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深浓的秋色里蛰伏着冬的面影(闲敲棋子落灯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深浓的秋色里蛰伏着冬的面影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深浓的秋色里蛰伏着冬的面影》中国当代作闲敲棋子落灯花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深浓的秋色里蛰伏着冬的面影

哈尔滨首条地铁线路新近开通,美人儿喜滋滋地告诉我,从她家出门走到地铁站用不上5分钟,她家大川之前每天坐公交上学少说也要半个多小时,那还得是在不堵车的情况下,现在好了,坐地铁只有两站地,17、8分钟就能到学校了。这样大川每天早晨就能多睡上10几分钟,这对明年就要参加中考,疲惫缺觉的孩子来说实属偏得。

有了地铁,美人儿自己上下班也方便了很多。有了地铁才更像生活在城市里,美人说这地铁简直就像是专为俺家开通的,老受益啦!而我们住的这一片儿一时半会儿还够不上地铁,所以暂时还没有美人儿感受那么深。

有了地铁,听说最近学府路路面上的出租车也没那么牛了,不再动不动就黑脸拒载。从前一直人满为患的104路,现在居然有了空座。地铁开通,的确让人感觉到缓解了局部交通压力。

一些热衷新事物的老人们等高峰期一过,也纷纷结伴出行免费搭乘地铁,惦记着“看看拉萨新面貌”!跟妈妈和大爷家住邻居的赵叔和薛婶便特意去体验了一回乘地铁的感觉。老两口回来后一脸兴奋,告诉大伙儿说地铁里宽敞干净,人又不挤,坐着很舒坦,感觉很现代。赵叔和薛婶盘算着这个冬天去超市买东西就坐地铁啦。

赵叔说眼下生活成本噌噌地在长,手里的这点儿退休金不算计着花可不中啊,所以少不得要去超市多采购些特价的菜和蛋,打折的鱼和肉,还有米和面。

这几天已开始供暖,室内气温升至22度,感觉舒适,没来气儿那几天的冷算是熬过去了。如果不出门,就会忘记窗外的天气正在悄悄跟冬天勾肩搭背,握手言欢。虽然此时树叶还不曾大面积飘落,有些冻过的小花还在倔强地开放,但深浓的秋色里却蛰伏着冬的面影。

接连三晚的好月光,虽未圆润,却亮得清透,伴着它向左走,看江水轻流;向右走,看风摆柳动。不过晚上出门,已需要戴上帽子和手套,那些怕冷的人,干脆换上羽绒服,裹上围巾蒙上了口罩,周身上下的装备差不多就是冬天的样子了。距离立冬还有20多天,但北方人感觉上的冬天总会来得早一些。

从外面回来,看了几段萧红的《商市街》,写下这些文字的萧红当时只有22岁,年轻易感的她笔触细腻生动,文字新鲜清婉,哀而不伤。

这部散文集的写作背景是在1931年到1932年之间。1931年10月,萧红逃婚至哈尔滨,不久未婚夫汪恩甲亦追随而来,两人在道外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眼看临近产期,汪以回家拿钱为借口,狠心撇下萧红,再未回头。

当时,他们欠下旅馆很多钱,被困在这里的萧红,走投无路,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就此与萧军结识。1932年8月7日夜晚,萧军趁松花江决堤洪水漫溢市区的混乱时刻,将萧红救出。萧红最先住在裴家,不久入院分娩,孩子生下后无力抚养,不得不送人。出院后,萧红与萧军住进道里新城大街(今道里尚志大街)的欧罗巴旅馆,两人开始了共同生活。这一年的11月,他们又搬到道里商市街(今道里红霞街)25号,这部散文集,写的就是他们那段时期的生活。

因为没有固定收入,两人仅靠萧军当家庭教师和交武术的微薄收入及四处举债艰难度日,生活过得异常窘迫。即便这样,萧红仍在顽强地坚持写作。写她的生活,她的时代,写她自己和很多像她一样的人在饥饿、贫困和寒冷中的苦苦挣扎;萧红写到了饥饿的细节、对饥饿的深刻体验,和对食物的渴求与记忆:大列巴蘸盐,列巴圈,豆浆,包子,肉丸汤,酱鱼骨……就连这些最普通、寒素的食物,他们也常常很难吃到,写她与萧军在小餐馆分喝一点白酒取暖;写去当铺时的心境与情景,对当时的街景、生活环境和周遭的人物,萧红也给予了生动鲜活的记录与描述。

相比后期的《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等作品,萧红的《商市街》也许显得直白稚嫩,有些直抒胸臆,但却抒写出质朴真实的人生境况,凄凉心酸的背后涌动着一团生气和对命运的抗争,至今读来依旧真切刺痛,令人动容。 [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