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微生物学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湖北省微生物学会属于多学科、跨部门、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生物科学学术团体。前身是中国微生物学会武汉分会。由姚克方、杜公振、高尚荫、陈华癸等8位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1]筹建,于1952年11月9日正式成立。姚克方任理事长,杜公振任副理事长,当时有会员45人。
历史沿革
1961年,中国微生物学会武汉分会改称湖北省微生物学会,挂靠到原中国科学院武汉微生物研究所至今。
湖北省微生物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高尚荫,副理事长陈华癸、叶宗藩;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高尚荫,副理事长陈华癸;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高尚荫,副理事长蔡宜权、宋兆锚、李阜棣、刘恭植;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高尚荫,副理事长蔡宜权、宋兆锚、李阜棣、刘恭植、丁达明;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高尚荫,副理事长蔡宜权、陈秀珠、喻子牛;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蔡宜权,副理事长丁达明、陈秀珠;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何添福,副理事长彭珍荣、喻子牛、王家玲、陈秀珠;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何添福,副理事长彭珍荣、喻子牛、俞学峰、陈秀珠。
十年动乱期间学会被迫停止了活动。1977年恢复正常活动以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学会特别注重自身的组织、思想建设。按照会章规定,积极发展会员,不断扩大队伍,拓宽学会活动范围,使学会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的纽带和桥梁,团结广大科技人员,更好地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
学会现任理事长张先恩,副理事长彭珍荣、喻子牛、郑岳臣、俞学峰。目前学会有正式会员1500余人,其中500余人是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会员主要来自湖北地区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医疗卫生、厂矿企业等50多个单位。学会在1961年下设工业、土壤、医学、病毒四个学组,目前发展为病毒学、医学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真菌学[2]、分析微生物学、畜牧兽医微生物学八个专业委员会,以及学会办公室、学术工作委员会、科技咨询开发工作委员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等四个办事机构。
开展学术活动是学会的基本任务。50年来,学会组织了学术交流近200次,参加人数达8000余人次。邀请了美、英、法、日等20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来汉讲学,内容涉及医学、病毒、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防治等各个方面,促进了国际学术交往,扩大了我会的国际影响。目前湖北省微生物学会所属会员在农业微生物学、杀虫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分析微生物学和病毒学等领域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1979年以来,在中国微生物学会指导下,学会根据湖北省、武汉市科协要求,结合自身优势,为科技兴鄂、为提高全民素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举办各种培训班70多次,参加人数达6000余人;为会员单位和乡镇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经济效益达几百万元;组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效果显着;举办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组织科学家对湖北、武汉地区发酵工业、生物医药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科学考察,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兄弟学会联手为鄂南山区经济献计献策;上街、下基层进行科普宣传、科普教育等活动。这些工作均得到省、市科协和中国微生物学会的支持,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
所获荣誉
连续多年被湖北省、武汉市科协授予先进学会称号,1995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先进学会称号。
2022年8月,湖北省微生物学会被授予“湖北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视频
湖北省微生物学会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第一代病毒学家,一生救人无数,研制出各种疫苗,61自杀 ,搜狐,2022-08-18
- ↑ 探访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众里寻“菌”千百度,搜狐,201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