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渔光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渔光岛(三鲲鯓)是座紧邻安平渔港的小岛,面积约有400公顷左右,岛的外侧港湾有“月亮湾”之称,是许多民众在此踏浪赏夕阳、新人拍摄婚纱的好去处[1] 过去曾为渔民活动的场所,但到了清朝光绪年间左右才有人定居下来。大部分的居民住在南边的“新寮仔”,但也有人住在北边的“管头”。

过去南北两端曾先后与陆地相连,但现在均为安平港的港道,故陆上交通仰赖渔光大桥,与对岸的亿载里往来。

历史 

渔光里一地旧名“三鲲鯓”,是台江内海鲲鯓之一。于清代划为效忠里的一部分,日治初期沿用堡里,为效忠里下鲲鯓社(庄)的一部分,大正九年(1920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效忠里下鲲鯓庄改为永宁庄下鲲鯓大字。后来在昭和十一年(1936年)10月1日,下鲲鯓大字从永宁庄分出,并入台南市[2]

二次大战后,三鲲鯓一带仍与四鲲鯓相连,划为南区鲲明里,民国四十三年(1954年)设渔光里。后来因民国六十七年(1978年)南边开挖安平港新港道,使得三鲲鯓与四鲲鯓分开,独立于南区各里之外,遂于次年(1979年)改隶安平区。北边的旧港道则陆化且修筑马路,与安平相连。

民国九十八年(2009年)渔光大桥完工通车,次年(2010年)旧港道重新打通。北侧港道主要供安平渔港进出,南侧港道则给安平商港进出。

聚落

三鲲鯓过去是安平一带渔民冬季捕鱼避风、临时栖息之所,他们大多是在东侧搭寮暂住。直到清光绪年间,才有从白砂仑来的李姓、下茄定薛姓、湾里庙后厝林姓、大甲邱姓、蚵寮洪姓的渔民到此定居。他们来此居住时,先在今天渔光里南端一带搭建草寮,将当地取名作“新寮仔”。不过也有一部分的人到北边居住,因为该处相对于“新寮仔”来说在“上面”,所以称为“管头”(意指“上头”)。


参考文献

  1. 渔光岛,旅游王
  2. 《台湾总督府府报》〈府令第七十八号〉,1936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