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調·其一 李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清平調·其一是一首七言樂府詩,為《清平調詞三首》第一首。此詩從空間角度切入,以牡丹花比喻楊貴妃的美艷,描畫其衣裳之華美、容顏之嬌艷;又不露痕跡地將她比作天女下凡,盛讚其有天人之姿容和氣質。
原文
李白〔唐代〕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譯文
見雲之燦爛就聯想到她華艷的衣裳,見到花就聯想到她艷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杆,牡丹花沾着晶瑩的露珠更顯得花色濃艷。
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創作背景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組詩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寶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宮中的沉香亭觀賞牡丹花時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本首詩就是其中之一。
賞析
此詩想象巧妙,信手拈來,不露造作之痕。詩中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讀這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無須刻畫,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貴妃的美艷。首句以雲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寫花受春風露華潤澤,猶如妃子受君王寵幸;三句以仙女比貴妃;四句以嫦娥比貴妃。這樣反覆作比,塑造了艷麗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詩人採用雲、花、露、玉山、瑤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讚美了貴妃的豐滿姿容,卻不露痕跡。
在藝術上,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
首先,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如,「雲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的容顏與衣裳之美,表現出楊貴妃的富貴之態。
其次,運用了擬人、誇張的修辭手法。比如,「春風拂檻露華濃」一句就是通過擬人和誇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的亮麗容顏和高貴身份。
簡析
《清平調·其一》是一首七言樂府詩,為《清平調詞三首》第一首。此詩從空間角度切入,以牡丹花比喻楊貴妃的美艷,描畫其衣裳之華美、容顏之嬌艷;又不露痕跡地將她比作天女下凡,盛讚其有天人之姿容和氣質。詩人極言楊妃之美,詩筆揮灑自如,不落俗套,比喻精妙,想象奇麗。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