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涓滴效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涓滴效應是中國專有名詞。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一是5500年前兩河流域蘇米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羅河流域古埃及人創造的聖書字[2],三是3300年前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於中美洲的瑪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國文字的發展未曾斷裂,從商代一直傳承至今,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名詞解釋

涓滴效應(Trickle-down effect)涓滴,很少的意思。

又譯作滲漏效應、滴漏效應)也稱作「涓滴理論」(Trickle-down theory,又譯作利益均沾論、滲漏理論、滴漏理論),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並不給與貧困階層、弱勢群體或貧困地區特別的優待,而是由優先發展起來的群體或地區通過消費、就業等方面惠及貧困階層或地區,帶動其發展和富裕,這被稱作是「涓滴效應」。

由此還有「涓滴經濟學」(trickle down economics),常用來形容里根經濟學,因為里根政府執行的經濟政策認為,政府救濟不是救助窮人最好的方法,應該通過經濟增長使總財富增加,最終使窮人受益。

擴散--涓滴效應探析

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經濟發展水平、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個新台階,而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卻極不平衡.針對東西部地區差距日益擴大的情況,早在1996年<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九五"計劃和2001年遠景目標建設>就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針,並在1999年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加強東西部經濟聯合協調發展,縮小地區間差距.時至今日,經濟高速增長的東部地區的"擴散效應"、"涓滴效應"對西部地區經濟的帶動影響甚小;西部地區的"後發優勢"也未明顯見效,這說明"擴散效應"、"涓滴效應"和"後發優勢"是潛在的,而不是現實的,是外生的,而不是內在的必然.探討後發優勢和擴散理論、涓滴效應的生成及其依賴,對於促進西部發展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