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湯若望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湯若望案又称康熙历狱,此案发生于清朝1659年至1665年间,是由钦天监官杨光先等人发难,矛头直指汤若望等耶稣传教士。杨光先控告汤若望等传教士有三大罪状:(一)潜谋造反,(二)邪说惑众,(三)历法荒谬。

圣经古译本是指在基督时代前几个世纪的旧约译本[1]。希伯来文古抄本十分稀少,古译文能帮助我们认识古代的希伯来文经文,它们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犹太教及基督教的信仰之所以流传广泛,译本是功不可抹的[2]

简介

杨光先将汤若望写的许多书诬为妖言惑众,并罗列“新法十谬”指斥汤若望西洋新历法的种种错误,更为厉害的是提出由于新历法使吉时凶时倒置,造成了严重后果:尤其是选择顺治帝皇太子亲王的葬期误用洪范五行,山向年月俱犯忌杀,事犯重大(顺治十五年,荣亲王病死,两年后,其生母董鄂妃也病逝,又136天后,顺治帝也驾崩)。

1661年,顺治皇帝病逝,八岁的康熙皇帝登基,年幼尚未亲政,辅政大臣鳌拜等一直以来反对西洋学说,不满外邦人参议朝政,敌视传教士。于是杨光先伙同鳌拜等陷害汤若望等传教士。1664年(康熙三年)9月26日,清廷会审汤若望,以及钦天监官员。当时汤若望已经73岁,久已瘫痪重病在身、言语不清,只能由南怀仁代言。

同年冬天,鳌拜废除新历,逮捕汤若望和南怀仁等传教士。翌年3月16日,廷议将钦天监监正汤若望、钦天监官员刻漏科杜如预、五官挈壶正杨弘量、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发、冬官正朱光显以及中官正刘有泰等皆凌迟处死。

按照判决,次年汤若望应凌迟处死。但不久天上出现被古人认为不祥之兆的彗星。接着京城又突然发生了大地震,“且一连地震三日,人皆露宿,惴惴不安。”皇宫在地震中遭到破坏,而且有宫殿着火。清统治者视其为上天示警,正所谓“天垂象,示吉凶,圣人则之”。不久以后获孝庄太皇太后懿旨释放汤若望:“汤若望向为先帝所信任,礼待极隆,尔等欲置之死地耶?”汤若望因此得以获释免死。钦天监官员杜如预、杨宏量免死,但是李祖白等五人依然被斩(一说被绞刑 )。

康熙帝亲政后,决定平反该案。

视频

湯若望案 相关视频

海伦娜-费舍尔现场演绎天主教最经典的歌曲之一《圣母颂》
圣母大学:天主教大学的皇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