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漁家傲·些小白須何用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漁家傲·些小白須何用染

漁家傲·些小白須何用染

作者:宋.蘇軾


原文

些小白須何用染。幾人得見星星點。作郡浮光雖似箭。君莫厭。也應勝我三年貶。我欲自嗟還不敢。向來三郡寧非忝。婚嫁事稀年冉冉。知有漸。千鈞重擔從頭減。[1]

譯文

細小白須用不着染黑,多少人都見是鬢髮花白。作知州事時光如箭地過去了,你莫埋怨,應當說比我三年貶居生活強。 我自嘆還沒有時機回朝,想起來官於三州無非是不稱職。男婚女嫁風俗事看得少了,意識到自己年歲慢慢衰老了。我知有此時刻,極重的負擔從思想上卸掉。

注釋

漁家傲:詞牌名。曹光州:名九章,字演甫。其子曹煥系蘇轍之婿。曹光州時為光州(今河南光山、滿川)太守,與蘇軾書信往來密切。 些小:細小。 幾人:很多人。星星點:言鬢髮花白。 作郡:任知州事。 厭:厭煩。 勝我:比我強。 不敢:不敢行動,沒有時機。 三郡:蘇軾知密州、徐州、湖州後貶黃州。寧:安寧。非忝:不慚愧,意即還順心。 冉冉:慢慢的樣子。 有漸:有慢慢衰老時刻。 千鈞:古代30斤為一鈞。這裡言其極重負擔。從頭減:從根本上消失。卸掉:實指死亡。

賞析

 上片,作者從時光的易逝來看官場遊戲生活,與曹九章相互安慰。這是一種感覺性的審美心理。感覺是對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列寧說:「不通過感覺,我們就不能知道實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運動的任何形式。」從須鬢慢慢斑白感覺時光的流逝,暗嘆自己老了;從「白須」上聯想到曹光州官涯生活如「箭」飛過。這是自然規律。曹九章須埋怨,蘇軾已過了三年貶居生活,比你差多了。「君莫厭」三字隱含着曹光州的滿腹牢騷,「勝我三年貶」五字,表白了作者的坦然胸襟。彼此彼此,如此而已。   下片,從蘇軾自身的官場沉浮、世事變遷的體驗來談看穿人生。「我欲自磋還不敢,向來三郡寧非忝,蘇軾自嘆回朝無望,回首三州知官事又不順心如意,難免內心鬱鬱不平。最後三句,再看婚嫁世事與年歲漸衰,得知人生「千鈞重擔」也無意義地「從頭減」了。從「自磋」、「非忝」、「冉冉」、「從頭減」,這一認識過程的矛盾、變化,去領略人生的真諦,蘇軾還以全身心去體驗痛苦,感悟生命,抗爭苦難,昂揚悲劇精神。   全詞名為贈詞實是慰語。從中可以看出兩人遭際相似,個性相近,相互慰藉,忘卻前非。詞從「白須」、「浮光」、「婚嫁」等的具體人事側面,反映了官場生活原本是一場遊戲,從而隱示蘇軾淡然恬靜的人生觀。不過,現實中存在的悲劇,經常迫使蘇軾採取嚴肅的倫理態度和實踐行動。這就是蘇軾被貶黃州後不去為僧、不去投江的原因。 [2]

作者簡介

蘇東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復舉制科。治平中,入判登聞鼓院。熙寧中,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遷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詩諷新法,被捕入御史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元祐初,授翰林學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旋出知潁州,徙揚州。以兵部尚書召還,改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哲宗親政,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劾其譏諷先朝罪,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貶昌化。徽宗即位後赦還,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製》十卷、《外製》三卷及《和陶詩》四卷等。[3]

參考文獻

  1. 漁家傲·些小白須何用染,詩詞名句網
  2. 些小白須何用染,古詩文網
  3. 蘇軾,國學大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