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海红,岁月深处的鲜腴(小猪她爸)

​​ 海红,岁月深处的鲜腴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海红,岁月深处的鲜腴》中国当代作家小猪她爸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海红,岁月深处的鲜腴

海红,亦或海虹,我们一直这样称呼它——生长在近海中的一种贝类。从物质匮乏的岁月,到相对富足的年代,我们的餐桌上经常会出现一盆煮熟的海红,尽管不是什么海珍品,但其鲜腴的味道早就印刻在岁月深处。

海红亦可称它为“贻贝”。这个名字文绉绉的,相当雅致,但在大连几乎没人这么称呼海红,不接地气,平添了违和感。似乎只有海红才配得上它土里土气的“气质”,像农村家称呼“狗剩”“二丫”一样,透着一股朴实劲和亲切感。

当然,在福建沿海地区,海红有了不一样的称呼。人们将剥了壳的海红肉,称之为“淡菜”“青口”,一下子显现出一股文化气息。据说,当地人还赋予海红一个雅称“东海夫人”。虽然,搞不清楚这名字缘何而起,但贵族气息扑面而来。

不管怎么称呼海红,都改变不了它貌丑价贱的命运,像春天路边的小草,虽嫩绿,却没有鲜花之美。

海红的确谈不上美。

两扇黑蓝色的壳,形似一只尖嘴小老鼠,又因群居,一团团挤在一起,看上去黑乎乎的一大球。在品种丰富的海产品中,海红就像戴着红鼻头的小丑,能逗人开心,却永远不会成为光彩照人的大明星。

比较一下,不难发现贝与贝之间的差异。文蛤,金色的外壳,缀着深浅不一、横竖交叉的漂亮纹路,多像“巴布利”的经典格子风格。又因外壳大而厚实,早年用来盛擦手油,每日为纤纤细手抚摸,甚至擦手油都被叫做“蛤喇油”。还有鲍鱼,虽然有些“残疾”似的,只长了一面的壳,但鲍鱼壳却是很值钱的药材,早年废品收购站以两元钱一斤的价格收购,两元钱在那个时候可不是小钱,听老人家说,能买二十多斤玉米面。海红壳既无使用价值,又没药用价值,吃后一堆黑乎乎的壳,“哗啦”一声,全倒进垃圾箱里。

倒进垃圾箱里的海红壳,也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们这些百无聊赖的孩子们,会从其中选择一个大小适中、外形完整的壳,把尖头两侧在水泥墙上磨出两个圆圆的小洞。然后,用手捂住海红壳的大部分,只露出尖头,活像一只瞪着一对小眼睛、探头探脑的小老鼠。

满大街地跑着玩着,用海红壳制作的“小老鼠”,吓唬更小一点的孩子或者女孩。至于人家怕不怕都无所谓,快乐已然是我们的了。

说了半天海红壳,那么海红好吃吗?我觉得,它是海产品中最为鲜美的。

将一盆团在一起的海红, 一个个摘出来,洗净。扔进锅里,不添加水直接煮,锅一冒气,海红一张口即好。盛到盆里,浓浓的鲜味扑鼻而来,掰开壳露出金黄色的肉,一口下去,鲜嫩无比,唇齿生津。

这么鲜美的海红,却上不到酒店饭店的餐桌上,大大小小的宴会上很难见到海红的影子。这么说吧,如果你是受朋友之邀来大连做客,朋友越是敬重你,越是高看一眼,你越吃不到海红。因为海红太贱太便宜,拿不出手,怕慢待了客人。拿得出手的是鲍鱼、扇贝、牡蛎这些海味中的贵族,客人吃得美不美都是次要,主人脸上有光才为重要。导致海红价贱便宜的主要原因就是产量太大,海红以顽强的生命力,不惧怕潮涨潮落、风云变幻,成千上百簇拥在浅水礁石上茁壮成长,活得兴旺,生生不息。

貌丑价贱、味道鲜美的海红,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低贱的品种,普罗大众喜欢,却永远不能登大雅之堂,这是海红的命。有时也像我们某个时段的人生,很受待见,就是成不了气候。

[1]

作者简介

小猪她爸,退休公务员,喜欢文字写作。

参考资料

  1.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