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滿江紅·和王實之韻送鄭伯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滿江紅·和王實之韻送鄭伯昌》是南宋詞人劉克莊的詞作,這是一首送別詞,上片既寫實景,亦含隱射;既怨自然界風雨無常,亦恨政壇上風雲多變。下片承「淒金石」之悲涼意緒,轉寫分別後作者自己的打算,並表達了對友人的期望。該詞既洋溢着個人情誼,又寄託了宏大的抱負,在擅寫離情別緒的宋詞中別具一格。

  • 作品名稱 ;滿江紅·和王實之韻送鄭伯昌
  • 創作年代 ;南宋
  • 作品體裁 ;詞
  • 作 者 ;劉克莊
  • 作品出處 :《全宋詞

作品原文

滿江紅①·和王實之韻送鄭伯昌

怪雨盲風,留不住江邊行色。煩問訊、冥鴻高士②,釣鰲詞客③。千百年傳吾輩語,二三子系斯文脈。聽王郎一曲玉簫聲,淒金石。

晞髮處④,怡山碧;垂釣處,滄溟白⑤。笑而今拙宦,他年遺直⑥。只願常留相見面,未宜輕屈平生膝。有狂談欲吐且休休,驚鄰壁。 [1]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系唐教坊曲。雙調九十三字,仄韻。一般多用入聲韻,為蘇、辛派詞人所愛用,南宋後始有平韻體。

②冥鴻:高飛的鴻雁,形容才士高絕塵俗。

③釣鰲(áo)詞客:化用《列子·湯問》典故,喻指志士仁人的豪放胸襟和驚天動地的壯舉。

④晞(xī)發:洗淨曬乾頭髮。出自屈原《九歌·少司命》「晞女發兮陽之阿」,形容閒居時期灑脫放浪的情趣。

⑤滄溟:大海。

⑥遺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之遺風。《左傳》昭公十四年: 「仲尼日:叔向,古之遺直也。」註: 「言叔向之直,有古人遺風。」

白話譯文

變幻莫測無常雨,南北東西不定風。風風雨雨留不住,江畔行客色匆匆。勞煩你捎個口信,捎給那鴻雁般高翔的志士;勞煩你轉達問候,問候那海濱釣鰲的詩翁。千百年後,人們會傳誦我輩今朝的話語;諸君數人,維繫着國家民族的文化傳統。聽見王郎這一曲動人的簫聲,連無情的金石也悽然變容。[2]

在我披散頭髮,沐浴陽光之處,秀麗的怡山聳着幾道青峰,在我垂下釣絲,享受寧靜之時,無邊的滄海白霧蒙蒙。別笑話我今日仕途坎坷,也許後世能洞察我抗直的初衷。但願諸君常相見,但願諸君人長久。輕易屈服不應當,平生緊要是操守。胸中憤懣起狂濤,一吐為快雷霆吼。隔牆有耳且莫談,為求免禍休開口。

創作背景

王實之、鄭伯昌,均是作者的好友。三人是福建同鄉,都有救國匡時的志向,因堅持正直操守而罷職閒居家鄉。淳祐八年(1248)三月,鄭伯昌被徵召至朝廷為官,他堅辭不起,改派為「近畿」(京城附近)地方官。此詞乃作者於送行時和王實之韻之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詞之開篇氣象宏大,作者借狂風驟雨、江面迷離之勢烘托友人此去風雨兼程的堅定以及送別之際惺惺相惜的依依離情。「怪雨盲風」,不僅是對送別場面的具體描寫,也是影射當時動盪、晦暗的政治環境。[3]

「煩問訊、冥鴻高士,釣鰲詞客」言明臨行前詞人對友人的信任與囑託。友人與詞人志存高遠、不肯趨炎附勢,自然廣為結交高潔之士,所要拜訪問訊的也是那些不為世俗所容的奇才高士。「千百年傳吾輩語,二三子系斯文脈」,作者化用孔子困於匡時「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之語,進一步讚頌友人的高才雄略,並指明其任重而道遠的濟世使命。

上片末兩句重述離別的現實場景。詞人極言王實之所奏的簫聲盪氣迴腸,與首句風雨之聲相呼應,營建起肅殺中見意氣飛揚的沉雄壯闊之境。惜別情感,無須淚水點染、反以淒動金石的簫聲烘托,詞人與友人的報國之心已然躍然紙上。

「晞髮處,怡山碧;垂釣處,滄溟白。」詞人回憶與友人貶謫賦閒期間醉心山水、睥睨天下的逍遙樂事。在青山碧水間濯洗頭髮,在白浪蒼茫間靜心垂釣,詞人與友人在山水間求得內心的平和與寧靜,對把持朝政的拙官愚吏不過是置之一哂而已。引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日希女發合陽之阿,更顯詞人與友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剛正不阿。

「笑而今拙宦,他年遺直」上承詞人回憶、下啟勸勉之辭。詞人在此着一「笑」字,頗有睥睨天下、超然物外之意。功名只如糞土,何妨化外逍遙,詞人堅信那些庸庸碌碌的「拙宦」必將在歷史長河的淘洗中被遺忘,而像自己和友人這樣忠心為國、德才兼備的賢良終將名垂青史。

臨行在即,詞人終於道出心中的期許與擔憂,全詞也由此步入高潮。「只願常留相見面,未宜輕屈平生膝。有狂談欲吐且休休,驚鄰壁。」詞人一方面期望友人保持氣節,不輕易摧眉折腰、一味迎合世俗趣味;另一方面又擔心友人的豪言壯語招致小人忌恨惹來殺身之禍。如此矛盾的心情,正是詞人對險惡世道的絕望、南宋江山的精忠以及對友人的深厚情誼這三重情感的交織,讓讀者真切感受到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一群有才情、有抱負的文人壯志難酬、滿腹辛酸的曲折心事。

全詞內容飽滿,不僅有對送別場面的描寫,也有對往事的追憶,更有對友人的臨行贈言。詞中成功地塑造了詞人與兩位友人的鮮明形象,傳達出南宋豪放派文人的一腔憂憤。

名家點評

復旦大學教授顧易生《古詩分類鑑賞系列3友誼篇:海內存知己》:這是一首送別詞,可是在劉克莊筆下卻一掃「榜徨歧路,兒女沾巾」的俗態,既洋溢着個人情誼,更歌頌了高尚的志向,寄託了宏大的抱負,在以訴說離情別緒擅場的宋詞中別具一格。

作者簡介

劉克莊(1187~1269年),字潛夫,號後村,蒲田(屬福建)人,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宋理宗淳祐中賜同進士出身,官龍圖閣直學士,卒諡文定。其作品數量豐富,內容涉及廣泛,晚年詩歌風格趨向於江西詩派,頗有辛棄疾之韻。著有《後村先生大全集》。 [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