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濱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濱蒿,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或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生於草原荒漠帶中的山坡,帶礫石或沙質的土地上,鹽鹼化的草甸中。國內外均有分布。植物的地上部分可供藥用,藥用成份含揮髮油和對羥基苯乙酮,綠原酸,咖啡酸。可治黃疸型肝炎,膽囊炎,小便不利,風癢瘡疥等症[1]。在蘇聯西西伯利亞,民間用以治癲癇。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或近一、二年生草本;植株有濃烈的香氣。主根單一,狹紡錘形、垂直,半木質或木質化;根狀莖粗短,直立,半木質或木質,常有細的營養枝,枝上密生葉。莖通常單生,稀2-3枚,高40-90(-130)厘米,紅褐色或褐色,有縱紋;常自下部開始分枝,枝長10-20厘米或更長,下部分枝開展,上部枝多斜上展;莖、枝幼時被灰白色或灰黃色絹質柔毛,以後脫落。基生葉與營養枝葉兩面被灰白色絹質柔毛。葉近形、長卵形,二至三回羽狀全裂,具長柄,花期葉凋謝;莖下部葉初時兩面密被灰白色或灰黃色略帶絹質的短柔毛,後毛脫落,葉長卵形或橢圓形,長1.5-3.5厘米,寬1-3厘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4枚,再次羽狀全裂,每側具小裂片1-2枚,小裂片狹線形,長3-5毫米,寬0.2-1毫米,不再分裂或具1-2枚小裂齒,葉柄長2-4厘米;中部葉初時兩面被短柔毛,後脫落,葉長圓形或長卵形,長1-2厘米,寬0.5-1.5厘米,一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具裂片2-3枚,不分裂或再3全裂,小裂片絲線形或為毛髮狀,長4-8毫米,寬0.2-0.3(-0.5 )毫米,多少彎曲;莖上部葉與分枝上葉及苞片葉3-5 全裂或不分裂。頭狀花序近球形,稀近卵球形,極多數,直徑1-1.5(-2)毫米,具極短梗或無梗,基部有線形的小苞葉,在分枝上偏向外側生長,並排成復總狀或複穗狀花序,而在莖上再組成大型、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草質、卵形,背面綠色、無毛,邊緣膜質,中、內層總苞片長卵形或橢圓形,半膜質;花序托小,凸起;雌花5一7朵,花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冠檐具2裂齒,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4-10朵,不孕育,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花柱短,先端膨大,2裂,不叉開,退化子房不明顯。瘦果倒卵形或長圓形,褐色。花果期7-10月[2]

生境分布

遍及全國,東部、南部省區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曠野、路旁等,西北省區分布在中、低海拔至2800米的地區。西南省區最高分布到3800(-4000)米地區,在半乾旱或半溫潤地區的山坡、林緣、路旁、草原、黃土高原、荒漠邊緣地區都有,局部地區構成植物群落的優勢種。為歐、亞大陸溫帶與亞熱帶地區廣布種。朝鮮、日本、伊朗、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蘇聯及歐洲東部和中部各國都有。

藥用價值

中藥名:茵陳、茵陳蒿

考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藥材基原:為菊科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或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乾燥地上部分。

性味功效:味微苦;微辛;性微寒。清熱利濕;退黃。

視頻

濱蒿 相關視頻

茵陳是什麼?可以用來治療哪些疾病
專家介紹茵陳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