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清平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平镇位于绵竹市西北部山区,全镇面积302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距市区约32公里,全镇辖5个行政村,1个社区,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905人,其中农业人口5571人。2013年6月18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清平镇撤乡设镇。[1]

简介

清平镇年平均气温15℃,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磷矿石资源丰富。在先后经历"5.12"特大地震和"8.13"特大山洪泥石流两次自然灾害后,清平镇根据《清平乡8·13灾后二次重建规划》要求,在"建筑有特色、产业有支撑、设施齐配套、乡风要文明、环境更宜居"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集聚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和居民增收"的原则,将清平镇定位为九顶前山以休闲度假为主导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山水生态旅游小镇--"金色清平、世外桃源、避暑山乡",打造人口聚集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的新农村综合体,体现一体化格局的新农村集群,实现优化配套、共建共享、集约高效。

镇机关设综合办公室、财政所、农村社会事业和计生服务中心。

发展战略

清平乡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林业产品和品牌。银杏基地已达10000亩;猕猴桃成片种植达1500亩,示范基地现有挂果1200亩左右,年产鲜果1000吨。在院通村建立粉葛种植示范基地200亩,王家坪磷矿和棋盘村投资建立高山冷水鱼养殖基地两处,棋盘村投资建立肉牛羊养殖基地一处,大鲵养殖基地一处,开发乌药、黄豆、当归、党参、魔芋等面积达到3200亩,建成中药材基地1000亩,其中红豆杉基地600亩。已发展山野菜基地达500亩。[2]

经济发展

2007年实现GDP26000万元,同比增长20.58%;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9420万元,同比增长36.4%;实现独立核算企业工业增加值10012万元,同比增长37.2%;实现财政收入6100万元;实现利税9218万元,同比增长46.5%;实现利润6650万元,同比增长8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20元,同比增长6.4%。

农业建设

清平乡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林业产品和品牌。银杏基地已达10000亩;猕猴桃成片种植达1500亩,示范基地现有挂果1200亩左右,年产鲜果1000吨。在院通村建立粉葛种植示范基地200亩,王家坪磷矿和棋盘村投资建立高山冷水鱼养殖基地两处,棋盘村投资建立肉牛羊养殖基地一处,大鲵养殖基地一处,开发乌药、黄豆、当归、党参、魔芋等面积达到3200亩,建成中药材基地1000亩,其中红豆杉基地600亩。已发展山野菜基地达500亩。大力加强旅游开发建设,以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开发中国银杏沟文化旅游项目,全乡已建成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农家乐等旅游接待景点30余处。清平乡王家坪磷矿投资修建旅游接待综合楼工程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目前已到位资金400万;由川龙公司投资修建的旅游接待中心工程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计划投入资金数1000万元。清平乡专门成立了银杏沟旅游开发办公室,为工农业发展向旅游业发展过度做好准备。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4·26"中国银杏沟·银杏文化节"活动,并已成功举办2年。

林业发展

清平乡依托山区地理自然优势,因地制宜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路子,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从2004年3月开始,清平乡很多农户在乡、村两级的引导下种植了红豆杉,仅此一项,每亩每年增收达1000元。农民更是尝到了依靠地理优势种植特色产业,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的甜头。清平乡平均海拔500米-1000米,土地肥沃,空气湿润,大气污染少,十分适合经济价值很高的红豆杉生长。2004年,清平乡考察了红豆杉的生长习性和其市场价值,并引进了红豆杉种植,与成都朝江生物有限公司签定了种植协议,走公司加农户的种植路子。2004年3月在清平乡王家坪建起了100多亩的种植基地。2005年红豆杉在王家坪种植基地长势喜人,看着株株讨人喜欢的红豆杉,清平乡党委政府更坚定了要引导更多农户种植红豆杉的信心。2006年,清平乡又与四川京华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双方达成建设300亩红豆杉种植基地的意向协议,四川京华实业有限公司无偿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农民在自家的承包地里负责苗木种植和管护,公司付给农民种植和管护费用,每株0.5元/年。清平乡元包村、院通村、湔沟村等村的100多户农户都种植了红豆杉,清平乡引进红豆杉给村民找到了一条种植的好路子。

旅游开发建设

大力加强旅游开发建设,以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开发中国银杏沟文化旅游项目,全乡已建成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农家乐等旅游接待景点30余处。该乡王家坪磷矿投资修建旅游接待综合楼工程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目前已到位资金400万;由川龙公司投资修建的旅游接待中心工程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计划投入资金数1000万元。乡上专门成立了银杏沟旅游开发办公室,为工农业发展向旅游业发展过度做好准备。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4·26"中国银杏沟·银杏文化节"活动,并已成功举办2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