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清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与山东省莘县毗连,南与濮阳市区接壤,西与安阳市内黄县为邻,北与南乐县相连,西北隔卫河南与河北省魏县相望。

清丰县隶属濮阳市,辖5镇12乡,503个村,总人口70.18万人(2014年),总面积83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05万亩,是河南省47个扩权县之一。

清丰古称顿丘,三国时曹操曾任顿丘令,因隋朝境内出大孝子张清丰,唐大历年间,钦定更名为清丰县,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孝子之名命名的县。2009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孝道文化之乡"。[1]

基本简介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与山东省莘县毗连,南与濮阳市区接壤,西与安阳市内黄县为邻,北与南乐县相连,西北隔卫河与河北省魏县相望。

清丰县隶属濮阳市,辖5镇12乡,503个村,总人口70.18万人(2014年),总面积83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05万亩,是河南省47个扩权县之一。

清丰古称顿丘,三国时曹操曾任顿丘令,因隋朝境内出大孝子张清丰,唐大历年间,钦定更名为清丰县,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孝子之名命名的县。2009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孝道文化之乡"。[2]

历史沿革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有古观国,今清丰县境域属之。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有顿丘邑,今清丰县境域为其属地。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顿丘邑初属卫国,后属晋国。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初,顿丘仍属晋国;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被周王室认可),韩、赵、魏三分晋国,顿丘邑属魏国。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王政五年(前242

年)顿丘邑归秦,属东郡。秦末,刘邦、项羽分割天下,顿丘邑属商王司马印。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初,高祖始置顿丘县(治今清丰县城西南)、畔观县(治今清丰县城南),均属东郡(郡治在今县境固城一带)。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增置阴安县(候国,治所在今县城北20里许),属冀州刺史部魏郡(治邺,今河北省磁县城南)。新朝(王莽,公元9年--23年),改畔观为观治,光武帝刘秀更名为卫,封周后姬常为卫公,国于此;改顿丘为顺丘。后,东汉复顺丘为顿丘。

东汉(25年--184年),顺帝永和五年(140年),顿丘、卫国(治今清丰县城南)仍属东郡;阴安县仍属冀州刺史部魏郡。建安十七年(212年),顿丘县改属魏郡。

三国(220年--265年),魏,黄初二年(221年),割魏郡东部置阳平郡(治馆陶,今河北省馆陶),顿丘县属之。魏元帝景元三年(202年),阴安县仍属冀州刺史部魏郡;顿丘及卫国属冀州阳平郡。

西晋(265年--316年),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析东郡置顿丘郡(治顿丘,今清丰西南),辖顿丘、阴安等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顿丘郡、顿丘县、阴安县及卫国属司州。

北魏(386年--534年),改卫国为卫国县,太平真君3年(422年),省阴安县入卫国县。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繁阳县并入顿丘县。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顿丘县改属汲郡。太和十九年(445年),复置阴安县;二十一年(497年),顿丘郡、顿丘县、卫国县、阴安县属相州。景明(500年--503年)中,将畿外之余地又置顿丘县,隶顿丘郡。其时两个顿丘县并存。孝昌(525年--527年)中,分汲郡置黎阳郡,汲郡之顿丘县改属黎阳郡。永安元年(528年),析顿丘县之一部入内黄县。

东魏(534年--550年),天平(534年--537年)中,撤黎阳郡之顿丘县,唯存顿丘县。

北齐(550年--577年),撤销阴安县入顿丘县,之后又一并撤销顿丘县、顿丘郡(其地归属不详)。

隋(581年--618年),开皇六年(586年),复置顿丘县(治今清丰县城西南);改卫国县为观城县(治今清丰县城南),均属武阳郡(治贵乡,今河北省大名东北)。后,析顿丘县之一部分入澶渊县。

唐(618年--907年),武德(618年--626年)初,顿丘县属河北道魏州;四年(621年),改属澶州。贞观元年(627年),废澶州,顿丘县还属魏州;十七年(643年),省观城县入昌乐县(治今南乐县城西北,仓颉陵北侧)、临黄县(治今范县城南临黄集)。大历七年(772年)复置渡州、观城县,观城县与顿丘县同属澶州。同年,析顿丘、昌乐之4乡置清丰县(治清丰店,今清丰县城西北),属澶州,隶河南道。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升澶州为防御州(治顿丘),并将州治及顿丘县治移于夹河(治今濮阳县城南),于州、县旧治置顿丘镇。天福六年(941年),革顿丘镇为德清军。开运二年(945年)三月,徙德清军于陆家店(今古城集,汉代为阴安县治)。

北宋(960年--1127年),庆历四年(1044年),徙清丰治所于陆家店(德清军治),隶属澶州,皇佑元年(1049年),省观城县入濮阳县、清丰县。皇佑四年(1052年)复置观城县,移治于今山东省莘县观城。熙宁元年(1068年),清丰县属河北东路;六年(1073年),撤销顿丘县入清丰县,属澶州。崇宁五年(1106年),澶州改为开德府,清丰县属之。

金(1115年--1234年),天合元年(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开德府复名澶州,清丰县属澶州。皇统(1141年--1149年)初,德清军领清丰县;四年(1144年),改澶州为开州,革去德清军,清丰县属开州。

元(1271年--1368年),属中书省大名路开州。

明(1271年--1368年),洪武(1368年--1398年)初,沿旧,七年(1374年),清丰县改属京师(北直隶)大名府。

清(1644年--1911年),沿旧。

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13年)废州府设道,清丰县属直隶省冀南道(道署设大名);民国3年(1914年6月),冀南道改称大名道,清丰县属之。民国17年(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废冀南道,清丰县属河北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仍设大名);民国25年(1936年),改属第十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濮阳);民国28年(1939年),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仍设濮阳)。

民国29年(194O年)3月,清丰县国民党政府瓦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4月以后,清丰县抗日民主政府归冀鲁豫边区第一专署领导。5月,清丰县分成县东、县西两个行政区。6月,日伪开始盘距县城,建立伪县政府-"清丰县公署"(归伪冀南道领导),抗日民主政府转人乡村游击区。

民国30年(1941年)3月,抗日民主政府划清丰县之西南部和内黄县之东南部置顿丘县。划清丰县之西北部及南乐县之西部、内黄县之东北部置卫河县(含清丰县3个区、南乐县2个区,内黄县1个区),原清丰县之东部仍为清丰县。

民国30年(1941年)7月1日,冀鲁豫区行政主任公署与鲁西区行政主任公署合并,仍称冀鲁豫区行政主任公署。原冀鲁豫行署下辖的一、二、三专署,依次改称冀鲁豫区第五、六、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清丰、顿丘、卫河属冀鲁豫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0年(1941年)8月24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对所辖之太行区、太岳区、冀鲁豫区、冀南区4个行政区、22个专员公署进行区划调整,调整后不依地区命名,而依第一、二、三……的顺序命名,并从9月1日实施。自此,冀鲁豫所辖的一至七专署改称为晋鲁豫边区第十六至二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清丰、顿丘、卫河属二十专署(由原第五专署改称)。

民国31年(1942年)12月,冀鲁豫区第十六、十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合并,称十六专署;十七专署建制不变;十八专署划归冀南行署。清丰、顿丘、卫河划归冀南行署第十八专署。

民国33年(1944年)1月27日,冀鲁豫边区政府裁撤十八专署,清丰、顿丘、卫河划归第十七专署。6月15日,第十七专署改为第八专署(机关驻范县),清丰、顿丘、卫河属之。

民国33年(1944年)5月30日,县城光复,伪县政府覆灭。12月,撤顿丘县,其地归原属。清丰县归冀鲁豫边区第二专署领导,卫河县归第六专署领导。

民国34年(1945年)10月,恢复冀鲁豫和

冀南两个区,冀鲁豫区将原八专署改为二专署(机关驻范县、甄城一带),清丰属之;原九专署改为四专署(机关驻滑县老庙及濮阳两门一带),卫河属之。

民国35年(1946年)4月30日,撤销卫河县,其地归原属。

民国35年(1946年)6月8日,冀鲁豫行署将所属县区抗日民主政府改为民主政府。11月,再次进行区划调整,成立八专署(机关驻清丰);以清濮公路为界,路东为清丰县,路西成立清西办事处。次年夏,改清西办事处为卫河界。区划调整后,清丰、清西办事处(卫河)属八专署。

民国38年(1949年)8月20日,中央决定撤销冀鲁豫边区,建立平原县。之后,清丰县、卫河县属平原省濮阳专区。是年9月,撤销卫河县,其境域分别并入清丰县、内黄河和南乐县3县。

建国以后

1952年12月1日,中央决定撤销平原省,清丰县改属河南省濮阳专区。

1954年9月25日,濮阳专区并入安阳专区,清丰县属安阳专区。

1958年3月20日,安阳专区并入新乡专区,清丰县属新乡专区。

1961年12月18日,新乡、安阳两专区分设,清丰县属安阳专区。

1983年9月9日,濮阳市成立。清丰县改属濮阳市至今。

行政区划

2011年,清丰县行政区划为5个镇12个乡,分别为城关镇、马庄桥镇瓦屋头镇柳格镇仙庄镇双庙乡六塔乡、巩营乡、马村乡、高堡乡、大流乡、纸房乡、古城乡、阳绍乡、大屯乡、韩村乡、固城乡,下辖503个村委会,3158各村民小组。[3]

地理环境

位置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边陲,濮阳市北郊。地理坐标:东经114°47′--115°23′;北纬35°45′--36°05′。东与山东省莘县毗连,南与濮阳市接壤,西邻安阳市内黄县,北靠南乐,西北隔卫河与河北省魏县相望。四方顶端位置是:东起巩营乡东理直村,西至阳邵乡滩上村西1.5公里处,南到六塔乡吉张吴村南1公里,北到阳邵乡潮旺村。

土壤

清丰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黄河冲积平原,下淤上壤土。

清丰县土壤系黄河冲积而成,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良好。全县土壤属潮土土类,它是发育在近代河流壤质冲积物上,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经过人为耕作熟化形成的农业土壤。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和土壤本身的特点,潮土可进一步细分为两合土、淤土、褐土化两合土三个土属,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土层深厚,通体为中壤一粘土,两合土团粒结构好,疏松易耕,淤土质地较粘重,耕性不易,因而该土壤耐旱,加上水资源条件好,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因此,该土壤类型的绝大部分是单一的耕地,并且水浇地占95%以上,只有少量的旱地、林地、园地,是全县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的稳产高产区之一。

水文

卫河、马郏河、潴泷河和第二、第三濮清南引黄工程,各类干渠遍布全县,引黄灌溉极为方便。地下水源充沛,但地下水位较深,达到18米左右,是一个漏斗区,属严重缺水区。

气候

清丰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春季气温回暖早,但不稳定,寒潮活动较频繁,冬春连旱常见;夏热内涝多,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时空降水分布不均,常因集中降水产生局部洪涝,晚秋多阴雨;冬季寒冷干燥,多雾低温,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4℃,最热年平均气温与最冷年平均气温相差2.2℃。七月份最热,平均为27℃;一月份为-2.1℃.极端高温42.2℃,极端低温-21.0℃。

清丰县光热资源适中,历年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4498℃,粮食作物可一年两熟。历年日照百分率为58%,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8.3千卡/cm2,有效光核辐射量为57.9千卡/cm2,平均无霜期215天,平均初霜日在十月二十八日,终霜日在四月四日。

海拔高度46-54米,年平均降雨量540毫米,气候特点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是我县主要气候特点。

清丰县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暴雨、雷电、大雾、大风、雪灾、高温、干旱、低温、冰雹、连阴雨等。[4]

经济情况

综述

2013年,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4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超出市定目标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模式进一步巩固,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8.23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完成96.49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完成29.28亿元,增长9%。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6.7%,高于市定目标3.7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13年,清丰县粮食总产量55.13万吨,较20年增加0.23万吨,粮食单产达481.9公斤。其中:夏粮总产达到35.28万吨,较2012年增加0.18万吨;秋粮总产达到19.85万吨,较2012年增加0.05万吨。油料总产达到6.76万吨,较2012年增加0.04万吨;棉花总产达到270吨;瓜菜总产达到72.5万吨,较2012年增加4.2万吨。

2013年,全县肉类总产量5.81万吨,较2012年同期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3.11万吨,较2012年同期增长6.9%;禽蛋总产量6.48万吨,较2012年同期增长2.2%。

第二产业

清丰县工业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好势头。2013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2.19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3.28亿元,同比增长20.6%,高于濮阳市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位居濮阳市第四位;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8.9亿元,同比增长6.6%。

2013年,清丰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4.55亿元,同比增长21.5%。累计实现利税55.48亿元,同比增长21.88%。其中:实现利润40.55亿元,同比增长21.6%;实现税金14.93亿元,同比增长22.64%。

第三产业

2013年清丰县积极推进各类项目建设工作,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趋于优化。清丰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1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64亿元,同比下降1.4%。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4亿元,同比下降12.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3.6亿元,同比增长36.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4.1亿元,同比增长19.4%。[5]

交通情况

清丰县2014年统计有农村公路总里程1046.8公里,其中:县级公路7条,全长144.4公里,乡级公路55条,全长321.5公里,村级公路592条,全长569.4公里,油田专用公路2条,全长11.5公里。清丰县共有12条客运线路,187辆公交车辆,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出行需要。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清丰县常住人口63.37万人。出生率11.93‰;死亡率7.02‰;自然增长率4.91‰。

民族

清丰县有少数民族人口596人,其中回族308余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1%。

宗教

清丰县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四种宗教,活动场所54个,分布于全县16个乡镇(除纸房乡外),52个行政村,信教群众约16930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4%。

宗教团体有佛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基督教协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神职人员51名,基督教2名长老,46名传道员,伊斯兰教1名阿訇,天主教1名神甫,佛教1名比丘。

社会事业

教育

2014年,清丰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319所,教学点117个,在校学生12万余人,其中成建制小学178所,初中25所,普通高中1所,幼儿园112所,中职学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教育系统现有在职教职工7638人(包括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教师1968人)。

卫生

清丰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81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0个,乡级卫生院17个,村级医疗机构550个,民营医院4个。

乡镇卫生院17个,其中,中心卫生院5个、一般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533个;门诊部1个;个体诊所16个。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共10个,其中综合医院3个,中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学校1个,卫生监督所1个,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1个,新农合管理办公室1个。

全县县、乡两级卫生人员总数为194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84人;其它技术人员236人;管理人员84人;工勤人员12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全县执业(助理)医师共计1043人,护师(士)共计607人,药师(士)共计101人,检验技师(士)共计70人,影像技师(士)共计89人。

文化

截止到2014年,清丰县先后创作了大型现代戏《情系沃土》、大型古装戏《张清丰》、《家丑外扬》、《顿丘孝子》、《孝廉张清丰》、《孝子张清丰》等,组织整理复排了《锦袍记》、《抱妆盒》等传统经典柳子戏;电视剧本《红人》,小品《情与法》、《生日》等;小说《孝子张谷丰外传》;小戏剧本《拜寿》、《杨柳夕阳》、《锦上添花》等;评论《论现代戏的发展趋向》,学术论著《孝经新注解》;歌曲《托起金色的希望》、《无怨无悔》、《喝彩清丰》等一批思想上有亮点、艺术上有特色的体现时代精神、讴歌时代建设成就的优秀文艺精晶。[6]

旅游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

地旧址(濮阳单拐革命旧址)濮阳市单拐革命旧址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占地18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濮阳市单拐革命旧址是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初期(1944.9-1946.10)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暨军区第一兵工厂所在地,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黄敬、宋任穷、王宏坤、杨勇、苏振华等领导同志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成功制造了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盖亮号"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陈列在中国军博)。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这里仍保留有旧址旧居近40处,其中多处旧貌犹存,属于清末民初时期北方民居典型风格,代表了中原建筑文化的时代特点。景区交通畅通,设施明快,旅游氛围舒适、良好,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每年都有数十万游人和青少年学生前来参观游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初步的经济效益。这里先后被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济南军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河南省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05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获得省文物局颁发的优秀陈列奖。

普照寺大雄宝殿

殿位于清丰县城朝阳路中段,建于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普照寺原名圆明寺,始建于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圆明寺改名为普照寺。元末普照寺为兵燹所毁,明代重建。大雄宝殿是普照寺现存唯一的主体建筑,座北面南,面阔5间20.83米,进深3间11.95米,总建筑面积248.92米。九檩庑殿大木,抬梁式木构架,绿色琉璃瓦屋面。台明高1.50米,长23.97米,宽14.57米,砖砌陡板。

2009年,普照寺大雄宝殿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内设三世佛、十八罗汉等雕像像。

清丰亭位于清丰县

城西北隅。因亭内有隋张清丰孝子祠碑而得名。张清丰祠碑是濮阳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碑原竖立在县城南关外张清丰孝子祠前,因祠早年毁废,1989年迁移于此,并修建清丰亭。清丰亭虽然体量不大,却是清丰县标志性建筑。

张清丰祠碑刻于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碑阳"隋张清丰孝子祠"为河北省教育厅长李金藻所题,碑额正面为"文王访贤"浮雕图案,背面为"捕鹿乳母"图。碑身背面记载维修张清丰孝子祠的经过和张清丰事迹。碑文记载:张清丰,隋朝顿丘县人,家庭贫寒,因孝敬父母而闻名乡里,隋开皇年间(581年-600年),被举为孝廉,为善事双亲屡召不仕。唐大历七年(772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因县境内有张清丰门阙,表奏朝廷,析顿丘、昌乐四乡置县,以孝子张清丰之名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2000年,张清丰祠碑被公布为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丰古槐

武强镇古槐,位于清丰

县纸房乡武强镇西古寺(今烈士祠)院中,该树胸围4.8米,直径1.53米,枝下高2米,树高12米,冠幅东西14米,南北15.3米。南面一枝"文革"中毁掉。主干空,主枝干枯,次枝茂盛,树龄无可考。

老爷庙古槐,位于清丰县城西老爷庙前,该树胸围2.95米,直径0.95米,树高14米,覆盖面积172.8平方米,主干稍空,主枝干枯,次枝生机盎然。原树已殁,此为后生。相传曹操、赵匡胤曾在原树拴过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