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溪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溪荪(学名:Iris sanguinea Donn ex Horn.)是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斜伸,须根绳索状,灰白色,有皱缩的横纹。叶条形,中脉不明显。花茎光滑,实心,具1-2枚茎生叶;苞片3枚,膜质,绿色,披针形,内包含有2朵花;花天蓝色,直径6-7厘米;外花被裂片倒卵形,基部有黑褐色的网纹及黄色的斑纹,爪部楔形,内花被裂片直立,狭倒卵形。果实长卵状圆柱形,有6条明显的肋,成熟时自顶端向下开裂至1/3处。花期5-6月,果期7-9月。 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生长于沼泽地、湿草地或向阳坡地。 溪荪茎、叶可用作造纸原料。花大色浓、端庄秀雅、抗寒能力强、观赏价值高,同时又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根茎入药,清热解毒,捣烂外敷治疗疗疮肿毒,是一种集观赏、药用为一体且具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花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斜伸,残留老叶叶鞘纤维;具多数灰白色须根。叶宽线形,长20-70厘米,宽0.5-1.5厘米,基部鞘状,先端渐尖,无明显中脉。

花茎高40-50厘米,实心,具1-2枚茎生叶;苞片3,披针形,长约7厘米,绿色,膜质,先端渐尖;花2-3朵,蓝色,直径6-7厘米,花被管长约1厘米,花被片6,2轮排列,外花被片倒卵形,长约5厘米,宽约1厘米,基部有黑褐色的网纹及黄色斑纹,爪部楔形,无附属物,内花被裂片3,狭倒卵形,长约4厘米,宽约1.5厘米;雄蕊长约3厘米,花丝白色,具黄色花药,花柱分枝扁平,花瓣状,长约3.5厘米,先端裂片三角形,有细齿;子房三棱状柱形。蒴果三棱状圆柱形,长3.5厘米,直径1-1.5厘米,具6条纵肋,熟时由顶部开裂,花期6-7月,果期7-9月。 [1]

生长环境

溪荪生长于沼泽地、湿草地或向阳坡地。溪荪是鸢尾属植物中喜水湿的种类,根状茎可在零下30℃的冻土中越冬,有较强的抗病、抗寒及耐湿能力。

分布范围

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宁安、牡丹江、黑河、伊春、密山、嘉荫等市县)、吉林(洮南、前郭及长白山区的各市县)、辽宁(桓仁县)、内蒙古(海拉尔市、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赉特旗等)。

主要变种

中文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淡紫鸢尾 Irissanguineavar.violaceaMakino Makino,1929

繁殖方法

播种 溪荪播种在苗盘内进行,撒播或者条播均可,然后覆土2厘米,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溪荪种子采收后立即进行消毒及层积处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每隔12小时换1次水,持续3天,然后用6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6-8小时,沥干表面水分,放在用0.2%的高锰酸钾消毒过的细沙中混合拌匀,种子和沙的比例为1:3,混合后可装入种子袋,然后在0-5℃下处理60天后撒播到苗盘中。溪荪种子成熟后不能直接干藏,否则不出苗或者出苗率极低,采收后立即进行消毒和层积处理出苗率可以达到85%,播种后覆盖2厘米左右的细土并进行压实,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整齐度,实生苗2-3年开花。 分株 溪荪可以进行分株繁殖,通常每2-3年进行一次,可以在每年的4-5月或者10-11月进行,分割根茎时,每株应有2-3个芽,并将老残根茎剪去,以利于新根发根萌发,然后按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深度20厘米栽植。先将基肥施入坑中,略盖细土,然后栽植,栽后覆土4-5厘米,压实,浇透水。分株后生长旺盛,多年不进行分株的生长势减弱,开花数量少,花径小。分株法具有生长快、方法简便等优点,是溪荪繁殖中多采用的繁殖方式。[2]

多图

栽培技术

整地

栽植前必须将土地进行深翻,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保水保墒,打碎土块,将地整平,可施入充足的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使其与土壤充分混合。

苗期管理

生长初期从5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持续时间约为1-2个月,初期幼苗生长缓慢,叶面积逐渐增大,开始高生长,后期幼苗生长由缓慢逐渐加快。幼苗定植要掌握好株行距,保证幼苗分布均匀。当苗高5-10厘米时,根据情况喷0.2-0.3%的氮磷钾叶面肥,每周进行1次浇水和除草,保证幼苗正常生长,进入7月每周浇水2次。

移栽管护

露地栽植时,一般株行距为30厘米×40厘米,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并施入过磷酸钙和草木灰等含磷钾成分高的肥料作基肥,栽植后将根茎压紧,栽植后需浇透水。溪荪的生长旺盛期为6-8月,持续时间约为3个月,生长迅速,根系发达,形成了较完整的营养器官。生长旺盛期可追肥2次,每亩可追施尿素10-15千克、磷酸二铵5-10千克。栽植后及时中耕除草,清除杂草时勿伤根系,根据地面情况一般每周浇水1次,保证正常生长。夏季地表的高温高热会灼伤苗木,可每周浇水2次,早晚进行适量喷水。生长后期从10月上旬至11月初,苗生长快速下降。期间适当少灌,每周浇水1次。做好植株安全越冬的工作,初冬浇1次封冻水。 [3]

病虫防治

病害:从春季开始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是锈病,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7天喷1次,实行少量多次喷洒药剂。在栽植过程中,要及时摘除病叶,注意排水、通风。 虫害:主要是蛴螬、蚜虫等,蛴螬咬食根茎造成植株死亡,可用40%氧化乐果稀释1500倍进行喷洒防治。

主要价值

观赏

滨水驳岸:溪荪是鸢尾属植物中喜水湿的种类,可种植在水池、沼泽、湖(河)畔,不仅可以美化水岸,还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借助自然地形、地势,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株行距,错落有致地种植,也可以与灌木、地被植物和观赏草合理配置,丰富园林景观。 花坛花境:溪荪株型整齐,花大艳丽,可用作花坛、花境布置,弥补早春开花植物种类少,以及夏季花坛用花时冷色系花不足的遗憾。作为花境种植,既可以镶边,也可以与其他灌木和草本花卉搭配,进行分区域、重复种植。 其它应用:溪荪耐寒,耐湿,抗逆性强,适合在中国东北、西北、华北等严寒地区广泛种植。栽培管理简单,可丛植、片植,既可以应用在公园、广场、街道、坡地,也可在石间路旁、岩石园点缀种植。溪荪鸢尾花形奇特,花径大,花期长,容易与其它花材进行搭配,也是很好的切花素材。

药用

根状茎入药,清热解毒,捣烂外敷治疗疗疮肿毒,可治疗胃痛腹痛便秘食积等。

经济

茎、叶可用作造纸原料。[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