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小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湄公小檗 |
湄公小檗,(学名:Berberis mekongensisW. W. Smith)是小檗科,小檗属落叶灌木,高可达2米。枝棕灰色,幼枝初被短柔毛,茎刺三分叉,淡黄色,叶纸质,倒卵形或阔倒卵形,叶缘平展,全缘或每边具刺齿;伞形状总状花序,簇生,花梗无毛;花黄色;外萼片披针形,中萼片长圆状椭圆形,内萼片倒卵形,花瓣倒卵形,浆果长圆形、红色,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西藏。生于山坡阳处、山脚、冷杉或云杉林下及高山灌丛中。海拔3000-4000米。
基本内容
- 中文学名:湄公小檗
- 界 植物界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科 小檗科
- 种湄公小檗
- 拉丁学名 Berberis mekongensis W. W. Smith
- 门 被子植物门
- 目 毛莨目
- 属 小檗属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2米。枝棕灰色,具条棱,疏生黑色疣点,幼枝初被短柔毛,后变光滑无毛;茎刺三分叉,淡黄色,长1-2.5厘米,腹面具浅槽。叶纸质,倒卵形或阔倒卵形,长1.5-4.5厘米,宽1-2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楔形,上面深黄绿色,中脉和侧脉微隆起,背面具乳突,不被白粉,中脉和侧脉明显隆起,两面网脉显著,叶缘平展,全缘或每边具10-15刺齿;叶柄长3-10毫米。花序由6-12朵花组成伞形状总状花序,基部有数花簇生,长3-7厘米;花梗长4-15毫米,一般簇生花梗较长,无毛;花黄色;苞片长1-1.5毫米;萼片3轮,外萼片披针形,长约4毫米,宽约1.4毫米,中萼片长圆状椭圆形,长5-5.5毫米,宽2-3毫米,内萼片倒卵形,长6-6.5毫米,宽3.5-4毫米;花瓣倒卵形,长4-5毫米,宽2.5-3.5毫米,先端近急尖,锐裂,基部缢缩呈爪,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3.5毫米,药隔延伸,先端平截;胚珠2-4枚。浆果长圆形、红色,长8-10毫米,直径4-6毫米,顶端无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3000-4000米的山坡阳处、山脚、冷杉或云杉林下及高山灌丛中。[1]
分布范围
参考文献
- ↑ 四川攀西地区小檗属植物资源及利用价值,百度, 201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