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清气乾坤(李锡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气乾坤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清气乾坤》中国当代作家李锡文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清气乾坤

——记我国民间艺术家赵钢和他的鱼骨画

在卫津河畔鳞次栉比的楼宇中,有个普通的一楼人家。正是初秋季节,小院里的海棠白杏树枣树密实繁茂,紫玉兰月季梅花,在一片树荫下娇嗔地比试着艳丽。中间的葡萄架上挂满了果实,凌霄、金银花、紫藤萝挂满围墙,有的向上攀爬到了3层楼不止。各种盆景、观叶花点缀其间,即使一盆普通的草叶花,也生得格外翠绿,油光逼人。树和花的品种选择、布置,如此协调、美观,枝叶扶疏,富有情趣。看得出来,这小花园的主人必定是一位懂生活懂艺术的人。

这是赵钢老先生的家。外头看,这清雅幽静的院落,俨然一座景观别致的小花园;你穿过小院,进得屋里,更是感受到不同寻常的艺术气息——由牡丹水仙兰花木槿组成的四幅画悬于客厅,生动精美,令人惊叹;从客厅、走廊到各个房间,都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主人的宝贝——鱼骨画,以及葫芦、木雕等各种各样的艺术品。这些,全部出自于赵钢老人之手。

鱼骨画?没错,它是用鱼骨制作的艺术品。我也是10年前跟赵大爷做了邻居之后,才知道鱼骨画的——它是利用各式各样的鱼骨,在不改变其形态的情况下,粘贴于画面上,依照其型其意制作成画的。

一开始我纳闷:吃鱼之后当做垃圾扔掉的鱼骨,也能“废物利用”作画?哪来的那么多的鱼骨呢?

“我在天津市河东区的海河岸边长大,爱游泳,爱吃鱼,小时候经常下河摸鱼。”赵大爷介绍说,后来为了作画,他们一家人10年里吃了6吨半的鱼,有50多种鱼呢!当然邻居和附近饭店的鱼骨,他也尽量收集起来。

老人家自小善于用心观察。他发现吃过的鱼骨,形状各异,依其不同特点摆开、连接、组合、加工之后,便如山如水、如花如草、如人如兽,万物无所不包。慢慢的,他想到了用鱼骨作画,从此便开启了创作鱼骨画的艺术人生。

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在知识的天空中探索。赵老作画前,先同鱼骨对视良久,进行构思,选择题材。他说:“鱼骨是没有语言的生命,创作时要尊重鱼骨的自然造型。”鱼骨作画,可是个细活。他和老伴一起,精心剥下鱼皮,小心剔出鱼骨。为了保持鱼骨原有的颜色,在烹饪鱼时都是用蒸的方法,从来不煎炒烹炸。挑出来的鱼骨,经过分类、剔净、加温、除油、漂洗、漂白、防腐、风干处理等工序,才能用来作画,可以长期保存,而且不能有鱼腥味。鱼类不同、部位不同、色泽不同、形状不同,都有各自的用途;而作画的特殊处理方法,也是赵老在实践中自己摸索出来的。

赵钢的鱼骨画,题材有花卉、动物、风景、昆虫、人物、文字等。最小的只有20公分,最大的3.3×1.3米。他的作品构图巧妙,如用鳞片绘制的梅花、葡萄;肋条骨绘制的兰草;鳃边条和脊梁骨绘制的竹子;鱼下嘴骨及脑盖骨绘制的菊花等等,以其天然的白色和鱼骨原貌的特异优雅,展现于画面,妙趣横生。

为迎接香港回归,赵钢1996年制作完成了大型鱼骨画《东方巨龙》,堪称其鱼骨画之精品巨作,现收藏于驻港部队。画面的两条巨龙,象征中国的长江、黄河,连接起来即是中华民族的雄伟的万里长城。这幅画,无论绘画还是文字,均用鱼骨组合而成,共采用了20余种海鱼和淡水鱼,选用骨件约2.6万件。龙身鳞片用18斤重的大鲤鱼之鳞片组成,这大鲤鱼是他去于桥水库钓来的。整个画面气势恢宏,生动逼真,传统绘画与民间工艺巧妙结合,充分展现了作品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

鱼骨画利用了鱼骨的天然之美,构思奇特,寓意丰富,制作巧妙,独具艺术魅力。赵钢首创的鱼骨画,在艺术类“美术”项下被认定为一个新的美术品种,并列入了《天津通志·文化艺术志》;赵钢被吸收为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入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1998年他的鱼骨画入选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载入史册,也为天津赢得了一项世界之最。2001年7月,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来天津视察时,特地来欣赏他的独具风格的鱼骨画。当胡锦涛问赵钢先生是如何想到用鱼骨作画的时候,赵钢回答道:“这还要感谢天津的地理位置。由于天津外环渤海,内有海河,水产丰富,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我才有条件来实现自己的意愿。”胡锦涛同志对赵钢老人的艺术探索给与高度评价。

清清海河水,滋润着津沽大地,哺育了赵钢这位民间艺术家,见证了他的艺术成就。今年已83岁的赵钢老人,曾做过团市委、物资局和某国企的领导干部,不仅在本职专业上作出了业绩,更以其孜孜以求的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在退休之后研究发明了鱼骨画,继续谱写辉煌的艺术人生之曲。几十年来赵钢创作的不仅有鱼骨画,还有鱼骨书法、以鱼骨和葫芦巧妙组合而成的“鱼骨葫芦雕”等各种工艺美术作品。即便是生活中人们随处可见的塑料瓶、包装盒、各种废旧物品,在他手里鼓捣一番,都会变成可爱的造型,你想象不到竟然是用那些“废品”制做出来的。赵老有一双巧手,周身都是艺术细胞,他在艺术创作和探索中获得了满足。

10年前,我初识赵老的时候,发现这位开明豁达的老先生,穿着十分严谨,酷暑季节他也是长裤短褂在身,没有半点马虎随意。赵奶奶说过:“老赵在家里,不管天气多热(从前可没有空调啊),从来不光膀子,从来不穿大裤衩。”赵大爷幽默而又认真地回应道:“我父亲那一辈就没穿过大裤衩!”我明白了,这就是家风,老天津卫的好家风啊!

这次,当我专门去采访赵老的时候,他先是把老伴喊出来,一起向我介绍情况。他说:“多年来,老孙(老伴)不仅支持我创作,也为此付出了很多。其实,最初做鱼骨画的创意,就是老孙提出来的!”他们两人为完成作品,煞费苦心,经常是通宵达旦地工作,配合默契,我竟然想到,这不就是《天仙配》里头“你挑水来我浇园,你织布来我耕田”的感人情景吗?我注意到,赵老捧出来的那一摞收藏证书上面,都是签着他和老伴两人的名字。老两口一辈子相敬如宾,又乐于助人,深得晚辈和邻居敬重,多次被评为天津市的“模范家庭”、“五好家庭”。

赵钢老人以鱼骨作画,渐有名气,不断有人慕名而来,想高价购买他的鱼骨画,他一概拒绝,他说:“我作画但不卖画,只作奉献。”多年来,赵老始终坚持义务为社区和青少年服务,普及文化艺术知识,并将作品赠送给了天津周邓纪念馆、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等单位,捐赠给了抗震救灾一线和急需救助的病人。至今,他已向社会无偿捐赠鱼骨画等作品200多幅。经国家有关部门推荐,他的多幅鱼骨画作为珍贵礼物,赠送给国际友人、港澳台人士收藏,在政府对外对内交往当中发挥了桥梁作用。他说:“什么叫幸福?幸福未必是获得和索取,我在付出、奉献中,也得到了幸福,这是我的幸福观。”在市场大潮中,怀瑾握瑜,独善其身,真的不易啊!

我幸运地与赵老为邻,便近水楼台,随时欣赏他的“独门绝技”鱼骨画,感受他的艺术气息,他的人格力量,当然还有他的平易与热情。这不,赵大爷去年送给我的几盆高大的花木,叫我养得掉叶、打蔫了,就又搬回到一楼的小院,请他老人家“调教”一番。几天后回来,保准变得水灵灵的。真是能工巧匠,干啥啥成。

鱼骨画的洁白,艺术家的淡雅;满屋的画作,满园的清气。

元朝王冕的诗《墨梅》,很适合这个意境:

“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1]

作者简介

李锡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