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湖北網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湖北網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湖北網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處於長江中下游南岸,長江與富水交匯的三角地帶,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境內。地處東徑115°14′00″至115°25′42″、北緯29°45′11″至29°56′38″之間。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網湖濕地生態系統,總面積20495hm2。2006年8月21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網湖濕地升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湖北網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節性季風氣候

類 型:網湖濕地生態系統

地理位置: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境內

占地面積:20495hm2

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黑鸛、白鶴等

歷史沿革

999年,網湖濕地被列入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為華中重要濕地。

2001年6月25日,陽新縣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縣級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

2004年3月13日,黃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批准升級為市級自然保護區。

2004年8月8日,黃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黃石市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2006年8月2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網湖濕地升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位置面積

湖北網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處於長江中下游南岸,長江與富水交匯的三角地帶。位於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境內,地處東徑115 °14′00″至115°25′42″、北緯29°45′11″至29°56′38″之間,東連富池鎮而臨長江,與武穴市隔江相望;南接楓林鎮和木港鎮,與江西省九江市瑞昌縣接壤;西鄰興國鎮,緊挨縣城城區;北與綜合管理區、陶港鎮和半壁山管理區接壤。總面積20495hm2。

保護對象

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網湖濕地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特別是東方白鸛、黑鸛、白鶴3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小天鵝、白額雁、白頭鷂、灰鶴等29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及鴻雁的棲息地;冬候鳥和夏候鳥的棲息繁殖地以及中華絹絲麗蚌天然養殖區。

自然條件

湖泊

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內主要由網湖和朱婆湖組成,核心區四周中小型湖泊星羅棋布,東有王港湖、楊賽湖和新湖,南邊從東到西依次有夾節湖、大坡湖、小坡湖、神靈湖、吳家曬湖、下羊湖、小賽湖、絨湖、牛湖、下西湖、中西湖和朱家義湖,西北有賽橋湖、道士湖和下司湖,緊靠良薦湖,北有碧山湖。在西邊的緩衝區還有紅星塘和東風塘,寶塔湖、和十里湖內的精養魚池眾多,區外還有石灰賽湖等湖泊群。

水系

按天然分水,保護區隸屬富河水系,直接承受周邊河流來水。主要有四大河流,即富河、良薦河、樟橋河和清江河。

富水:從保護區中央穿過流入長江,發源於通山、崇陽、修水縣交界處三界尖通山一側,匯於富水水庫,從富水起至富池口入長江,全長196公里,總落差613m,河寬從堤岸到堤岸,最寬處約1000m,最窄處為300m左右。

長樂源河:進保護區為良薦河,總長38.2公里,流域面積293.3平方公里,在保護區內長15 km,發源於錫瓶山、父子山南麓,流經三宮殿、石家大橋、潘家大橋處,於柏樹下、喉嚨嘴之間入良薦湖,復往東入賽橋湖,會盛家嘴與碧山湖來水後,出賽橋口入網湖,又接納向錄張、大眾山、黃金山方向的來水,往南匯入網湖,出富河。

樟橋河:發源於瑞昌市大德垴,入陽新境後,稱干港,流經皮家山、樟橋、港下壠後,在黃橋畈北納瑞昌市下灣來水,再經小坡塘、夾節湖入朱婆湖。

清江河:又名冷水源河,發源於瑞昌市境內,流經何月朗、外倉下等處,接納楊柳井、大沿沖方向來水,過湖田畈、石田驛後,過牛湖,入絨湖,至龍下水處入富河。

網湖

網湖總面積7265 hm2,網湖水系總承雨面積70000hm2。為保護區的核心區之一。每年夏季,網湖受長江漲水,富河洪水的頂托或倒灌和降水內漬,由於降水內漬和江洪倒灌,網湖地區的溝渠河道便和湖區連成一片汪洋,面積可達6801.47hm2(水深6-7m),據陽新縣水文站測定,網湖最高水位為22.5m,最低水位為13.2m,平均水位15.5m,平均水深3.51m。而在秋、冬及早春枯水季節,隨着湖水排河,部分地方露出地表,水面約3800 hm2(水深0.5-3m)的水面(占平水期湖水面積的74%),其餘部分則形成了大片的泥濘沼澤草甸,構成了淺湖-沼澤-草甸、丘陵相連續的濕地生態系統。網湖承雨面積35000 hm2,湖泊容量為27300萬立方米,占陽新縣主要水系地表水資源總量(230000萬立方米)的10%,不含年過境客水量160000萬立方米。

富河水系湖泊眾多,在分洪道兩岸現有網湖、朱婆湖未被圍墾成農田,仍為常年積水湖泊群。建國初期,當網湖水位21.5m時,湖泊連接五里湖、十里湖、牧羊湖、百煞湖等百十來個湖泊,總面積為400多km2,相應容積5億立方米,湖底高程7.3m;朱婆湖水位20m時,湖泊面積為18km2,湖底高程12.3m;賽橋湖水位21m時,湖泊面積為3.3km2。到80年代,保持與建國初期相差無幾。2001年調查統計,網湖在枯水期,水位15m時,水深0.7m,湖泊面積4.3km2;在豐水期,水位24m時,水深7m,湖泊面積20km2;在平水期,水位22m時,水深3m,湖泊面積12.15km2。石灰寨湖在枯水期,水位15m時,水深1m,湖泊面積4.3km2;在豐水期,水位24m時,水深5m,湖泊面積15.3km2;在平水期,水位23m時,水深2m,湖泊面積3.3km2。絨湖在枯水期,水位20m時,水深1m,湖泊面積1.7km2;在豐水期,水位24m時,水深5 m,湖泊面積3km2;在平水期,水位22m時,水深3m,湖泊面積1km2。

水質

從總體看來,湖泊水體理化性質基本與天然狀態下一致,湖泊水質良好,水體透明度1.3m,pH值在6.3--6.8之間,電導率波動在220-309微西門子/cm之間,溶氧量變動在7.2--12.3mg/1之間,平均為9.27 mg/l,化學耗氧量為7.50 mg/l,礦化度在146--240.67 mg/l之間,平均為189.52 mg/l。

地質地貌

湖北網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幕阜山脈向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系富河與長江交匯處的匯水區,主要由網湖、朱婆湖、寶塔湖、絨湖、賽橋湖、良薦湖、石灰賽湖、下羊湖等湖泊組成。地貌上屬於泥砂沉積形成的永久性內陸淡水湖泊,組成物質為河湖沉積物,系因地質運動、泥砂沉積,經圍堤改造而形成。湖泊湖底海拔為7.3m。解放以前,每逢泛水季節,湖面周逾百餘里,秋冬之際,水位下落,各湖始分,統稱為泛區水系。建國後,由於泛水區修築堤壩、圍湖造田等活動,各湖便形成封閉型水體,水陸面積相對穩定。網湖、朱婆湖和絨湖三湖緊緊相連,僅一河堤之隔,湖水經富河匯合流入長江。

網湖南面為石灰質構造的低山,沿湖岸分布,最高海拔為439.5m。地質地層由奧陶系寒武紀形成,屬寶塔組,為淺灰色,中厚層龜裂紋灰岩與泥質灰岩,或與生物碎屑灰岩互層。網湖北面為砂頁岩、礫岩、第四紀紅土,由山地侵蝕堆積形成的丘陵崗地,按長條形土崗和寬窄不等的溝坳相間排列,呈樹枝狀向湖心傾斜延伸,形成岬灣形湖岸,最高海拔為355m。

整個保護區形成南北高,東西低的峽狀湖區。保護區地層從寒武系中一上統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以古生界較發育。中生界以下三選統大冶群為主,常與古生界地層相伴出露,組成向斜構造軸部。

寒武係為最老地層。只有中一上統出露,由一套海相含鎂碳酸岩鹽組成。分布富水-鳳凰咀一帶。按岩性可劃分為三個岩性段。寒武系有可供煉金屬鎂及作熔劑用的白雲岩礦床(點)及蝕變型金礦點。區內奧陶系發育比較完整,出露面積小,但露頭良好,層序清楚,並與寒武系相伴出露.組成背斜翼部地層。奧陶系有蝕變型金、銅等礦(化)點和石灰岩礦產分布。志留系地層是區內分布較廣的一個地層單位,出露於富水等地區,多呈東西走向,組成背斜的軸部及翼部.在地貌上多形成低山、丘陵或壠崗地形。志留系中統底部有磷礦點分布,泥盒系常與志留系地層相伴出露,多呈條帶狀延伸,為一套河流相碎屑沉積,主要由灰白色中~厚層狀石英砂岩,石英岩狀砂岩及不穩定的石英礫岩組成。石炭系地層一般露頭較好,化石豐富。二迭系在區內二迭系分布較廣,出露良好,含有煤及硫鐵礦地層。三迭系地層在區內分布較廣,表現為一套淺海相碳酸鹽岩沉積地層,有白雲岩、石灰岩礦產分布.侏羅系和第三系-白堊系地層分布較小,露頭孤零。第四系在保護區內分布較廣,為一套坡積、沖積和沖洪積的鬆散堆積物。按其成因類型包括殘坡積、沖積、洪積、湖積沖積類型。

濕地範圍

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0495hm2,其中核心區6886hm2,緩衝區4593 hm,實驗區9016hm2。

區內主要湖泊有網湖、朱婆湖、下羊湖、絨湖、楊賽湖、夾節湖、賽橋湖、寶塔湖、西湖等。保護區範圍包括陶港鎮的陶港村、碧莊村、龍門村、向祿村、居委會、青龍村、網湖村,富池鎮的富池村、港下村、豐山村、居委會,興國鎮的勝利村、寶塔村,工業園區的大垴村,木港鎮的宋山村、賀洞村,楓林鎮的宋新村、南城村、大畈村、坡山村,半壁山管理區的五爪嘴大隊,綜合管理區的新塘大隊和水產大隊。

自然資源

動物

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有濕地維管束植物591種,有浮游植物47種,有浮遊動物34種,底棲動物30種,脊椎動物314種,其中鳥類173種。中國鳥類6個生活型在保護區均有分布。

底棲動物

保護區底棲動物有30種,其中軟體動物中腹足類10種、瓣腮類7種,環節動物5種,節肢動物7種,線蟲動物僅有1種。優勢種主要為水絲蚓和河蜆。中華絹絲麗蚌(Lamprotula fibrosa Heude)是網湖重要的水生生物資源,屬瓣鰓綱(Lamellibranchia)古異齒亞綱(Palaeoheterodonta)蚌目(Unionoida)蚌科(Unionidae)。

浮遊動物

浮遊動物有4大類34種。其中原生動物9種,輪蟲類17種、枝角類7種、橈足類1種(廣布中劍水蚤)。

魚類

保護區現有魚類共計74種,分別隸屬於9目15科53屬,常見種類30種, 其中,省級保護種類2種,分別為鯮(Luciobrama macrocephalus)和䲘(Ochetobius elongatus)。包括鯉形目、鯰形目、合鰓目、鱸形目、鰻鱺目、鯡形目、鮭形目、鱂形目和針魚目,其中鯉科包括魚丹亞科、雅羅魚亞科、鰱亞科、鯝亞科、鰟鮍亞科、鮊亞科、鮈亞科和鯉亞科共57種,占總種數的77.0%;塘鱧科和鮨科各2種,分別占2.7%;鯰科、鱨科、合鰓魚科、鰕虎魚科、鰻鱺科、鯷科、銀魚科、青鱂科、鱵科、鱧科、刺鰍科各1種,分別占總種數的1.4%。魚類的組成以湖區土著性魚類為主,人工放養魚種也占一定比例。種群數量較大的種類有泥鰍、草魚、鱤、鱅、鰱、鯉魚、鯽魚、黃桑、烏鱧、黃鱔等。數量較多的種類有青魚、鯿、三角魴、大眼鱖、刺鰍等。

兩棲類

兩棲動物有1目6科14種。其中蛙科6種,樹蛙科3種,雨蛙科2種,鋤足蟾科、蟾蜍科、姬蛙科各1種,省級保護的有6種,即中華蟾蜍、黑斑蛙、澤蛙、飾紋姬蛙等。

爬行類

爬行動物有3目8科19種。其中游蛇科7種,石龍子科5種,龜科2種,平胸龜科、鱉科、壁虎科、蜥蜴科、眼鏡蛇科各1種。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種。

鳥類

保護區內鳥類有167種,隸屬16目39科,占全國鳥類總種數1329種的12.6%,占湖北省鳥類總種數456種的36.6%,屬東洋界區系成分。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鳥類有30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東方白鸛、黑鸛、白鶴3種,國家II級保護動物有小天鵝、白琵鷺、白頭鷂、鴛鴦等27種。另省級保護鳥類有豆雁、小白額雁、綠頭鴨等45種。在《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動物名錄》中,網湖濕地內共有118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鳥類共有29種,其中被列入該公約附錄I的有2種、附錄II的有20種、附錄III的鳥類有7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有9種,其中,瀕危物種2種、稀有物種1種、易危物種5種、不定物種1種。列入《中日候鳥協定》附錄中的鳥類有72種。列入《中澳候鳥協定》附錄中的鳥類有24種。按季節型分留鳥54種,冬候鳥55種,夏候鳥41種,旅鳥17種。按區系組成分古北界種類85種,東洋界種類57種,廣布種25種。按生活型分(我國鳥類6個生活型都有分布):游禽類(Natatores)31種(鸊鷉目2種、鵜形目1種、雁形目21種、鸌形目1種、鷗形目6種),涉禽類(Gallatores)47種(鸛形目15種、鶴形目7種、鴴形目25種),陸禽類(Terrestores)8種(雞形目5種、鴿形目3種),攀禽類(Scansores)10種(鵑形目4種、佛法僧目5種、鴷形目1種),猛禽類(Raptaores)18種(其中隼形目猛禽11種、鴞形目猛禽7種),鳴禽類(Passeres)53種。

獸類

獸類25種,隸屬7目10科25屬。其中按科目分,齧齒目9種,翼手目7種,食肉目4種,兔形目2種,食肉目、鱗甲目和偶蹄目各1種;按區系分,廣布種3種,東洋種16種,古北種6種。獸類資源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種,即穿山甲、水獺;省級保護動物有豬獾、狗獾、豪豬、小麂和華南兔5種,國家三有動物有刺蝟、豬獾、狗獾等8種。

植物

浮游植物   

保護區有浮游植物47種,隸屬5門46屬。其中藍藻門19屬19種;綠藻門12屬12種;金藻門2屬2種;裸藻門1屬1種;硅藻門12屬13種。藻類以隱藻、直鏈藻、異極硅藻和放射硅藻為優勢種。團藻、水綿和顫藻為常見種類。浮游植物的密度405.6×104 cell/L,生物量1.9315mg/L。魚類易消化的種類占68%以上。

維管束植物   

保護區共有濕地維管束植物591種,隸屬141科388屬。其中,蕨類植物21科31屬50種,分別占湖北蕨類植物科、屬、種總數的50.0%、29.8%、11.9%;種子植物共120科、357屬、541種,分別占全省地60.3%、11.6%和9.6%,其中,裸子植物4科10屬13種;被子植物116科347屬528種。

植被

保護區自然植被類型劃分4級,9個植被型,29個群系。4級:針葉林、闊葉林、灌叢和灌草叢、沼澤和水生植被。9個植被型:暖性常綠針葉林、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竹林、灌叢、灌草叢、挺水水生植物、浮水水生植物、沉水水生植物。29個群系:馬尾松林(Form. Pinus massoniana)、柏木林(Form . Cupressus funebris)、青岡林(Form.Cyclobalanopsis glauca)、檵木、馬尾松混交林、水竹林(Form.Phyllostachys congesta)、毛竹林(Form. Phyllostachys puoescens)、桂竹林(Form.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檵木灌叢(Form.Loropetalum chinense)、鹽膚木灌叢(Form.Rhus chinensis)、五節芒灌草叢(Form.Miscanthus floridulus)、荻灌草叢(Form. 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狗牙根灌草叢(Form. Cynodon dactylon)、香絲草灌草叢(Form. Conyza bonariensis)、黃花蒿灌草叢(Form. Artemisia annus)、艾蒿灌草叢(Form. Artemisia argyi)、水蓼群落(Form. Polygonum hydropiper)、菰群落(Form. Ziaznia latifolia)、菱群落(Form. Trapa maximowiczii Korsh. )、蓮、芡群落(Form. Nelumbo nucifera, Trapa bicornis)、苦草群落(Form. Potamogeton distinctus)、眼子菜、黑藻、金魚藻群落(Form. Vallisneria natans 〈Lour.〉Hara, Hydrilla verticillata 〈L.f.〉Royle, Ceratophyllum demersum L. )。人工植被分3級,10群系。3級:經濟林、用材林、防護林。10群系:油茶林(Form.Vernicia fordii)、烏桕林(Form.Camellia oleifera)、油桐林(Form.Sapium sebiferum)、茶林(Form.Camellia sinensis)、桑樹林(Form.Morus alba)、杉木林(Form. Cunninghamia lanceolata)、濕地松、火炬松林(Form.Pinus elliottii,Pinus taeda)、樟樹林(Form. Cinnamomum camphora)、梧桐林(Form. Firmiana platanifolia)、意楊林(Form. Populus wilsonii Schneid)。

植物區系特點   

一是種類豐富,成分複雜。全區種子植物共有120科,357屬,541種(包括種下分類群),本區系共有15種區系成分,各種地理成分相互滲透,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具有複雜性。二是植物區系具明顯的溫帶性質,並含有較豐富的熱帶成分。保護區特殊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使溫帶性質的屬達177,占總屬數的49.6%,熱帶性質的屬為133,占全總屬數的37.0%,是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植物區系重要的交匯地區。三是獨具特色的古樟樹群落。保護區的周邊山嶺林地以及附近村落,分布有大面積的古樟樹群。群落數目多,古樹樹齡長,有的樹齡達200年以上,這在我省乃至全國都是罕見的,是保護區的一大特色。

地位價值

網湖濕地地處華中湖泊濕地群,是典型的具有湖泊、沼澤和森林的複合生態系統,又是熱帶向寒帶過渡的地帶,是東西、南北物種的集匯區。網湖濕地是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植物區系重要的交匯地區,植物分布上具有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各類植物。

網湖濕地分布有豐富的極危、瀕危、易危物種和國家Ⅰ、II級保護動物。其中,國家二級保護獸類有穿山甲、水獺2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的有1種、附錄III有1種;有國家I級保護鳥類有東方白鸛、黑鸛、白鶴3種,國家II級保護鳥類有小天鵝、白琵鷺、白頭鷂、鴛鴦等27種。省級保護鳥類有豆雁、小白額雁、綠頭鴨等45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的有2種、附錄II的有18種、附錄III的鳥類有7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種2種、稀有種1種、易危種5種、不定物種1種。東方白鸛黑鸛豆雁小天鵝白琵鷺白額雁鴻雁等種群數量達到或超過了全球飛遷線路上水鳥數量1%的標準,具有國際重要意義。[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