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满湖鱼(朱光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满湖鱼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满湖鱼》中国当代作家朱光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满湖鱼

世界在变,无时无刻不在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当我仔细审视这个世界时,忽然发现我们丢掉了很多东西,天性中固有的安静,众生一体的关怀,以及安贫乐道的超然和恬淡,都随着时光的流失而丢掉了。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必然和归宿吗?显然不是,或许根本原因是我们把心丢掉了。我们的心攀缘已不知攀到哪里去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心去了哪里,或许我们根本就忽略了我们的真心,任由我们的妄心随意流浪。

食物的丰盛,让我们再也闻不到菜香;信息的发达,使我们迷失于信息的真假;微信拉进了距离,却拉不近亲情。时间都去哪儿了?既是感慨时间之快,也是描述生活的无奈。人生似一列永不停歇的火车,容不得人们停下思考。一切都快着,所有的人都忙着,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去了。这,真是一种生命的哀叹。

心,既然不见了,就得有人找回。而作家就是这个世界上找心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心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描摹着这个世界,揭示着生活的真善美,进而表达出生命的特定情感,他在抒写中,心回来了,变得空旷和澄明。

而我呢,却少有那种心,那种宁静致远的空灵。作品就多了逼仄和局促,水准便可想而知了。她像一个少女,本来五官端正,可没有一件像样的衣裳。或者他有点英俊,似一个浑身散发着青春气息的帅小伙,身上的西服也很笔挺,领带却打得像麻绳,出门时仓促间把布鞋穿上了。

文章从落款之日,应该就画上了句号,再议多少有点画蛇添足。后记也大抵如是。我在想,后记该算是一种寻心吧。寻找以前的心,寻找过去的时光,寻找当初那份执着和虔诚。佛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可我居然想找回当初的心,不知会不会是徒劳。即便是,也要寻,不然更迷失了。

我已迷失很久了,几十年光阴匆匆而过,无甚作为,先前那种胡乱涂鸦的狂热早已变成了今天空耗时光的寂寥。那时的心,充满了对文字变成铅字的向往,写不好字的手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常常颤抖,一个字一个字抄写到方格纸上,不厌其烦却又十分心烦。烦自己的字写不好,烦写了不大一会儿就疼痛,烦写着写着就写错了字,于是撕碎了重来。那是在离镇五十多里的乡下电站,没有商场超市,没有邮局电脑,外出一般是骑自行车。每每一篇稿子写好后,就骑车外出贴上八分钱的邮票,来回四个多小时。

到城里工作后,外在条件好了,电脑也有了,可我的心却不见了。我的心去了娱乐,去了饭局,也去了户外。更多时候,心去了网络聊天,去了丧志游戏,去了一种无所事事的昏沉和颓废。感谢那些编辑们,居然让那个昏沉者的汉字变成了铅字,让我感到意外,也顿生惭愧。幼稚的文字不应该有自知之明么?

小说《满湖鱼》写了寻鱼的心,他要找到那个鱼证明自己。一个钓不到大鱼的人对能钓到大鱼的人是羡慕的,唯有找到才能突破,提升自己的信心和价值。《到处是莲子》反映了思念者的心,只有伤偶的人才能体会那种心的真实,偶尔一个极细小的细节都能勾起某种回忆,除非生者的灵魂麻木,才会对逝者无动于衷。两篇小说多少都有生活的影子,只不过进行了夸大,结局不尽人意。

《漏子》也是一篇习作,起初的心想的是,通过单位上的小事,写出单位那种特定圈子的胶着,揭示出单位小圈子的尴尬和戏剧性。写着写着却成了一个片段似的东西。几篇小说中,我比较喜欢《我们的王婆儿真英勇》的开头部分,感觉有嚼劲儿,像啃骨头一样劲道。最让我感动的是《茅麓山挽歌》,很多次我看到最后跳进火里的一幕,都有种想流泪的感觉。

李来亨是李自成的孙子辈,当李自成战败被杀后,李来亨成了夔东十三家的首领,他与高夫人一道坚守在茅麓山抗击清军,用他的心抒写了坚贞不屈和铮铮铁骨。几年前,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等三兄弟驱车上了茅麓山,亲身见到了几百年前的炮台、瞭望哨等遗址。茅麓山位于湖北宜昌市兴山县境内,去的那天一场大雨将山势沐浴得越发俊朗,山脚下的一座小山上兴建了战场设施,也用文字记载了李来亨抗清的历史。山脚下,山洪爆发从狭沟里冲出,宛如千军万马奔腾不息,似在述说那段悲壮的战事。我知道,那座小山李来亨一定上去过,他一定知道那个要塞的重要,失去了它,茅麓山便失去了山下的屏障。

在过去简陋的交通条件下,总有一些人背井离乡,四海为家,征战奔忙,总有一种精神支撑,哪怕战死也毫不畏惧。李来亨和高夫人等是什么信念支撑他们走南闯北,经受了多少苦难,我们无法得知。当清军大军围困,粮草断绝,依然投入到大火中,舍身殉国,是怎样的一种悲壮。我想当时他们的心一定是坚定而刚毅的,是充满不屈和血性的。于是,我让他们跳入火中后,大雨倾盆而下,表达出一种上天的悲悯和怒吼。

梳理久远的心,我要感谢宜昌作家群的很多老师们,胡世全是我高中时的历史老师,是他对《满湖鱼》的首肯带给了我信心。还有甘茂华、李华章、温新阶老师们的熏陶,以及夷陵作家元辰、黄永久、林文凯等老师们的鼓励,让我在创作中不觉孤单。特别要感谢胞兄朱白丹多年的蛊惑及催促,让我如歌曲《白狐》所唱一样,在滚滚红尘中种下了爱的蛊,磕磕绊绊走到今天。

我知道,这盘菜还很欠火候,不是佐料使用不当,就是有的刀工不好或是方法不当。没办法,这厨师就这个样,您还能指望他作出什么山珍海味吗?

朱光华的《满湖鱼》与寻心道场

——在朱光华小说集《满湖鱼》分享会上的发言

很高兴出席国网夷陵区供电公司工会为“同台三兄弟,一门四作家”中老二朱光华举办的《满湖鱼》新书分享会。由衷地向重视职工成长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关心工人作家成长、从而走出朱白丹、朱光华两兄弟的国网夷陵区供电公司、水电公司领导表示敬意,没有你们的重视和帮助就没们他们今日的成就;向分享会主角朱光华表示热烈祝贺,几十年修心自学、业余,终于修成白天鹅,将内心的澄净亮丽和艺术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向参与分享会的青年俊才们表示赞赏和欣慰,你们的爱好和坚持才是公司和文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朱氏三兄弟从八十年代暂露夷陵文坛至今,一直在文学这方神圣的湖边坚守,著作甚多,声名远扬,多家文学刊物开辟“兄弟同台”专栏,刊发三兄弟的作品,成为全国罕见的文学奇葩。老大以《沧桑百湖》《走遍湖北》《走遍宜昌》三部长篇文化散文扛鼎夷陵文坛,成为在本地加入中国作协的首位作家,并作为中国水利文联代表团代表参加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老二不仅是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而且多次单独或与兄弟联名获得湖北楚天文艺奖、宜昌市文艺精品工程扶持奖,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老三和老大之女亦是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多有作品发表与获奖。这一沙坪文学现象、夷陵水电文学现象,给企业、家庭和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了成功的蓝本,足以载入湖北、宜昌、夷陵、中国水利、中国职工文学史册,引起盛世文化建设的深思和研究。沙坪电站与国网夷陵区供电公司足以因此而自豪。

朱氏三兄弟也是我的文友我的兄弟。八十年代以来,我和他们的交往从未间断,和他们一同成长进步,共同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一代人的夷陵文学。他们的人生经历、精神情操、创作成果我都比较熟悉。他们的酒席上有我的身影,他们的喜悦里有我的快乐,他们的忧郁里有我的忧郁,声音、文字和心绪交织在一起。最令我钦佩的是他们都坚守慈悲心怀和文化良知,正直为人,世风变换而本心不变,世事艰难而文学爱好的初心不变,且善于学习,文学修养不断提升,文学创作勤勤恳恳。

朱光华在本书后记中,提出“寻心”一词,他认为食物的丰富、信息的发达、大家都像火车一样永不停歇地奔向目标的时候,却把人性中固有的安静、众生一体的关怀以及安贫乐道的超然丢掉了。心既然不见了,就得找回来。“寻心”一词代表了他的人生理念和文学理念。这和《转型时期的湖北散文研究》一书评我的散文“人生路上的智慧寻觅”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以文学为修心道场,希望通过文学修心养心,把失去的人性美好找回来。我把文学当做修行悟道来寻觅自我完善的妙境。他从“寻心”理念出发,阐述了小说集中多篇小说“寻心”的寓意,使我们得以窥见作者内心的期待和激动。他感慨于憨头儿总想钓一条大鱼以获得自信和赞誉的人生坚守,感慨于根宝对亡妻思念至祥林嫂式的疯癫最后跌落河崖什么也不知晓了,感慨于李来亨的铁骨坚守和生命悲壮,遗憾于既往的创作仍然少有那种宁静致远的空灵。这些,是作者内心的自画像,也是解读《满湖鱼》了解朱光华的密钥。谭家尧教授的序,沿着后记的心理梳理,更为详尽揭开作品含义丰富的秘境,为我们阅读和欣赏作品指出路径。

文学直指人心,好作品直指人心,但非每个作家都明并能做到。许多人写着写着被欲望、名利吸引,迷失自我,丧失文学性,走进世俗好奇、时事解读、技巧炫耀的樊笼,作品不仅失去养心疗伤的社会功用,甚至成为新的污染。朱光华却能清醒地坚持下来,始终向往人性中固有的安静、众生一体的关怀以及安贫乐道的超然等宁静致远的空灵境界。这种体认,是成为作家的根基。坚持这种根基,就还有很大提升的可能。

《满湖鱼》摆到我们面前,作者和序者也给出了解读的密钥和路径,但是我们不一定能抵达作品的背后,明了作者希冀的宁静空远的审美境界。因为文学与哲学一样,更多地只是构建特定的生活情节、人物命运,提出问题,奇发读者自我思考,并不能给出固定答案,回答人心人性的具体问题。人皆自救自误,没有救世主和万能药。文学没有具体答案,却能启迪人自悟自救、自我觉醒。读《满湖鱼》当如是想。会心者见指知月,顿生明澈,积郁于心的问题迎刃而解;修养与取向不同者,或视而未见或适得其反或不知所云;修养甚高者还能从文本出发,生发更多联想,引申扩大文本的影响。所以“人上一百种种色色”“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那该如何寻求自悟自救的能力,步入阅读和写作的正道,成为第二个第三个朱光华呢

首先,要有好的心态,有基于热爱的自信。人生需要文学,文学也需要新生力量,自信我就是那一个,我可以终身挚爱,奋斗不已,写出可心可意的作品,但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提升品质完美自身。

其次,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决心。不只是文学要学,业务要学,生活技巧要学,优秀的经典文化更要学,通过各类优秀书籍的学习,把自己变成一个既能出色工作又能坚持写作的人,又红又专,文理兼通,博学多能,才是现代企业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第三,要转变思维,善于工作,善于学习,妥善处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适应多种思维多种角色的转换。无论本职工作或业余爱好,都需要上心上脑,长期关注,梳理知识和技能结构,提高效率,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第四,要静定自心。工作、学习、生活都有条有理地安排,抓紧可以利用的时间,不为浮躁的社会风气和纷纷攘攘的世俗欲望所诱惑,也不必为一时工作任务压头不能读书写作而焦心,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干好什么。只要长期关注了,内心的积累丰富了,有时间可以写作的时候,长期学习、关注的效力就会发挥出来。

第五,无论工作、爱好、生活,上正道都从学习经典开始。每一门学问和技术,每一种文章体裁,都有相应的经典理论、经典范文,读多了自然上路。

最后,要有钉子精神。长计划,短安排,挤时间,能读一章绝不读半章,能写一千字绝不只写一百字,积土成山,积水成河,积跬步而致千里。朱氏三兄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榜样就在身边,他们能你们照样能。

回到朱光华《满湖鱼》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验,我们最要学习的是不失本心的毅力、定力和文学大爱的情怀。他的工作经历、家庭状况我相信大家是了解的,他不是没有困难和不幸,不是没有压力和挫折,不是没有困惑与迷茫,但他能坚持不断地寻心、养心、疗心,坚强自我,校正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所以能穿越生活的工作的时间的重重壁障,跌倒再来,受伤再来,粉碎再来,终于长成一棵树,玉立文学之林,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艰难困苦,玉成于汝。我们只有深入了解他曾经经历的痛苦和多年如一日的努力,才能理解他现在具有的文学境界和文学精神,才能知道一个作家必须具有的那些人生资粮。

谢谢大家!

2022年4月17日星期日

在浸润书香 阅美四季

《满湖鱼》读书分享会上的发言

林文楷

首先要感谢国网夷陵区供电公司、夷陵区光源水电公司合力举办这次读书分享活动,感谢《满湖鱼》小说集的出版和作者朱光华先生,感谢主办单位的盛情邀请,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电话是昨天晚上才接到的,书这时才刚刚拿到手。前面,光华先生畅谈了作品的创作过程,听取了供电公司参加这次读书活动同仁们对《满湖鱼》小说集首篇的全文朗读,以及著名评论家元辰先生对本书的评介,感触良多。

光化先生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他是我的老友也是好友,我读过他很多作品,《满湖鱼》过去也阅读过,虽然时隔多年,但印象尚存,尽管如此,当我拿到作品集后,心里还是感到很兴奋。光华先生是夷陵水电人,长期在水电部门工作,他的创作是从水利开始的,是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是夷陵兄弟同台,一门四作家(朱氏三个兄弟和一个女儿)中国特有文化现象的重要成员。他创作历程长,涉猎面广,作品丰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写的都很好。我们的认识是我调到文联以后,过去是久闻其名不见其身。到文联后,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渐渐熟识且心灵相通。他为人低调,很热情,给我的获奖长篇小说《龙脉》写过评论,这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惊艳其评论的水评之高,曾评价他的评论比我的小说写得更到位,获奖的应该是他的评论而不是我的小说。这似乎扯的有些远了,还是紧扣主题,说说今天的感受谈点体会吧!

首先,我觉得区供电公司、区水电公司在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时,以赠收发行方式举办这个读书分享活动十分的好,很有意义。

知识是相通的,正如人心,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有着内在的相互联系,有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看似不搭界,其实是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可以触类旁通。我不是哲学家,从理论上说不清楚,可以举实例为证,如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大文学家鲁讯先生,起初是学矿业的,后改为医学,再后来为唤醒国人觉悟从文,而成为中国近当代文学界最有影响的人物,可以说我们很大程度上是在他的文学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从理到文,转换过来相对容易,其实不然,从文转理的大师依然不乏其人,记得有一位先生,我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了,是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高材生,他是学文的,原本想对历史研究有所建树,新中国成立后在清华大学,由于我们国家要搞原子弹,组织上要他改学物理(供电公司副总向隆文先生插话:是学历史的),按他自己的说法是过去一天物理也没学过,纯粹一张白纸,国家需要,他只好服从,后来成了两弹一星元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与水电,职工业余时间从事写作,看似与水电工作无关紧要,或者说压根就是两回事,有与无都无所谓,这只是一般人的肤浅认识。区供电公司、水电公司专门组职工开展读书活动,推介光华先生的作品,鼓励大家读自己作者的优秀作品,我认为在这方面与别人比明显是高出了一头。这种活动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对鼓励职工养成读书习惯,关心身边的事情,记录水电系统发生的事件,改善系统内部的人文环境,协调干部职工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职工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夷陵水电朱氏兄弟同台的产生,正是这种人文关怀效果取得,最现实的例证。

其二,回到《满湖鱼》本身,我觉得这本小说集也有几好。

题目好。 《满湖鱼》是一篇小说的题目,又是这部中短篇小说集的书名,它好就好在“满湖”,“满湖”两字带水,加上“鱼”,鱼是水中之物。“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光华先生是水利人,他是一尾水中之鱼,水利人言水利事,是水电系统的文学之鱼。“文学是时代的证词。”水电人的家国情怀,水电人的喜怒哀乐,水电系统所发生有生命意义的事件,需要用文学的形式表达,功在当今,留传后人。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的起点。光华先生是乐天溪镇上人,生在水边长在水边,参加工作后又从事水电,可以说对水有着比一般人更为深刻的感知和认识,喜怒哀乐寄情于水,有心思了在水边坐坐,有要说的话向水述说,心中的淤结也会随之化解,从事水电文学创作更是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水处下而不争,这也像他的性格,他行事低调,为人谦逊和蔼,从不张扬,比如今天的读书会,本来是他小说集出版的发行会,可以高调一番,可他硬是去掉了发行这一说,只是在大家力荐中用了分享二字,有好事与大家分享,自己成功了与大家分享。这是他的性格和修为,也是广大水电人的性格和修为。水是通透灵性的,滋育万物,润物无声,就如今天的读书分享会,供电公司的领导向总亲自来参加,水电公司的领导韩总亲自来参加,还有众多的青年文学爱好者,大家一道来分享喜悦,活动有声有色,按说这样的场合,两位领导最该发言讲话,可两位领导硬是不讲,完全当观众,把畅想喜悦的机会全给了作者和读者,滋润大家心灵启发大家心智作用大家感知,其巨大的作用尤如水之润物,“一切尽在不言中”。这种领导处下的风范也使我深受教育和感动。

光华先生在谈创作经历时,讲述《满湖鱼》小说的创作,当时他就在沙坪电站工作,其动念就是因了这座沙坪水库,因了自己母亲的不幸过早离世而沉浸于极大的痛苦之中,他怀念母亲,一个人默默地从水库的上游步行到下游,看着清静的湖水,游动的鱼儿犹似一个孤儿,触景生情伤感万分,从而产生灵感,何不写成小说?水给了他灵感,纵观《满湖鱼》小说集,除了本篇之外,《到处是莲子》《漏子》《教你三天会游泳》《长江大峡吕紫剑》等,都与水关联密切。水提纲揳领,统领全书,是这部小说集的灵魂。

构思好。构思好是说这篇代表性小说构思奇特。文学原于生活,我过去曾经读过这篇小说,今天听了他的创作谈再来读它,认识上就更进了一层,小说的表象讲的是一个钓鱼的故事,主人翁憨头儿因喜欢鱼,看别人钓鱼,想钓鱼,自己钓鱼,十来年又老是钓不到大鱼被人戏谑,而他又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他不服气,性格倔犟而执着,对生活充满希望,总想改变自己。如果顺着常理推测,小说的结尾应该是钓到一尾特大的鱼而成为皆大欢喜的喜剧,如果这样,也就没有什么好了,作者没有这样设计,他不按常理出牌,结局出乎意料,憨头儿不仅没有钓到一尾大鱼,而是预想的大鱼变成了一条被人丢弃水里的卫生巾。张爱玲说:“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蚤子。”热爱生活不等于生活的圆满,事物往往是背离人们的期望而不完满的,你努了很大的力不一定有你预想的结果,总有着这样那样的缺憾,这才是生活,这就是人生,我们努力作为,享受的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缺憾美。缺憾美才是美。缺憾美能激发人们不断追求不断进取和不断探索,这才有了生活的原动力,才是生命真正有趣有意义地方

小说中出现了五个人物,主人翁憨头儿,狗子,竹子和收网的王老头儿,还有娘。憨头儿是个悲剧性人物,憨厚朴实,受人嘲弄又心有不甘。狗子一直围绕在憨头主人翁周围,给小说作铺垫,竹子和王老头儿在关键的时候出来了一把,娘的出现不在现场只是提及。割猪草的竹子读者可以设想她是自己的邻里女孩,和自己青梅竹马,是心中的另一生活希望。娘没有正面出现,说明了作者对娘亲的深深眷念,暗示她永远回不了现实生活中来了,只能活在作者心底。收网的王老头去找过娘,大有他意,这不能用欺负和不怀好意简单地去理解作者的用意,从他的语气中可以看得出来,王老头对憨头儿有不在意的一面,又怀有一种莫名的爱和怜悯,这是人性之美,人性的善良之处。鱼、水、退去裤衩子下水游泳抓鱼,到卫生巾的出现,不难看出,作者构思另有深意,一条隐秘的线路藏在其中。母亲离已而去,心中充满悲伤和沉重,但生活还得继续,母亲伟大的,生命是神圣的,作者怀念母亲,他热爱生活崇拜生命,对生命进行歌曰礼赞,用生命的意识在解构生活的意义。这也就使作品更加据有了张力和欣赏价值。

描述好。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个基本功,小说与散文的区别更多地是靠描述,写好描述除构成情节外要靠语言,一篇小说尽管你的构思情节很好,如果表达不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到位,依然是不会成功的。光华先生这方面是很强的,前面参会的众多读者倾情朗读了《满湖鱼》原文,每人分读一个自然落段或几个自然断落,通篇声情并茂,整体效果超人的好,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作者语言功夫的了得,简明、通顺、得体、深刻,每节都紧扣读者心弦。

谭家尧先生是这么评价的,《满湖鱼》整个意境的造设局限在一湖之类,对憨头儿的心理刻画与对湖面的偶起的波澜形成原生态的逐梦效果的描写,让我想起了沈从文在《边城》中的翠翠。翠翠“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憨头儿的追求,不过是“对鱼有着极强的奢望”。前者塑造内心向上的形象,后者塑造内心追求初心的形象,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思想的原生态,追求的自然性。沈从文先生被誉世界乡土文学之父,谭家尧把朱光华与之相比,可见其描述语言的独特性。

光华先生语言的独特性,独就独在用乡村语言写乡村事,这种语言不是直接拿来,是千锤百炼加工过的。我们可以任意挑选一段出来看一看,“狗子见此情景很快脱了衣服,只留了条裤衩准备下水。一旁的憨头沉不住气了:'快下水捉啊!’狗子说:'再等会儿。’正说着,大鱼一个正转身,转了转,又潜入了深处,憨头儿气不过,说:'你咋不下去啊?’狗子不耐烦地讲:'你下去也不一定捉到。前两天竹子在河里捉一条受伤的鱼,还游了一截儿,鱼还不是跑啦!你以为蛮好捉?’憨头儿说:'你再不下水,我可就下啦!’”这是一个完整的段落,有环境描写,有事件陈述,有人物对话,有新人物引出,这众多的转换在无形中进行,整段干净利落一气呵成,且又表述清楚生动准确详略得当毫不拖泥带水,连一个多余的符号都没有,这充分展示了他对小说语言的驾驶能力。

说了这么多,该结束了。综上所述,借用谭家尧先生在序言中的一句话来作为我发言的结束语吧!“朱光华的小说集《满湖鱼》整体而言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1]

作者简介

朱光华,国网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职工,是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