''}},{{bd|1933年|6月6日|2013年|5月16日|catIdx=Rohrer罗雷尔}}),出生于[[聖加侖]],[[瑞士]]物理学家,因為研制[[扫描隧道显微镜]]而與[[格尔德·宾宁]]分享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獎金<ref>[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86/rohrer-autobio.html 诺贝尔官方网站海因里希·罗雷尔自传]</ref><ref>[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86/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86]</ref>。
 
'''海因里希·罗雷尔'''({{lang-de|'''Heinrich Rohrer'''}},{{bd|1933年|6月6日|2013年|5月16日|catIdx=Rohrer罗雷尔}}),出生于[[聖加侖]],[[瑞士]]物理学家,因為研制[[扫描隧道显微镜]]而與[[格尔德·宾宁]]分享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獎金<ref>[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86/rohrer-autobio.html 诺贝尔官方网站海因里希·罗雷尔自传]</ref><ref>[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86/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86]</ref>。
  
==扫描隧道显微镜==
+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這台仪器不但能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原子结构,还能把原子夹起来擺动,讓人们第一次观察并操纵了原子。原理是利用微观粒子的「隧道效应」,把隧道电流的强弱转化为空间信号,通过电脑分析样品表面单个原子的情况,还能把原子间距及排列状态用图像显示出来。
 
 這台仪器不但能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原子结构,还能把原子夹起来擺动,讓人们第一次观察并操纵了原子。原理是利用微观粒子的「隧道效应」,把隧道电流的强弱转化为空间信号,通过电脑分析样品表面单个原子的情况,还能把原子间距及排列状态用图像显示出来。

於 2019年11月3日 (日) 21:37 的修訂

海因里希·羅雷爾(德語:Heinrich Rohrer,1933年6月6日-2013年5月16日),出生於聖加侖瑞士物理學家,因為研製掃描隧道顯微鏡而與格爾德·賓寧分享198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獎金[1][2]

掃描隧道顯微鏡(STM)

這台儀器不但能觀察到物質表面的原子結構,還能把原子夾起來擺動,讓人們第一次觀察並操縱了原子。原理是利用微觀粒子的「隧道效應」,把隧道電流的強弱轉化為空間信號,通過電腦分析樣品表面單個原子的情況,還能把原子間距及排列狀態用圖像顯示出來。

可以在真空、大氣、常溫、變溫等不同環境下工作,還可以把樣品浸泡在水或其他溶液中操作,不傷及樣品,對樣品需求量很小,甚至在幾微克材料上都可以操作,這對觀測珍稀樣品尤為方便,更有助於對生物樣品的研究,特別是觀測DNA,這超強技術使表面科學、材料科學與分析技術起了革命性的變化,被國際公認為20世紀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3]

1982年4月27日,他們把這一驚人的成果寫成論文投寄給《IBM研究進展》雜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