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鸦青藏亚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渡鸦青藏亚种 |
中文学名:渡鸦青藏亚种 拉丁学名:Corvus corax tibetanus 别 称:西藏渡鸦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鸦科 属:鸦属 种:渡鸦 亚 种:渡鸦青藏亚种 分布区域:中国新疆,青海, 内蒙古,甘肃,四川和西藏 命名者及时间:Hodgson, 1849 英文名称:Tibetan Raven |
渡鸦青藏亚种(学名:Corvus corax tibetanus)是雀形目中体型最大的鸟类,通体黑色,并闪紫蓝色金属光泽;尤以两翅为最显著。喉与胸前的羽毛长且呈披针状;鼻须长而发达,几乎盖到上嘴的一半。虹膜暗褐色;嘴、跗跖和趾黑色。集群性强,常结群营巢,并在秋冬季节混群游荡。行为复杂,表现有较强的智力和社会性活动。鸣声简单粗厉。栖息于高山草甸和山区林缘地带。杂食性,主要取食小型啮齿类、小型鸟类、爬行类、昆虫和腐肉等,也取食植物的果实等,甚至人类活动的剩食等。分布于中国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四川和西藏。 [1]
渡鸦青藏亚种外形特征
渡鸦青藏亚种 全长约630-700mm。为中国雀形目鸟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通体黑色,并闪紫蓝色金属光泽;与大嘴乌鸦相似,但体形较大;喉与胸前的羽毛长且呈披针状;鼻须长而发达,几乎盖到上嘴的一半。
成鸟通体黑色;头顶、肩、背、尾上覆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的外翈紫色金属光泽,次级飞羽外翈显示绿色金属光泽;喉和上胸羽呈披针状,具紫色金属光泽;下胸和腹部略有蓝紫色光泽,所有的金属光泽均随不同的光线而产生蓝、绿、紫和紫蓝色等变化。 虹膜暗褐色;嘴、跗跖和趾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650-1450g,♀600-1240g;体长♂630-710mm,♀607-671mm;嘴峰♂64-82mm,♀68-76mm;翅♂450-469mm,♀431-460mm;尾♂265-290mm,♀246-285mm;跗跖♂58-69mm,♀57-67mm。 (注:♂雄性;♀雌性)
渡鸦青藏亚种栖息环境
栖息于高山草甸和山区林缘地带,常见在有人活动或放牧地附近结小群活动。海拔高度1200-4500米左右的高山区的牧区较为常见,而且多集中在有人活动和放牧牲畜的地方,这与其食物条件有关,因这些地方它可找到较多的食物。
渡鸦青藏亚种生活习性
杂食性,主要取食小型啮齿类、小型鸟类、爬行类、昆虫和腐肉等,也取食植物的果实等,甚至人类活动的剩食等。空喀山口的一个营地附近曾见过上百只渡鸦,停留在一个坡地上,定时的等待厨房餐后倒出的剩食,而且不再飞远。也往往发现在山野新起帐篷后,由于有剩食、腐肉等出现,不几天就会有渡鸦到来。除此还喜停留在一些残垣破墙地方和牲畜篷圈处。声音特别宏亮、粗犷,声传很远。
渡鸦青藏亚种分布范围
分布于新疆西部喀什、阿克苏、天山,青海东北部、东部、东南部及南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甘肃兰州,四川东部若尔盖、西北部德格及甘孜、西部康定至巴塘,西藏南部、羌塘东部及昌都地区东南部(繁殖鸟,旅鸟)。
渡鸦青藏亚种繁殖方式
渡鸦的产卵期是每年的2月初,巢一般建在大树顶上或悬崖上,有时也建在旧建筑物或柱子上。巢深碗状,外观粗糙,体积大,直径可达1.5米,由树枝及粗枝筑成,外层是树根、泥土及树皮,内层衬以毛发或撕碎的树皮并铺以软质物料,如鹿毛皮、羽毛等。
雌鸟每次会产3-7枚青绿色及褪色斑点的蛋。孵化期约为18-21日,雌性单独孵化。雄性只在一旁站立保护幼鸟。哺育期约35-42日,并由双亲所喂养。雏鸟在巢内停留约1个月。幼鸟会与双亲生活达6个月。
渡鸦青藏亚种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 2009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