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爾冰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爾冰箱 1984年,這還是一家通過引進德國冰箱生產線來製造中國冰箱填補國內冰箱空白的小企業,20年後,它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擁有20個生產工廠,年生產能力超過1000萬台的冰箱、冷櫃生產企業,是全球最大、最先進的冰箱製造商之一。

海爾冰箱自創立至今始終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最好的服務。"砸冰箱"是海爾冰箱向消費者提供的是質量服務。在那個"紙糊的冰箱都能賣出去"的年代,海爾冰箱卻通過"砸冰箱"樹立起了員工"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的質量意識,製造出了高質量的海爾冰箱。直到今天,能夠見證海爾卓越質量的冰箱仍然在用戶家使用。

發展歷程

創業篇 在不斷創新的背後,海爾冰箱為了讓產品的性能更加可靠,還增加一個可靠性試驗環節,這個環節被用戶譽為"魔鬼試驗"。據悉,每一批冰箱在製造前,都要先根據國家對電冰箱運輸試驗標準的要求,在模擬環境下通過跌落、震動、撞擊等試驗,接着還要將冰箱產品進行真正的"路考",即在惡劣道路環境下進行100公里實地試驗。海爾冰箱的這種試驗標準更符合國內道路運輸的實際情況,這意味着通過"路考"後的海爾冰箱才能到達用戶家中,為消費者服務。這種始終為服務好用戶而進行創新的理念才是海爾冰箱贏得信賴的寶貴財富。

世界著名的消費市場研究機構Euromonitor(歐洲透視)發布消息:中國海爾冰箱以6.3%的品牌市場占有率超越惠而浦成為新的世界冠軍。這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誕生的第一個世界家電冠軍品牌。

據了解,成立於1972年的歐洲透視公司是世界上最具權威的全球戰略調查公司。此次,歐洲透視對全球冰箱市場的零售數據長期監測顯示:海爾冰箱超越惠而浦成為世界第一品牌。作為一個成立只有24年的冰箱品牌,海爾冰箱能夠在與世界百年企業的同台競技中取勝,特別在當前的經濟衰退中,海爾冰箱的年銷量卻實現了逆勢增長20%的奇蹟,展示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逐漸在世界崛起的中國力量,同樣也給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帶來了信心。

海爾是改革開放的產物。1984年,瀕臨倒閉的海爾冰箱在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的帶領下,抓住"引進來"的機遇,從國外引進了先進的設備與技術,開始造冰箱。但與其它企業不同的是,海爾不僅要造冰箱,還要造品牌。1988年,海爾冰箱如願奪得了中國電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質量金牌,成為中國消費者最青睞的冰箱品牌,從此也奠定了在中國冰箱行業的第一地位。

隨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國家又鼓勵企業"走出去"。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與國家號召的雙重背景下,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審時度勢,並結合海爾冰箱自身發展的戰略需要,提出"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戰略。到2007年,海爾冰箱基本實現了創全球化品牌的戰略布局--在歐、亞、美主流市場建立29個本土運營基地,這為海爾冰箱快速滿足全球各地的用戶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不斷地抓住外部機遇的同時,張瑞敏又帶領員工從親手"砸冰箱"的事件改變了員工落後的質量觀念,同時也樹立了員工"要麼不干、要干就要爭第一"的觀念。結果,海爾冰箱在奪得中國市場的第一後,又開始進入海外市場,與世界百年企業過招中確定了創世界第一品牌的目標。 戰略篇 海爾冰箱

經過海爾人多年不懈努力,海爾冰箱--這一中國知名品牌,逐漸被挑剔的日本消費者認可,知名度和銷售量不斷提升,在強手林立的日本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

家電及IT市場調查公司GFK公司的調查結果表明,海爾冰箱在日本市場已經實現了從原來的名不見經傳發展到榜上有名的歷史性跨越。

眾所周知,日本的白色家電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有日立、松下、夏普、三菱、東芝、三洋等全球知名廠商和品牌,其冰箱有技術先進更新換代快的特點,競爭非常激烈。那麼,海爾冰箱靠什麼開拓並立足日本市場呢?如果不了解市場需求,開發不出符合消費者要求的產品,即使是有再好的營銷手段恐怕也難以持久。海爾冰箱深明此理,在擴大市場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新品研發力度,不斷推陳出新,擁有了自己比較固定的消費群體,最終在日本市場站穩了腳跟。

2007年2月,海爾同日本三洋集團的冰箱業務開展戰略性合作後,海爾冰箱不僅擁有了日本三洋的一流研發隊伍與製造工藝,同時也有了日本員工,從而使海爾冰箱能更好地了解日本消費者的需求,開發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如在日本市場投放140L和170L冰箱時,因為是從正面與日本廠商展開競爭,擔心產品難以在市場立足,就請當地有名設計師進行設計,最終產品上市後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海爾冰箱在日本為自己設定了更高的目標,即打造適合日本的品質、開展適合日本的服務、提供適合你的家電,與日本廠商展開角逐。 通過追尋海爾冰箱闖蕩日本市場的軌跡,記者感到企業要發展不僅要有長遠發展戰略和適合自身的營銷策略,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消費者喜歡的產品和一切為消費者的卓越追求。 冰箱(又稱電冰箱,日本和韓國的漢字皆稱其為冷藏庫[1],朝鮮在文化語譯法為冷凍機)是以低溫保存食物等物品的機械設備。工業用冰箱適用於工業環境,如餐廳、食品加工和超級市場。

發展歷史

1834年美國人雅可比·帕金斯的發現導致了冰箱的發明。蘇格蘭人約翰·哈里森發現了冷卻效應,到1862年,他的第一批冰箱就上市了。而德國工程師卡爾·馮·林德在1879年製造出了第一台家用冰箱。但在1920年代電動冰箱發明出來之前,冰箱並沒有大規模進入家庭,而普及是在1920年的美國。

家用製冷設備在1910年出現,1913年拉森製造了第一台人工操作的家用冰箱,1918年美國kelvinator(克耳文內特中文)公司首次在市場上銷售電冰箱,當年售出67台,1926年美國奇異公司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密封製冷系統的電冰箱,1927年第一台家用吸收式冰箱[2]出現在美國市場,在1930年代漸漸普及。1939年,雙重隔間由通用電器引入商業用途。

結構

冰箱從結構上,一般包括箱體、製冷系統、電氣系統

製冷系統

冰箱的基本作用是製冷,使箱內保持適當的低溫。製冷系統一般由壓縮機冷凝器、毛細管或熱力膨脹閥、蒸發器四個基本部件組成。製冷劑是一種能在低壓下低溫沸騰的液體,在沸騰時吸收熱量,製冷劑在製冷系統中不斷循環,壓縮機提高製冷劑的氣體壓力,造成液化條件,通過冷凝器時凝結液化放出熱量,然後通過毛細管時降低壓力與溫度,再通過蒸發器時沸騰汽化吸收熱量,另現今發展運用製冷二極管,無複雜之機械裝置,惟效能較差,運用於小型冰箱。

冰箱原用F12(氟利昂12)作製冷劑,因會破壞大氣層的臭氧層,現改用R600a/R134a/R404等製冷劑。

此外,由於系統中難免存在一些水分和雜質,所以在毛細管進口端一般裝有乾燥過濾器

電氣系統

電冰箱以電為主要能源,靠電動機驅動壓縮機或以製冷二極管,一般還配上繼電保護器和溫控器。

採用壓縮機之冰箱電機根據不同的起動方法,分為電阻分相起動式、電容起動式和電容起動電容運轉式。全封閉壓縮機的電機裝在製冷系統的內部,長期與製冷劑和冷凍機油接觸,並承受壓力、高溫等,所以要有耐製冷劑和冷凍油、電氣性能穩定、耐高溫、耐振動和衝擊、有較大的起動轉矩並保持清潔不含水分等要求。

箱體

箱體由結構材料和絕熱材料組成,形成空間以貯存食品,並防止內外熱量傳遞。箱體一般包括外箱、內膽、絕熱層。冰箱內膽(內襯)一般是用ABS或HIPS板材經真空成型,厚度在1毫米以下,白色、光潔。絕熱材料廣泛使用的是聚氨酯發泡,其絕熱性能優良,長期使用後導熱係數變化很小。

有的單獨配備冷涷室或冰藏室,有的則兩者俱備。現在一些冰箱甚至劃分為四隔,儲藏各類食物

冷凍:-16 °C(0 °F)

肉類:0 °C(30 °F)

冷藏:4 °C(38 °F)

蔬菜:10 °C(48 °F)

冰箱的容量是以升或立方英尺計算。典型的冰箱,冷凍室容量有100升,冰藏室有140升。

相關信息

在中文世界裡,「雪櫃」和「冰箱」雖然被認為是同一種電器,但有時候卻被刻意區別。

在語文上,由於冰箱是二十世紀的泊來貨,「冰箱」這個名詞在近代才使用。於中國大陸和台灣,普遍使用「冰箱」這個名詞,而在港澳地區則慣常使用「雪櫃」來形容相同的東西。

從冰箱的運作功能可將「雪櫃」和「冰箱」區別出來。1970年代開始,冰箱才普遍流行於香港澳門﹑台灣,而雙層冰箱更是港澳地區流行款式。由於雙層冰箱的上層實際為冷凍室(Freezer),溫度維持於華氏零度(0 °F 即 -16 °C)以下,而下層則為冷藏室,溫度維持於(35 至 39 °F 即 3至5 °C) 故此,港澳人士通常將冷藏室稱為「保鮮格」,將冷凍室稱為「冰格」。

視頻

冰箱 相關視頻

冰箱正確清理3步法,徹底殺菌除臭還您健康冰箱,您學會了嗎?
清理冰箱不用苦惱,教你快速清洗冰箱的小竅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