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海城市接文镇接文初级中学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海城市接文镇接文初级中学建于1958年,原为海城县第十九中学。历经沧桑,今天已找不到当年陈陋的影子。现在的接文中学有教职工61名,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706名,学校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100平方米。教学楼、宿舍、食堂、职教楼、家属楼布局统一,环境优美,整洁规范。

目录

学校信息

梨花吐蕊,幽香四溢。绿柳荫荫环抱着一所美丽的校园。蓝天白云之下的白砖红瓦显得格外壮观。这就是位于海城市东部山区的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接文中学。

这座有50年历史的学校先后培养出刘宝珍、潘启森等国家级优秀教师,普通的校园里接中人以其无比的执着和坚韧书写着一曲曲奋斗者之歌。海城市接文初级中学 - 发展方向 1996年接文中学实现了三校合一的宿愿。以王建中为首的新一届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走上了一条更加光明和奋进的道路。

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

接文镇是海城市的贫困镇,刚并校的接文中学从教学硬件建设上可以说几乎从零开始。但历届党委政府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96年以来,先后投资200万元建起教学楼和能容纳近300人食宿的宿舍和食堂,并配置了暖气设备,使学校教学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同时,全校师生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光荣传统。没钱校长多方找外援,建校全体教师做先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学校自筹资金达110多万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建新老三室、修甬路、砌花墙、建车棚、修校门、平垫操场、建风雨篮排球场、装修宿舍食堂、更换教室黑板……职教楼拔地而起,教学楼装饰一新,学校教学设施超额完成既定标准。

如今的接文中学已焕然一新,宽敞、整洁、巍然、壮观。室外绿化、硬化标准;室内设施,极大改善。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高标准的计算机教室、会议室;管理规范的图书室、阅览室显示了我校强大的发展势头。

接中人以其勤劳朴实,爱校如家的风采与可爱的学校扬鞭跃马,阔步前行。

提高师资水平,巩固教学质量

校园环境、办学条件改善了,校领导更加信心百倍地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永远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为此,学校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

提高师资水平,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大力提倡教师的继续教育[2]和学习,王校长带头完成本科学业并率先取得研究生学历。其他45岁以下教师全部取得本科学历,100%的专任教师通过计算机省级验收。

学校通过单双周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加强教师思想修养,提高师德水平。并通过学期分级公开课竞赛、教研组集体备课、优质观摩课提高教师授课能力。通过学习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专家从屏幕上走到教师中间。全体教师讲奉献,比敬业,遵守师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几年来,王建中校长被评为“鞍山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海城市名校长”;刘文武被评为“辽宁省农村优秀青年教师”“海城市名教师”;杨宏老师被评为“鞍山市巾帼师德标兵”“海城市名教师”;张晓红老师被评为“鞍山市师德标兵”“海城市优秀教师”;王君老师被评为“鞍山市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海城市师德标兵”;何权老师被评为“海城市师德标兵”“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于孝国老师被评为“海城市百优教师”;王威老师被评为“鞍山市优秀青年教师”;吴娇老师被评为“海城市师德标兵”“先进班主任”;霍文军老师被评为“海城市优秀教师”……

几年来,学校已培养省级骨干教师2名,市教学能手2名,市县级骨干教师16名。无怨无悔的敬业,无私无畏地奉献,接中教师以立志扎根家乡的教育事业,默默地耕耘在农村的教育乐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