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渴望飞翔的心(忆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渴望飞翔的心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渴望飞翔的心》中国当代作家忆卿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渴望飞翔的心

黎薇的小说要出版了,她希望我有时间为小说写篇评文,我没有推辞。

我没有推辞的原因不是我自认为已经站在比她高的高度上,可以评价她的作品了,而是因为她在创作的时候,听取了我一些意见,并且还用我的笔名为小说主人公的命名,从这方面来说,这本小说和我算是有了一些渊源,写点什么,也是应该的。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篇,指琐碎的言论,与今日小说观念相差甚远,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十家,“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这与今日小说的意义很接近了。从小说这些变迁过程中,可以看到有一个是要素是不变的,不管是小知小道的纪录,还是笔记传奇的创作,其核心就是要讲好一个故事。

讲好一个故事,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为了能讲好一个故事,作者们用尽了心机,有的在内容上下功夫,加上暴力色情以博眼球;有的在选题上费心思,取材猎奇玄幻以吸引读者;有的在手法上动脑筋,采用各种叙述技巧,以期增加可读性。这些都是有效的手段,但这些手段的有效性,是基于作者创作故事时,要达到文笔与架构的有效结合。有的作者文笔好,但谋篇差,用尽了修辞写了一篇流水账;有的作者布局好,但文字弱,将引人的故事硬写成了一篇说明文,虽然都用了心,但越用心,越不足取。

黎薇的这篇小说在文笔与谋篇布局上,我认为是合格的。

首先,这是一本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作者用这么多的字数构架起一个比较复杂的故事,没有趋于流水,即可见作者的用心。当然,结构设计上作者还有些小心谨慎,比较传统地按部就班,步步为营,让主人公在一个又一个困难前面得到锻炼学习和成长,达到最后的成功,但在情节安排上也采取了一些技巧,设计悬疑,豁然开朗,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情节相互映衬间,显示出作者一定驾驭文字的功力。

其次,文脉上作者采用了双轨制,明线暗线交叉进行,把年青人的情感历程和上一辈的时代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创建了一个“产业报国”时代主题下的青春成长,将儿女情长融入时代发展中,反之,又用时代发展锻炼书中人物,这样的设计是合理的,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更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功能的体现,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创作思想的开阔与灵活。

第三,小说中人物众多,作者安排有序没有错乱遗漏,没有一心停留在风花雪月的儿女情上,也没有采用离奇情节硬行对文本拉伸,书中每个人物都在故事中起到一定承接作用,人人有责,这在写作中也是件难事。而作者的文笔,就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体现,每一个人物的语言和动作都切合人物性格的设定,既而顺理成章地推动了情节,在这些细节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素养。

每一件文学作品诞生,小到一首诗,大到一部电影,都是小众创作,大众接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都会产生一种评判意识,这方面,我也不例外,所以我在这里也忍不住想谈一下作品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书中某些情节类似电影中的分镜头,过于片断化,虽然交待了创作的意图,但在情节连贯上出现了停顿,还有一些场景为了渲染气氛,有刻意设计的痕迹,当然,这些都瑕不掩瑜,对作品整体质量影响甚少。

以上文字表述略显正统严肃,下面我谈一下和作者交流的心得。

看完小说订稿后我曾问过黎薇,我能看出这是一篇有时代主题的作品,最后的设定也较为有时代感,可当今文化现象,这种选题并不讨巧,即不是残酷青春,也不是冒险怪谈,更不是人性欲望的探讨,想与现在读者的快餐速读和猎奇心理合拍,恐怕不容易,想要得到什么奖项,似乎也不容易,那么,写这样一部作品,目的是什么?

黎薇很谦虚,她说,就是想写一篇关于时代梦想的作品,记录这个时代,给自己一个交待。

我表面同意她的创作意图,并且极力称赞她的用心和毅力,毕竟写这么多字,构架这么一个复杂的故事,确实很费心血,但在我通读全本后,却得到了与作者完全不同的感受,有时读者观后感往往和作者的创作观不统一,这也是自然的现象,莎翁笔下只有一个哈姆雷物,但这不妨碍你我心中各有一个。

而我对这本小说的观后感就是,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渴望飞翔的心,但要用正确的方式和方向做为飞翔的翅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作者苦心孤诣给我们设置了这数十人物,悄悄告诉了我们答案。

书中数十位人物,老中青三代人,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一颗渴望飞翔的心。作者在这方面采用了对比法,让书中人物在追求飞翔的梦想的时候产生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人遵守着公序良俗,遵守着道德法则,成就了飞翔之梦,有的人则选错了方式,走偏了方向,给他人和自我造成了因扰甚至伤害,这样的对比读罢引人深思。当然,最后作者还是尽了最大努力,抚平了犯错人所造成的伤害,给作品一个比较完满的结局,这可能和作者女性平和温柔的性格有关,但也造成了作品厚度的薄弱,这是一个遗憾

“我还是有很多遗憾,毕竟这是我第一部长篇。”黎薇也这么说,我笑言:“遗憾,是所有文艺作品最后的定语。”不过,我喜欢这个遗憾,有时艺术作品中的升华和寄托,会成为一盏灯,给人间行路难的读者们一个微笑方向,这总比看了一部作品,让我们产生自虐心理要好得多。

写到这里,我恍然了,黎薇的这部小说,凝聚了她不想说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她把自己的梦想化作了这部作品,她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着一颗,渴望飞翔的心。[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