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淀山湖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淀山湖镇隶属于江苏省昆山市,位于昆山市东南端,距昆山市区30千米。东临上海市青浦区(盈浦街道、香花桥街道),东南接青浦区朱家角镇,西南临淀山湖,西北与张浦镇为邻,北与千灯镇接壤。淀山湖镇镇域总面积65.84平方千米(2017年),辖11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62927人(2017年)。

淀山湖镇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江苏省文明镇及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江苏省特色文化(戏曲)之乡、江苏省体育强镇。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建置沿革

唐乾符六年(879年),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本镇度城村建城,名度城。

宋嘉定十年(1217年),属昆山县狎川乡第七、第八保。

宋景定五年(1264年),僧友山于本镇碛礇村建福严禅寺。

清宣统元年(1909年),推行地方自治,次年建杨湘泾乡,隶属昆山县。

民国元年(1912年),杨湘泾仍维持宣统年间乡的建置。

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昆山县第四区(辖茜灯、石浦、杨湘泾3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杨湘泾改属第五区。

民国三十六年二月(1947年2月),实行新县制,设杨湘区。

民国三十八年初(1949年),改属第五督导区。

1949年5月13日昆山解放,7月废保甲制建区乡人民政权,杨湘乡属茜墩区。

1950年1月,淀东区3个乡划成9个小乡。

1954年,淀东区增加4个小乡。

1956年3月,淀东、茜墩合并为茜墩区,8月撤区并乡,原淀东区改为县属杨湘乡。

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杨湘乡更名为淀东人民公社。

1983年6月,废社设乡,改为淀东乡。

1988年5月,撤乡建镇,实行镇辖村体制,隶属不变。

1989年9月28日,撤昆山县建昆山市,淀东镇属昆山市管辖。

1993年3月26日,淀东镇更名为淀山湖镇,仍属昆山市至今。

行政区划

1993年淀山湖镇辖29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委会。

29个村民委员会的名称,同1962年调整后的名称不变,辖88个自然村不变。其中变动的,原1个杨湘居委,1993年后随着居民户的增多,镇区的扩大等原因,增加到3个居委,即:淀山湖居委管辖范围以镇区淀兴路为界,路北为淀山湖居委;路南为利民居委;原运输社改建为石杨河居委。

永义村民委员会所辖的小港自然村,因建旭宝高尔夫球场而全村拆迁至马安村。

2014年,淀山湖镇辖11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淀山湖居委、利民居委、石杨河居委、杨湘居委、淀辉居委、淀湖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淀山湖镇位于昆山市东南端,距昆山市区30千米。东临上海市青浦区(盈浦街道、香花桥街道),东南接青浦区朱家角镇,西南临淀山湖,西北与张浦镇为邻,北与千灯镇接壤。苏沪机场路自北向南贯穿镇区东侧。到318、312国道,仅需15分钟左右车程。水陆交通便捷。域区地理位置处东经120°57′45″-121°04′10″,北纬31°08′05″-31°13′20″。镇境东西、南北之距均8千米左右,呈不规则正方形。

2014年,淀山湖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9295.72亩。

65.84平方千米(2017年)。

地质地貌

淀山湖镇地形呈不规则正方形,东西南北均为8千米,地势平坦,自然坡度小。

淀山湖镇境则涉及3个土类、5个亚类、7个土属、13个土种。淀山湖地区,湖荡相联,纵横密布,地形地貌深受流水切割和水力推运堆积的制约,陆地多呈半岛形状,沿湖滨地带,地势较高,由湖滨向腹地延伸,地势逐步递降,地面高程大都在2米以上(湖滨地区在3米左右),是昆山地势最高的地区,成土母质均为湖相沉积物,质地粘重,主要土属为黄泥土土属,占水稻土的98.3%,次之为乌山土、青紫土、清泥土土属,仅占水稻土的1.7%。

气候

淀山湖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淀泖地区,属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5℃,冬无寒冬,夏无酷暑。但冬夏季节风进退有早有迟,强度变化不一,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差异较大,旱涝风雪灾害时有发生。[1]

人口民族

人口

据1950年土地改革时统计,全镇总人口22174人,1959年全镇总人口25279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20532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镇总人口26298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镇总人口26585人,至1999年总人口25633人。2014年,淀山湖镇户籍人口2.5万,外来人口5.1万,合计7.6万人。

62927人(2017年)。

民族

淀山湖镇历史上基本是单一的汉族聚居地区。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反映,始有回族3人(男2人,女1人),壮族1人(女)。至2000年及第五次人口普查,全镇少数民族有土家族、壮族、回族、苗族、侗族等五个民族。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1964年实有耕地54409.8亩(3629.13公顷),人均耕地2.65亩(0.17公顷),到1978年耕地面积增加到59597亩(373.31公顷)。1987年耕地55627亩(3710.32公顷),按全乡总人口26645人计,人均耕地降至2.087亩(0.13公顷)。2000年底实有耕地42888亩(2860.62公顷),按2000年全镇总人口25419人计,人均耕地降至1.687亩(0.11公顷)。

植物资源

除粮食蔬菜外,淀山湖镇当地的药用植物主要包括佩兰叶、益母草(苦草)、苏梗(紫苏)、枸杞、车前草、马齿苋、地骨皮野薄荷、半边莲、地丁草、金钱草、芦根、桑梓、臭梧桐、女贞子、艾蓬等。

动物资源

禽兽主要有鹭莺、白料、赤连蛇、灰地逼竹情、七步蛇等。

当地的水生动物主要有鳜鱼、黄牛鱼、菜花鱼(塘里鱼)、旁皮鱼、串条鱼、哥郎鱼、鳊鱼、尖嘴鱼、鲈鱼、桂鱼、白水鱼、黄槽鱼、浜鱼、鳗鲤、海丝、罗氏沼虾等。

交通

1985年昆杨(昆山至杨湘)公路建成通车,1986年淀青(淀东至青浦)公路建成通车,1987年村级淀金(镇区至金家庄)公路建成。1994年底镇区二横三纵为主体的骨干道路全部建成运行。2000年12月,全镇村级公路40条,全长82.25千米。

淀山镇拥有15公里湖岸线,距上海虹桥机场23公里;距上海浦东机场80公里;距上海市中心37公里,10分钟上G1510、G50、轻轨,与上海对接。

经济

概况

2014年,淀山湖镇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亿元,增长10.35%;农民人均纯收入28187元,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增长10.5%;工业总产值184亿元,增长1.5%;服务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14.2%;进出口总额8.3亿美元,其中出口6.6亿美元,分别增长5.87%和3.77%。

2018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2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6亿元,同比增长7.2%;工业总产值224亿元,同比增长8.36%。规上工业产值197.66亿元,同比增长11.18%;新兴产业产值92.81亿元,同比增长15.71%,占规上产值比重为46.96%;服务业增加值52亿元,同比增长11.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2亿元。到账外资2200万美元。进出口总额累计11.66亿元,同比增长9.6%。

修订关于推进科技人才工作的若干政策,累计引进昆山市级双创人才10人。先后举办银企对接活动7场次,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等产学研对接活动14场次,达成产学研合作31个。全年新增产业转型智能制造业项目34个、工业经济项目17个。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第一产业

淀山湖镇历代种植水稻、三麦、油菜,系纯农业地区。1993年开始,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多种经营,1999年,水稻亩产达到549千克,三麦亩产达294千克,油菜籽亩产达159千克。2000年,全镇经济作物面积在1999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03.8亩,特种经济作物(花卉苗木)面积已从400亩增加到1094亩。2000年全镇农民来自多种经营的收入人均达3124元,比上年又增长31.15%。[3]2004年底,全镇耕地及养殖水域面积29243亩,其中粮油作物总面积13400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54亩),水产池塘养殖面积10843亩,经济作物面积5000亩。

2014年,淀山湖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8187元,增长9%。

2018年,完成永新村、旺家角农业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完成订单农业2000亩,轮作休耕3381亩。推进东阳界渔业园区建设。开展六如墩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建成200亩特色葫芦种植基地。推广稻田混养模式,新增混养稻田150多亩,母本河蟹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农机装备总量累计超过325台套。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人,获评昆山市乡土人才2人,昆山市新型职业农民十佳致富能手1人。

第二产业

淀山湖镇的工业起步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78~1984年是乡镇工业创业的时期,先后办起了农机修配厂、水泥厂等工业企业。1985~1990年是乡镇工业迅速发展的阶段,借外地(上海)的资金、技术和销售渠道,先后办起了建材、纺织、服装、化工及不锈钢材料等企业,基本达到村村有工业,被人称为“建材之乡”,形成了建材、轻纺、化工等三大支柱产业,从业人员7000余人。工业成为集体、财政、家庭的主要收人来源。进入90年代,淀山湖镇注重外向型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

2014年,淀山湖镇工业总产值184亿元,增长1.5%。

2018全年共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6个,3个市级重点项目扎实推进。

第三产业

2018年,完善全镇旅游产业规划,完成旅游标识牌二期项目建设,启动环湖区域绿化、亮化工程,完成5个3A级厕所建设。农旅融合项目载体建设有序推进,加快推进南榭麓“首旅寒舍”精品民宿建设,乐营淀山湖国际营地正式开业,累计接待游客2000余人。引导、规范农家乐、民宿经济发展,制定农家乐管理实施办法。昆山国际文化旅游节在淀山湖镇开幕,成功举办“追日马拉松”等大型赛事,“稻香节”“丰秋桃会”等活动亮点纷呈。

社会事业

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年增加对教育的投入。1985年原杨湘中心校(淀山湖小学)从老街迁到新区(双娄)易地建造新校舍,建筑面积扩大到1250平方米。1995年投资800万元,易地新建占地49.08亩(3.27公顷)的新校舍(比第一次新建的校舍面积扩大了5倍),建筑面积达到7695平方米。淀山湖中学自1988年以来,先后三次扩征土地,校园面积由原来的18亩(1.2公顷)扩至52亩(3.46公顷),校舍面积由700平方米扩至10407平方米,到2000年止,已有综合教学办公楼1幢。建筑面积达3600平方米;新建实验楼、图书阅览和藏书楼各1幢。同时,还为中小学装备了现代化的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电脑房和多媒体教室,购置现代化教学设备。2000年全镇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8.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小学生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100%、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普职比例4.5:5.5。2000年中心校班级数达37班,学生数1711个。中学有25个教学班(初中24班,高中1班),学生1223人。

医疗卫生

1950年成立医工会,1953年成立3个联合诊所,1956年3个联合诊所合并成立杨湘中心联诊,并设立血吸虫病治疗组,开始收治血吸虫病人,1958年与联诊合并成立淀东卫生院。1996年7月,政府投资兴建淀山湖镇卫生院,建筑面积4886平方米。对村、校、厂(企业),加强了医疗室的建设,有8个村卫生室被昆山市评为甲级医疗室。淀山湖卫生院经苏州市有关专家评估,1997年被评为“一级甲等卫生院”。

旅游景点

淀山湖旅游度假区于1994年7月被批准为江苏省级旅游度假区,占地12.38平方公里,拥有15公里湖岸线。

淀山湖旅游度假区内,三国时期孙权母亲亲手种下的银杏树已有1700多年的树龄,被誉为“江苏树王”。1100多年前,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曾经驻扎过的度城和度城潭风貌犹存。福严禅寺曾有“天下第一寺”之称,是旅游度假区发展宗教文化的重要资源。

取得荣誉

1994年,淀山湖镇被国务院列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成为中国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示范镇,此后又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江苏省园林小城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国家园林城镇”等称号。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2019年9月11日,淀山湖镇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2019年10月,淀山湖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2月,淀山湖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相关视频

淀山湖镇拜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