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的墨綠(周建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深沉的墨綠》是中國當代作家周建明的散文。
作品欣賞
深沉的墨綠
在蘇軾的眼裡,這片竹林肯定不是深沉的墨綠,而是艷麗的硃砂。這片竹林全都是紅的竿,紅的葉,紅的枝,紅的梢,它們全身上下是一片赤紅。所有的竹全都在朝陽下,閃動着紅色的光芒;所有的竹全都在晨風裡,搖曳着紅色的身影;所有的竹全都在白霧中,展現出紅色的激情。
如果說家鄉的這片竹林是一片純淨的聖土,那麼蘇軾從這片竹林出發,就像是唐吉訶德一般,去迎戰整個大宋王朝的腐朽時代了。
此時的北宋王朝已是千瘡百孔,宋朝開國皇帝留下的弊端到這時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司馬光主政之後,遼國兵力強盛,國內貧富分化,各地災荒連連。北宋想要強兵可又非一日之功能夠完成,想要救災可國庫又是十分的空虛,想要整頓吏治而買官賣官已蔚然成風。正因為此,王安石變法才應運而生。然而,他變法的本來目標是強國,結果卻落得個事與願違。政府要抑制私商,貪官們就用官商代替私商;政府要用交錢代替差役,貪官們就拚命斂財。這樣一來,各級機關紅包現象比比皆是,全國出現無數官倒,貪污受賄層出不窮,貪官裸官逃官屢見不鮮。
面對這樣無官不貪的官場形勢,清正廉潔的反腐達人蘇軾自然堅決抵制。他不管貪官是誰,哪怕是皇親權貴都敢於與之叫板。因此,蘇軾此番離鄉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王安石當權時,蘇軾完全可以利用王安石這個老同學的關係平步青雲,可他不贊成王安石這樣的變法,指責王安石是在惡搞,縱容國家大大小小官員腐敗,所以被王安石等新派所不容。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司馬光舊黨上台了,自然拉攏反對新派的蘇軾,如若蘇軾能夠依附司馬光,也可以說前程似錦。然而,蘇軾又很任性地反對舊黨極力維護既得利益的做法,自然又開罪了舊黨。而正是這種清高廉正的品格,使蘇軾歷經磨難,結果也只有「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了。
蘇軾這種清高脫俗的品格,恰恰就是那片竹林為何會被他視為紅色的根本原因了。這也是眉山市詩書城公園的那組紅色雕塑被命名為「高風亮節」、雕塑的內容就是紅色方竹的緣由了。當你了解了蘇軾的這種「反潮流」品格,對拔地而起的三根方形紅竹,對噴水池裡通體赤紅色的竹葉、竹筍,也就不足為奇了。
正因為此,當年蘇軾離開家鄉之前,在這片竹林和文友舉行筆會畫竹時,其他人全都按照傳統套路畫出一幅幅墨竹,而蘇軾偏偏腦洞大開,標新立異,拿出硃砂作為顏料,畫出一幅紅竹圖來。
作者簡介
周建明,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