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潘普洛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潘普洛纳位于阿尔加河西岸肥沃的农业区中。人口连郊区18.6万(1982)。周围盛产小麦、葡萄、蔬菜等。有食品、陶瓷、机器、造纸等工业。手工制造酒囊和凉鞋著名。公元前75年创建。公元1000年为纳瓦拉王国都城。1841年卡尔里斯特战争后,改为纳瓦拉省首府。 市中心有十四至十五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并多罗马帝国遗址遗物。旅游业很发达。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385名。[1]

交通

潘普洛纳是一个交通枢纽,公路从这里开始向外辐射。从这里可以通往邻近各省以及邻国法国。连接的主要公路为圣塞瓦斯蒂安-法国、维多利亚-毕尔巴鄂萨拉戈萨-巴塞罗那。 潘普洛纳机场每天都有航班飞往马德里和巴塞罗那,每年运送的乘客超过200000名。[2]

简介

潘普洛纳更为人知的“城市名片”还要数疯狂的奔牛节。为纪念鞋匠,酿酒师和面点师的守护神、圣徒“圣-费尔明”,每年7月6日至14日期间,潘普洛纳都会在街头巷尾举行圣大的庆祝活动。其中,圈养的斗牛便是节日里最不可获缺少的因素。奔牛节期间,在潘普洛纳各个广场被从笼中放出的斗牛,会在大街上对对疯狂的人们展开一段惊心动魄的疯狂追逐。 因海明威《太阳还会升起》而举世闻名的奔牛节(圣-费尔明节),是从纳瓦拉王国时代流传下来的古老节,每年7月6日的正午时分,潘普洛纳的市长在市政府的阳台上宣布节日开始。市政府面前的广场上,身着白色的衬衫和长裤、围着大红围巾和腰带的人们拥挤不堪,简直可以说是狂热的漩涡,因为到处都是喷射的香槟酒和四处横飞的鸡蛋。在第二天的早晨8点开始,节日的重头戏“恩西埃罗(奔牛)”开始了。斗牛被位于纳瓦拉美术馆前面的围栏放了出来,从这里到斗牛场的800米距离里,众多的男子与斗牛互相追逐。 在潘普洛纳城里的斗牛场大门旁,有一尊大作家海明威的青铜雕像。这是当地人民为感谢和纪念海明威而建的。正是因为海明威在小说里的描述,潘普洛纳独特的奔牛活动才得以扬名世界。雕像的基座上镌刻着这样的文字:“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镇的朋友和圣费尔明节的推崇者,他巧妙描述和介绍了潘普洛纳。”潘普洛纳人对海明威的无限感激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奔牛节历史 奔牛节在当地叫圣费尔明节。圣费尔明是当地人崇拜和信奉的守护神,奔牛只是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节目中人气最旺的一个。圣费尔明节大约起源于12世纪,当初只是个宗教节日,到了17世纪,才逐渐融入音乐、舞蹈、斗牛、奔牛等民间娱乐活动,宗教节日也就成了一个大众参与的民间节日。 奔牛则源于赶牛进城。潘普洛纳经常举行斗牛,人们要把蛮牛从城外的养牛场赶到城里的斗牛场。一个牛倌骑马在前头开路,众牛倌们在后头赶牛,进城之后,牛群就吸引了越来越多凑热闹的人,他们一路同蛮牛嬉闹、奔跑,一直到牛进了斗牛场的牛栏。赶牛进城慢慢地变成了今天的奔牛。

活动 西班牙奔牛节又称“关牛节”,从每年的7月6日开始举行,7月14日结束。地点在西班牙东北部潘普洛城。在节日的9天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穿上白衣裤,缠上红腰带,表示参加的意愿。将6条经过两年专门驯养的公牛,突然从牛棚放出,跟在一大群小伙子后面,狂奔乱闯,穿城而过,犹如一群长跑健将,直奔斗牛场。这些牛非常凶悍,有的牛角被磨尖,甚至露出神经,一触既痛,有的牛眼睛被抹上辣椒,以激怒它,引发它的野性。沿途观者如潮,欢声震耳欲聋。其中不少勇敢者,尤其是那些好奇的亡命之徒,尽量接近牛,挑逗它,结果有的被刺伤,有的甚至被踩死。 在节日的几天里,每天都有6头凶悍的公牛追逐着数百名壮汉,沿着“奔牛之路”穿城而过,直奔斗牛场,场面极其惊心动魄。位于潘普洛纳市旧城区的“奔牛之路”其实是一条狭窄的石板街,全长848.6米。奔牛时,上万名奔牛爱好者挤满了街道,重约500公斤的公牛从牛棚冲出后,在4分钟内以24公里的时速在杂乱的人群中狂奔,时常人仰牛翻,险象丛生,最后以公牛被引进斗牛场而大功告成。奔牛节期间,每年都有人受伤,甚至也发生过死亡事件。据统计,从1924年到2002年,共有14人被牛顶死,200多人被牛顶伤。即使如此,来自世界各地的冒险爱好者还是云集潘普洛纳这个小城,在为期9天的人与牛之间的危险游戏中尽情享受欢乐与刺激。节日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大量涌入,潘普洛纳这座小城的人口短期内迅速从25万人增加到150万人。

山口公园

潘普洛纳市近郊有第一个把基督教传到日本的、又居住过日本的圣方济各.沙勿略尔出生的哈佛尔城,因此成了两市缔结姐妹城市的契机。 公元1997年春,为了纪念姐妹城市缔结15周年,山口市的著名园艺师精心周济打造的日本式-“山口公园”竣工,成为了两城市友好的地见证,是当地市民喜爱的休闲场所。 山口公园位于潘普洛纳市,是为了纪念两市缔结姐妹城市15周年而建设的。里面设有瀑布、亭台、沙丘等传统的日本式园林,总面积为80,000平方米,其中日本式园林占6,000平方米。

奥萨苏纳俱乐部

奥萨苏纳俱乐部位于西班牙纳瓦拉大区的潘普罗纳市。奥萨苏纳最大的特点就是她的名字,“奥萨苏纳”来源于巴斯克语,象征着健康、力量和斗志,她也是西甲里唯一的一支以巴斯克语命名的俱乐部。

奥萨苏纳俱乐部正式成立的日子是在1920年10月24日,当时在当地最大的报纸《纳瓦罗人民报》上刊登了一则公告,宣布了奥萨苏纳俱乐部的成立,同时还预告了该俱乐部的首场正式比赛,对手为市政府的球队。最后的比赛结果为1比1。1920年11月17日,这一天通常被认为是奥萨苏纳俱乐部正式成立的日子,在这一天新成立的奥萨苏纳和两支老球会竞技俱乐部和尼乌俱乐部完成合并,组建了全新且强大的奥萨苏纳俱乐部。在她诞生的第一个赛季,奥萨苏纳一共参加了22场比赛,取得了11胜、6平、5负的不错战绩,一共打入42球、丢34球。 在1931年奥萨苏纳首次升上了乙级联赛,经过几年的努力,更是在1935-36赛季首次登陆西甲赛场,并且在国王杯的比赛中打入半决赛。随后的30年的时间里,俱乐部出现了几次起伏,更有掉入丙级的尴尬经历。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新球场埃尔萨达尔的落成,球队成绩开始稳定。并在1984-85赛季获得西甲第6名,获得了接下来的赛季的欧洲联盟杯参赛资格,历史上首次进入了欧洲赛场。 2005赛季,奥萨苏纳首次打入国王杯决赛,不过负于贝蒂斯屈居亚军。同年12月,原埃尔萨达尔球场更名为纳瓦拉皇家球场,市政府为此给予球队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支持。 经过2005-06赛季的出色发挥,球队首次进入了欧洲冠军的赛场,但是很遗憾的在资格赛中被德甲的汉堡击败,只能再次参加联盟杯。不过在这个赛季的联盟杯赛场,奥萨苏纳表现出色,进入了半决赛,虽然被后来的冠军赛维利亚击败,但也创造了球队历史。 2007年2月25日,奥萨苏纳迎来了纳瓦拉皇家球场的第100场西甲比赛,对手是西班牙人,不过主队遗憾的0比2告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