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膈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凉膈散
组成
连翘、酒浸大黄、芒硝、栀子、酒炒黄芩、甘草、薄荷、竹叶[1]。
功能
泻火通便,清热解毒[2]。
主治
温病表里实热,及心火上盛,心痈膈热,中焦燥实,烦躁多渴,头昏目赤,面发毒热,唇焦咽燥,舌肿喉痹,吐血衄血,颔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黏,大小便秘,诸风瘛疭(瘛为筋肉拘急,疭为筋肉弛张,瘛疭即指筋肉发作性紧张痉挛而言),胃热发斑,谵语狂妄,小儿急惊,痘疮黑陷。一切脏腑积热等证。
临床经验
诸热性病、鹅口疮、口内炎、咽峡炎、白喉、口唇疱疹、头疮、便秘、吐血、衄血、齿龈膜炎、脑症、皮肤病等。
说明
本方为上中两焦(即在阳明与少阳的部位)热积,表里实热之症。以出现有上述各种症状,而脉腹俱有力者为目标。方中诸药,汇成两股力量:一股为连翘、黄芩、竹叶、薄荷等以散火于上;一股为大黄、芒硝、山栀子等以荡热于中;使积在胸膈的热邪,分向上升与下行,其膈自清。
临床加减
一、酒毒: 加葛根、黄连、竹叶。 二、咳嗽呕吐: 加半夏、生姜。 三、鼻血、吐血: 加当归、芍药、生地。 四、小便淋沥: 加滑石、茯苓。 五、热性眩晕: 加防风、川芎、石膏。 六、谵性发狂: 加黄连、黄柏、芍药。 七、心烦口渴: 加天花粉。 八、咽痛甚: 加山豆根、板蓝根。 九、口舌生疮: 加黄连、地骨皮。
禁忌
外感初起恶寒者,虚弱便泻者,小儿慢惊,以及痘疮初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