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漸行漸遠的憂傷(林小嫻)

《漸行漸遠的憂傷》中國當代作家張小嫻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漸行漸遠的憂傷

江南。古鎮。煙雨迷漫。梔子花開滿了竹籃,少女筍芽般的玉手挽住花籃,在橋頭站成一道風景,與花共吐芬芳。

古鎮一個尋常的早晨,是在霧的幔帳中慢慢凸現的,當黑色的瓦脊現出它的厚重時,橋下已有吱吱嘎嘎的木船划過。橋上的路一直延到深深的巷裡,就這麽走了上千年,青石板已很老,已有無數的坑凹,使你感到無數歲月的痕跡,還有重疊的使你無法辯認的腳印,這是一份古老的凝重。和這份凝重相反的輕快,則是一路蹦跳上早學的孩子,她們是古鎮鮮活的理由。

巷口的阿婆在灑掃清除,弓成九十度的身子,重複着她的勞作。清瘦的老伯用他那爬滿蚯蚓般的手,一塊塊地卸着鋪板,花花綠綠的商品露了出來,轉瞬身後的鋪板已卸下一摞。

趕早市的女人行走在小巷:一把鮮綠的菠菜橫臥竹籃里;幾枚香菇散落着,還帶着泥土的潮濕;三四棵茭白嫩如凝脂一般。菜不多,但很精緻,一如這南方女人,精細而典雅。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水養育了女兒,女兒又成了阿婆,成了阿婆的女人又變做了腳下的流水,她們日夜流淌,內涵很深,柔柔的,但又波瀾不驚。有一種獨特的韻,這種韻味寫在女人們的臉上,體現在她們的舉手投足間。水。女兒。她們已難解難分。

熱騰騰的小籠包子,引誘着我的食慾。面對着方桌前吃的忘我的食客,我於是要了一碟。那雪白的、鼓漲着的小包子,在碟子上開出了四朵花。我輕捏起一隻放到嘴裡,一股甜膩的湯水,使我的嘴巴僵在了半空。對面的老伯善解的笑我,碟子被我推去,老伯說了句:「吃不慣吧,姑娘!」我則尷尬地點頭。轉身離去。

是誰還在演繹着一份遠古的美麗呢?是上了年紀的阿婆們,只有她們坐在茶樓上,一方八仙桌,幾樣茶點,幾杯蓋碗清茶,青煙裊裊。紅絲線在白髮間穿行,一個絲結扣住,一個荷包就在桌上開出了兩朵並蒂蓮。她們一定是撿拾着年輕時的夢,夢裡的落花變成了手裡的荷包、香袋,想那得到的人該怎樣去珍惜呢!如今變成商品的荷包,遊人買了去,還能掂出那份沉掂嗎?女心悠悠------女紅是她們練就了一輩子的功夫,是用一生的愛去描繪的一幅畫兒!

在這雨霧迷朦的古鎮,是該有夢的。

推開窗子,就是幽長的小巷,幽長的夢。我是來尋夢的嗎?心底的夢在哪裡呢?是尋戴望舒的《雨巷》。望着這似曾相識處處在的小巷,我便在這巷裡迷失了。七十年的《雨巷》詩行如舊,小巷如舊,丁香女孩如舊,只是少了油紙傘。油紙傘掛在阿婆盛滿雜物的牆上,它已被塵封成一段記憶,輕易沒有人去觸摸。偶爾,阿婆來到雜物間,會在不經意間瞟見它,眼神便定定的一路飄去。

來到小鎮,少不了在巷裡行走,雨是招手即來的。不是所有的雨都適合在巷裡行走的。大雨太急,兩排雨線逼仄着小巷,腳下流水如注,從容也被這雨水趕走了。雨最好不大,像雨又像霧,檐上有滴水,水就那麼一下下地砸入腳下的青石板,水珠兒飛濺。石牆上有片片薄綠,那是青苔的作品。這時的小巷幽長而寂寞。

詩人走來了,一襲青布長衫,一雙圓口布鞋,鞋有點潮濕,潮濕的還有詩人的眼睛。他一定是被某種東西牽引着,來到這裡。詩人眼裡的雨巷是美的,但有點惆悵,他要小巷更美,他要給這靜止的美,添上一道移動的風景。於是,撐着油紙傘的丁香女孩走來了,給詩人帶來一陣香風,如夢如幻地從詩人身旁飄過,消失在這雨巷的盡頭。這稍縱即逝的美,詩人抓住了,留下了一曲經典,還有如花的夢!

詩人是真誠而裸露的。

那晚,聽着屋檐滴水,好似時間的鐘擺,撫我入夢。我夢見自己在巷中行走,我故意穿了一雙高跟鞋,顯的更加挺拔。打着一把太陽傘,綠底黃花。高跟鞋敲在古老的石板上,發出嘎嘎的脆響,我希望喚醒那遙遠的記憶,和詩人夢幻般的情感。與詩人相遇,是我的渴求,但他始終背對我,如煙的霧在他的頭上環繞,看不見他的表情,只有修長的身影,這使我心存悵然,但轉念一想就釋然了,畢竟相遇了,隔着七十年的路相遇在雨巷。

夢醒後,心還在恍惚與現實中搖盪,一股濕漉漉的柔風送來,南窗未關,手在空中划過,攥在手裡的是一撮溫涼。

那些日子裡,我總是在巷裡行走,特別是飄雨的日子裡。[1]

作者簡介

張小嫻,1967年11月3日出生於香港,當代女作家,阿里文學簽約作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