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淄博花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淄博花山位于张店区,曾经是重污染区,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治理下,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为再造让这个被破坏的山体恢复了生态平衡。[1]

中文名:花山

所在地:山东淄博

海 拔:183米

位 于:淄博市高新区

简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张店近郊的花山算得上是中心城区的一座名山了。至今,花山作为民间信仰的神山还附会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这些传说因袭日久,使花山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愈加鲜活起来。

传说当年二郎神挑山赶太阳,在花山所在处打了九十九鞭,留下了九十九道沟,二郎神又打了一鞭,刚好一百。孰不知,临走时长袍拖在地上又形成了一道沟,加到一起正好一百零一条。这个掌故其实正是借助神话传说对花山地貌的形象概括。今天,站在花山山顶往下看,视野中被植被覆盖的山体沿着条条沟壑,延伸开去,正如一朵盛开的花朵,花山之名由此而来。

神话传说之外,这座海拔仅183米的花山,还承载着不少的人文履痕。早在元朝大德年间(1297年)花山之山就建有玉皇宫、王母台碧霞祠等庙宇。自明朝至清朝,在花山北麓的解庄村,又增建了玉皇阁、无极殿、李三姑殿、百子殿等,数百年间,花山一直是民间香火极盛的地方。 花山的香火和人气成就了此地的文化传承,在花山的王母台东侧,古有“花山书院”。据载是齐人万章的读书之处。明代中叶,王母台改为“忠孝台”,山下乔庄村进士张进在此创办太学,四方应试学子慕名前来听课,人流往来如织,一时间花山成为文脉厚重的所在。山上的王母台边有王母池,池下有“一亩石”,这方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巨石,足有一亩多的面积。清代顺治年间,新城县举人王士誉留有《咏一亩石》的诗句:“东南有石丈,其立如其卧,蛟虬起中窟,吸乳成宝唾;石引乳花长,乳泄石窟破,白云护以衣,万壑争趋和。时枯不苦润,寒月光翻坐;一沼自泓然,江河配其大;不识秋月骨,突兀奇无那。”在花山西麓的“一亩石”旁,还有“置砚泉”,是旧时文人在此汇聚的地方。旧《新城县志》记载:清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二年(公元1783—1787)间,新城时任“邑令刘大绅尝与名士吟诗于此,有‘一亩石边置砚多’”的诗句。

体育场

花山同时也是山东理工大学稷下车协固定活动场所。

花山庙会

每年历的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是一年两度的花山庙会,也是淄博地区香火最旺盛的去处。

三月初三的庙会,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心怀一腔虔敬来到花山,焚香燃纸,祭祀心中的神灵。在花山庙会上,香客们供奉的最主要的神明是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而在花山之上修建的王母台正是众多善男信女集资修建的。从王母台边的功德碑上可以看到捐资者的名字。这是一种民间自发的捐资力量,这种力量一方面造就了花山的人文风景,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捐资者内心那份消祸祈福的心愿。花山庙会延袭到今天,百姓成了取代和尚、道士唱主角的传统,成为自身表达信仰、祈盼福祉的民间宗教形式。记者曾多次身处花山庙会的灼人香火之中,看到数以万计的人们在顶礼膜拜,在飞扬的纸灰和缭绕的烟雾中去完成一项在他们看来非常值得做的事情。这一根植于民间信仰土壤的庙会,像一面斑驳的生活棱镜,让我们看到中国民众思想的典型侧面,特定的社群规则将庙会中的信仰、交换和休闲诸多因素融汇一体,在内外世界和层际生活的互动中不断地变轨。

视频

美呆了!淄博花山公园主体基本完工,5月可开门迎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