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浸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浸出是一个科技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浸出指的是用化学溶剂从固体中提取可溶物质的过程,又称浸取。浸出用的化学溶剂称为浸出剂;浸出后所得的溶液称为浸出液,剩余的固体叫残渣。浸出 效果用浸出率表示,即固体中可溶性物质溶入浸出液中的百分率。湿法冶金中浸出的固体是矿石、精矿、焙砂或冰铜、烟尘、阳极泥等冶金中间产品。工业上 常用的浸出剂是水、酸、碱及盐水溶液。低品位原料的浸出要消耗大量溶剂,浸 出剂必须价廉并能经济地再生。

方法分类

根据浸出剂不同可分为酸浸出、碱浸出、氨浸出、氰化物浸出、氯盐浸出、氯气浸出、硫脲浸出、加入微生物的细菌浸出等。根据浸出过程的压力可分为常压浸出和加压浸出。根据浸出的方式可分为就地浸出、堆浸、渗滤浸出、搅拌浸出、热球磨浸出、管道浸出、流态化浸出和电浸出等。根据浸出过程反应的特点可分为氧化浸出和还原浸出。根据浸出流程可分为间歇浸出,连续浸出和多段浸出。

浸出剂的选择

工业上常用的浸出剂有酸、碱、盐、氨和氯气等水溶液。浸出剂的选择主要依据被处理固体原料的特性、浸出效果和经济因素,即既要得到高的浸出率和好的分离效果(浸出剂选择性好),又要来源广、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可回收利用和利于环境保护。此外,浸出剂的选择还要考虑与随后作业的合理衔接。

浸出成分的溶解形式

浸出成分的溶解形式主要有:

(1)简单溶解。固体物料的某些化合物本身易溶于水,在浸出时可简单溶入水中。例如黑钨精矿苏打烧结料中Na2WO4的溶出和锌焙砂中ZnSO4的溶出。

(2)无价态变化的溶出。固体物料中某些组分与浸出剂作用时没有发生价态变化的溶出。例如锌焙砂中的ZnO、MgO和ZnO·Fe2O3用硫酸浸出时生成ZnSO4、MgSO4和Fe2(SO4)3进入溶液,白钨精矿Ca-WO4 用盐酸浸出时生成钨酸H2WO4。

(3)有氧化-还原反应的溶出。固体物料中某些组分在浸出过程中发生价态变化。例如闪锌矿ZnS的加压氧浸出,其中的硫便被氧化成元素硫留在浸出渣或氧化成SO2-4进入浸出液。

(4)有配合物生成的溶出。固体物料中某些组分在浸出过程中生成配合物进入溶液。例如红土矿经还原焙烧后的氨浸出,镍与氨以配位离子形态进入溶液;自然金矿的氰化物浸出,金与氰根形成金-氰配合离子进入溶液等。

影响因素

影响浸出率的因素有:浸出原料的组成、结构和粒度,浸出剂的浓度、温度、搅 拌速度和矿浆浓度等。原料粒度细,比表面大,有利于浸出;但粒度过细则磨矿 费用增加,浸出后固液分离较困难。浸出剂浓度高则浸出速率快,但浓度过高, 浸出后有较多的浸出剂留下来未被充分利用,使浸出剂消耗增大。温度高、可 溶物溶解度和浸出反应速率都会增大。矿浆浓度(矿浆中固体物料所占的质量 分数)低,相当于较少量的固体与较多的浸出剂作用,浸出速率就快。

实际上, 浸出过程采用的矿浆浓度为20—50%。矿浆浓度过低,所得浸出液中有价金 属浓度亦低,浸出液体积增大。当浸出过程总速率受固体颗粒周围流体边界层 的扩散传质控制时,加强搅拌有利于提高浸出速率,特别是有气体参与浸出的 反应,搅拌有利于气体的吸收。倘若浸出过程总速率受固液界面化学反应所控 制,则应减小固体的粒度。加压浸出可使某些气体(如O2)或易挥发的试剂(如 氨)在浸出时有更高的分压,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加压浸出的温度为100℃— 200℃,压力为0.1 MPa—5 MPa。浸出方法有就地浸出、堆浸、槽浸、细菌浸出 等。工业上广泛使用槽浸,即在浸出槽内进行,槽内固体物料不动,靠浸出剂渗 沥流过物料层而浸出,浸出速率慢,适用于渗透性好、粒度不小的矿石。对于细 粉状物料,则采用搅拌浸出法,用机械法或气体对矿浆进行搅拌以加快浸出速 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