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深沉的墨绿(周建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深沉的墨绿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深沉的墨绿》中国当代作家周建明的散文。

作品欣赏

深沉的墨绿

在苏轼的眼里,这片竹林肯定不是深沉的墨绿,而是艳丽的朱砂。这片竹林全都是红的竿,红的叶,红的枝,红的梢,它们全身上下是一片赤红。所有的竹全都在朝阳下,闪动着红色的光芒;所有的竹全都在晨风里,摇曳着红色的身影;所有的竹全都在白雾中,展现出红色的激情。

苏轼便是沐浴着这片竹林的红光离开家乡的。

如果说家乡的这片竹林是一片纯净的圣土,那么苏轼从这片竹林出发,就像是唐吉诃德一般,去迎战整个大宋王朝的腐朽时代了。

此时的北宋王朝已是千疮百孔,宋朝开国皇帝留下的弊端到这时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司马光主政之后,辽国兵力强盛,国内贫富分化,各地灾荒连连。北宋想要强兵可又非一日之功能够完成,想要救灾可国库又是十分的空虚,想要整顿吏治而买官卖官已蔚然成风。正因为此,王安石变法才应运而生。然而,他变法的本来目标是强国,结果却落得个事与愿违。政府要抑制私商,贪官们就用官商代替私商;政府要用交钱代替差役,贪官们就拼命敛财。这样一来,各级机关红包现象比比皆是,全国出现无数官倒,贪污受贿层出不穷,贪官裸官逃官屡见不鲜。

面对这样无官不贪的官场形势,清正廉洁的反腐达人苏轼自然坚决抵制。他不管贪官是谁,哪怕是皇亲权贵都敢于与之叫板。因此,苏轼此番离乡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王安石当权时,苏轼完全可以利用王安石这个老同学的关系平步青云,可他不赞成王安石这样的变法,指责王安石是在恶搞,纵容国家大大小小官员腐败,所以被王安石等新派所不容。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司马光旧党上台了,自然拉拢反对新派的苏轼,如若苏轼能够依附司马光,也可以说前程似锦。然而,苏轼又很任性地反对旧党极力维护既得利益的做法,自然又开罪了旧党。而正是这种清高廉正的品格,使苏轼历经磨难,结果也只有“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了。

苏轼这种清高脱俗的品格,恰恰就是那片竹林为何会被他视为红色的根本原因了。这也是眉山市诗书城公园的那组红色雕塑被命名为“高风亮节”、雕塑的内容就是红色方竹的缘由了。当你了解了苏轼的这种“反潮流”品格,对拔地而起的三根方形红竹,对喷水池里通体赤红色的竹叶、竹笋,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因为此,当年苏轼离开家乡之前,在这片竹林和文友举行笔会画竹时,其他人全都按照传统套路画出一幅幅墨竹,而苏轼偏偏脑洞大开,标新立异,拿出朱砂作为颜料,画出一幅红竹图来。

[1]

作者简介

周建明,品诗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