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汤玛斯·巴克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巴克礼,来源:公共领域, 维基共享资源

巴克礼白话字:Pa-khek-lé, Thomas Barclay,1849年11月21日-1935年10月5日),英国苏格兰传教士。在19世纪末至台湾传教近60年,创设了台南神学校、罗马字白话字印馆,和创办台湾第一份报纸《台湾府城教会报》。

经历

1849年出生于英国格拉斯哥,出身教会家庭,父亲经商,同时也在教会担任长老;1865年,巴克礼立誓奉献传教事业,像爱丁堡海外布道委员会申请至中国传教;在1869年进入苏格兰自由教会神学院就读,毕业后赴德国莱比锡大学一年;在1874年12月抵达厦门开始学习闽南语,1875年6月来台湾,成为英国长老教会第5位来台的牧师,并向高雄李庥(Hugh Ritchie)学习传教,1876年他从高雄转移到台南传教,并于1877年将高雄和台南两所传教所合并为一;1880年创立台南神学校(今台南神学院前身),共收15名学生,巴克礼担任校长;1881年他利用回英度假时,到当地印刷厂学习印刷术,1884年回台盖了新的印刷厂,称为聚珍堂,俗称新楼书房;1885年他正式发行《台湾府城教会报》,以罗马拼音闽南语[1]。同年7月发生二仑事件,在二仑的庄民对信徒建教堂群起攻击,巴克礼受派赴二仑解决,在聚会时数十名青年包围教堂侮辱信徒,并以粪便泼得巴克礼全身他却温和的对暴徒说:“朋友,你们这样做太可惜,把它用在田里稻子会长得更好。[2]

1892年11月8日与同是苏格兰人的护士以利沙伯(Elisabeth Christie)结婚,1893年两人一起到台湾继续传教工作[2]

1895年日军攻台时,台南城内重要人士决定与日军交涉,发起和谈的蔡梦熊兄弟找到与英国方面友好的同学许廷光,前去与英国领事胡力墙交涉,但胡力墙表示自己有官方身分不便出面,请他们去找长老教会宣教师,因此辗转找上了巴克礼,巴克礼要求请求者自己写下要跟日军说明的“公禀帖”(请愿书),和宋忠坚牧师及城内重要人士在内的一行人拿著英国国旗、灯笼、唱著圣歌走向日军营区,向乃木希典的交涉,使日军和平入城,并且保住府城人民的生命安全[3]

1919年6月25日,他因重译白话字新约圣经,而获母校格拉斯哥大学颁赠荣誉神学博士学位,1918年被英国圣经公会任命为荣誉终身总裁,1930年他再度完成旧约白话字圣经之翻译。1934年巴克礼在台退休,1935年10月5日,因溢血病病逝新楼医院,享年86岁,安葬于台南市郊三分子的基督教公墓[4]

纪念

在台南市的编号18号公园,为纪念英籍巴克礼牧师而命名巴克礼纪念公园,邻近的南北向道路也命名“巴克礼路”,是台南市区第一条以外国人名字命名的道路[5]

影片

台湾生命力~献身台湾一甲子 - 巴克礼

参考文献

  1. 庄永明. 正港台湾人. 远流 . 2000: 39–40. 
  2. 2.0 2.1 苏文魁. 埋骨异乡两地的巴克礼牧师夫妇. 赖永祥长老史料库. 
  3. 《聚珍台湾专栏》那一夜,为台南解围的巴克礼. 芋传媒. 2018-10-20. 
  4. 卢俊义. 记巴克礼牧师逝世五十周年. 赖永祥长老史料库. 1985-10-06. 
  5. 蔡文居. 〈南部〉“巴克礼路” 南市首条外国人名字命名. 自由时报 . 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