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湿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湿粉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湿粉即粉底乳液,亦称粉底蜜、液体粉底,是美容化妆中常用的基础用品,可在美容化妆前作粉底用。用时要把粉扑沾湿,挤干水分,用微湿的粉扑擦粉。一般用作化妆打底作用。是指用沾湿的游绵来使用的粉饼制品,由于此类粉饼在证用时地有清凉感,因此在夏季使用较多。

简介

中文名:湿粉

类别:美容化妆品

外文名:Wet powder

基本信息

湿粉是指用沾湿的游绵来使用的粉饼制品,由于此类粉饼在证用时地有清凉感,因此在夏季使用较多。配方师经常在此类产品配方中加入一些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在用水混合使用时,粉饼表层会成为乳化状态,这样会使皮肤感觉到--种涂奶油似的柔软及调和感。这是在使用传统的干用粉饼时所没有的。用时要把粉扑沾湿,挤干水分,用微湿的粉扑擦粉。

将配方中要用的粉体原料事先经过疏水处理后,再加入产品中,也就使产品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这样在湿用时粉饼就不再会结块了,而且它在施用后不易脱落,也不会被汗水冲掉。使用预处理过的疏水性粉体原料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提高产品的油润性及安全性。在这里疏水处理也即亲油处理,粉体由原料来的亲水性改为亲油性,配方中油脂原料可达15%以上,提高其润肤性。

历史发展

唐宋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

据史料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后宫杨贵妃姐妹的脂粉经费高达百万银两。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术》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比如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十六世纪中期欧洲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面容成为宫廷舞会上的摩登话题,大臣们都在悄声议论,陛下的脸何以变得如此匀白。事实上,事事敢为人先的英国女王已经在使用白铅(碳酸氢氧化铝)和白蜡的混合液来打造无瑕肌肤。从那以后,这个秘密从王室流传到民间,使用白铅和白蜡混合而成的粉底,成为17世纪法国上流社会女性的身份标志。

十八世纪末期

本和韩国的宫廷贵妇用白铅加上糯米、水银等混合物来做粉底,打造白色的妆容,使她们看起来像白色的年画娃娃。这种以白铅为主的粉底虽然制作简单,但均匀度和持久性都不好,过分死白,就像戴了面具一样。而且时间久了,白铅对皮肤的伤害性也显露出来,铅粉沉着使皮肤提前老化,毛孔越变越大,整张脸变得暗哑无光,十分吓人。

明治39年

资生堂第一个宣布“白色时代”的粉妆退位,并且于1906年推出了黄色与肤色的粉底。日本人认为,这样的粉底会给人高贵感,所以该粉底一经推出即被一抢而空。

20世纪60年代

BB霜早在6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起源于德国。研发的本意是用在医学美容上的技能性产品,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伤痕保养霜”,就是了提供给镭射治疗的人来使用的。目的是为了让敏感及受损的肌肤能有真实的保护感,保护、安定、舒缓脆弱肌肤。

2008年

第一款气垫类产品在韩国诞生,设计灵感来源于印章。气垫粉底将防晒霜、隔离以及粉底等底妆产品融入特殊的海绵中,然后装入粉饼盒形状的容器内,改变了原来用手或使用刷子涂抹粉底的方式。

产品功效

妆容打底,保湿,遮瑕等。主要适用于干性肌肤,它可以调整皮肤色调、修饰、掩盖皮肤表面的色斑疵瑕, 增加面部皮肤的质感,以达增白美容效果。

产品分类

湿粉可分为湿用型和干湿两用型。

使用方法

① 沾在约半面海绵上的粉底量大致够半个面部使用。用海绵在粉饼表面轻按1~2次,蘸上粉,先在单侧脸颊自内向外轻拍着涂抹开来。另一侧以同样方式涂抹。

② 用海绵从额头的中心部开始向着外侧涂抹开来。涂过额头后,将海绵顺势向下滑至鼻梁,上下滑动着涂抹整个鼻部。鼻翼两侧的细小部位也要仔细涂抹。

③ 涂抹脸部轮廓线,从耳前方朝着下巴方向轻轻地涂抹开来。

④ 鼻子下方、眼部和唇部周围用海绵轻轻按压着上妆。眼周部位很容易被遗忘,要注意,这部分不上粉会使眼部看起来暗淡无光。

⑤ 上完粉底之后,最后用手掌轻轻按压整个脸部。因为手上的湿度会让粉底与脸部皮肤更贴合,使得粉底持久不脱妆。

主要成分

湿粉的主要成分有硬脂酸、碱、可可亚油、羊毛油、甘油、酒精、离子水等组成。

注意事项

注意湿粉的粉扑保持干净。

在选择上要选择适合自己肤色的颜色。还有根据季节变化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湿粉。[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