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深沪湾位于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北起石狮市永宁镇,南至晋江市龙湖镇衙口。一座风光旖旎的晋江小镇,泉州十八景之一,素有“峙海金狮”之称。深沪湾全长6公里,位于晋江东南海滨,滩前碧波万顷。滩面金黄开阔,景色蔚为壮观。沙滩清一色的细纯沙粒,如银屑布地,质细坡缓,沙软潮平。滩床宽阔,舒展广拓,潮漫滩上,涛声柔和。海水洁净,水温适中。

中文名: 深沪湾

外文名: Shenhu Bay

地理位置: 中国福建省东南部

所属地区: 福建省泉州市

气 候: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区: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

机 场: 晋江国际机场

火车站: 泉州站、晋江站

目录

基本信息

晋江深沪湾介于泉州港北港与南港之间,有祥芝、永宁、深沪、福全四个支港,是泉州港通往海外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东南沿海海防的军事要地。从泉州湾的后渚港经蚶江港、石湖港往海外航行,南下深沪湾,先经祥芝港,次永宁港。至永宁港,其地已临瞰大洋。再南的深沪港,是深沪湾的中心,是重要的渔、商之港。再南为福全港,明朝置千户所于此,是捍卫海疆的前哨军港。明朝倭乱,这里曾经是抗倭前沿,清初为了统一祖国,施琅曾经在这里牧马练兵,现为全国著名侨乡,风俗淳,人情美,是游客观光的胜地,是海外侨亲和台港澳胞寻根谒祖的摇篮故地。

地理情况

地理位置

深沪湾与金门岛相隔6海里,北距福州180公里,南接厦门74公里,园区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40平方公里)。

地貌景观

主要地质遗迹44处,其中古生物地质遗迹5处、地貌地质遗迹29处、典型地质剖面10处,集中分布在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为深沪湾、龙湖、围头三个景区。以距今7000~8000年间的海底古森林和距今l5000~25000年间的古牡蛎礁遗迹共生为主要特色。与古泻湖(龙湖、虺湖)一起,是研究中国东南沿海乃至全球晚更新世以来海平面升降、地壳变动及古气候变化的重要证据。此外公园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长乐—南澳中生代大型韧性剪切带内,韧性剪切变形遗迹典型丰富,记录了一幅中生代地壳变动的绚丽图景,因此也是研究中生代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公园内保留有沙质海岸、红土海岸及基岩海岸等多种类型的海岸地貌景。

旅游资源

地质公园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深泸湾内,经纬度范围:东径118°,北纬24°。全区面积31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平方公里。以保护7500年前的古树桩遗迹、9000年—25000年前的已胶结古牡蛎礁、石圳海岸变质岩区、老红砂分布区和海岸沙丘等地质景观为主要内容,其保护对象为海底古森林、牡蛎礁和海蚀变质岩等。自1986年7月被广东省地震局徐起浩发现以来,先后于1990年6月被定为县级保护区,1992年被中国国务院以国函92(166)号文确立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2004年1月29日,又正式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这种类型的保护区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区内埋藏于潮间带经历7800多年历史的油杉树林遗迹有20多棵,大片成长于数千年的牡蛎礁,典型的海蚀红土陵岩、卵石海滩岩和现代堆积中的细沙丘,以及可展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漫长地质历史演变的独特、典型、出露良好而又多种多样的海蚀变质岩。为研究古海洋、古地理、古气候、古植物,研究台湾海峡地质构造与海平面升降运动及太平洋地质板块运动,研究泉州市古港海外交通史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在日本富士湾和鱼津分别发现了赤杨和柳杉的海底古森林,已被列为国际自然遗迹。赤杨只有4棵,距今八九千年;柳杉才有十几棵,距今2000年。而我国深沪湾的海底油杉,从年代、规模、数量方面均可与之妣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此有极大的兴趣,且多次前往考察、研究。在海外的泉州、晋江籍华侨也为故乡有此珍宝而骄傲。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的真正价值将逐步被世界所认识,成为人类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

森林遗迹

深沪湾滩岸林木繁茂,国家海洋局已批准建立海底古森林遗迹。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位于深沪湾内,面积3100公顷,保护区濒临台湾海峡,地理结构奇特,名胜古迹甚多,自然风景优美,社会经济人文条件优越。区内有埋藏于潮间带经历7800多年历史的油杉树遗迹20多棵;又有大片成长于数千年前的壮蛎礁,典型的海蚀红土陵岩、卵石油滩岩和现代堆积中的细沙丘;还有可展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漫长地质历史演变的独特、典型、出露良好、多种多样的海蚀变质岩。保护区的建立,可为研究古海洋、古地理、古气候、古植物,研究台湾海峡地质构造与海平面升降运动及太平洋地质板块运动,研究泉州古港海外交通史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