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潘毓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潘毓刚
出生 1937年
广东梅县
国籍 美国
民族 汉族
教育程度 密西根州立大学
职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你的身体如何工作
酸和碱

潘毓刚,193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梅县 ,量子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美国波士顿学院[1]

  • 195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
  • 1961年到美国留学,先后进耶鲁大学和密歇根州大学研究院攻读;
  • 1966年获得理论化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 1967年进入波士顿学院化学系工作,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
  • 1978年获联邦德国高级科学家特别奖;
  • 1980年被聘请为中国科学院名誉教授;
  • 1986年被聘为暨南大学名誉教授;
  • 1986年连续两届担任了全美华人协会总会主席职务;
  • 1994年获得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
  • 2001年在波士顿学院化学系带完最后一名博士生后回中国授课。

潘毓刚主要从事量子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创立了先进的计算夫兰克———康登因子的渐近方法和微观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并把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应用于化学反应研究;他还致力于高等教育。 [2]

人物经历

  • 1937年,潘毓刚出生于广东,在故乡梅州度过童年。
  • 1947年,潘毓刚到台湾念书。初中时代就用很多时间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研究,在校成绩虽然平平,但却在报刊发表过不少智力游戏或数学测验的短文。16岁读高一。
  • 1953年,出版了科普读物《你的身体如何工作》一书。大学期间他经常不去上课,躲在家里写书、写文章,在科学专业期刊发表过不少科研论文。
  • 195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
  • 1961年,到美国留学,先后进耶鲁大学和密歇根州大学研究院攻读。
  • 1966年,获得理论化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 1967年,任波士顿学院化学系助理教授,两年后升为副教授。
  • 1973年,成为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兼任德国著名的史图佳大学和马克司甫朗克研究院客座教授。
  • 1978年,获联邦德国高级科学家特别奖。
  • 1980年,潘毓刚被中国科学院聘请为中国科学院名誉教授,为中国"四化"建设作参谋顾问。
  • 1986年,应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晖的邀请,接受了暨南大学名誉教授一职。1986年连续两届担任了全美华人协会总会主席职务(首届主席为杨振宁),长达4年之久。
  • 1994年,获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获此殊荣者只有他与著名的物理学家袁家骆和吴健雄共三人。
  • 2001年,在波士顿学院化学系带完最后一名博士生,就宣布不再带学生了,后回中国授课。

[3]

主要成就

教学科研

潘毓刚高一时出版了科普读物《你的身体如何工作》一书;大学一年级时,与友人合译了大学教科书《普通化学》,出版后风行台、港、东南亚等地。大学三年级时出版了被作为大学参考书的《酸和碱》。大学期间他经常不去上课,躲在家里写书、写文章,在科学专业期刊发表过不少科研论文。

潘毓刚从1973年起便成为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是台湾大学同届毕业生中最快拿到化学博士、最早当上化学教授的人,他仅用六年时间便由助理教授升任终身正教授,创了美国波士顿学院的纪录。除在美国任教,他还兼任德国著名的史图佳大学和马克司甫朗克研究院客座教授,由于他在量子化学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1978年获联邦德国高级科学家特别奖,1994年获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获此殊荣者只有他和著名的物理学家袁家骝和吴健雄三人。

20世纪70年代以来,潘教授经常赴欧美讲学,进入本世纪后则较多在大洋洲和亚洲讲学。他在任教与讲学期间,不仅培养了众多的化学博士,科研上亦成绩斐然:先后发表过100多篇学术论文、60多篇专业书评、出版了四本科学著作;曾到世界30多个国家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创立了先进的计算夫兰克---康登因子的渐近方法和微观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并把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应用于化学反应研究,这在当今世界理论化学领域还属最新课题,改变了过去宏观化学的粗糙和表面的研究,使人类首次掌握了高空化学空气污染化学等原理,[4] [5]

社会贡献

潘毓刚教授于1986-1990年连续两届任全美华人协会总会主席。该会成立于中美建交前的1977年,首任会长是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潘教授在任期间是全盛时期,在华盛顿、纽约、波士顿、旧金山等地建立了14个分会,会员多达万余人。华协在为增进华人团结、争取和维护在美华人地位和权益,促进中美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中美建交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之初,潘毓刚任中国中国科学院名誉教授,为中国"四化"建设作参谋顾问。今年67岁的潘毓刚教授10多年来一直担任对中国改革开放影响很大、在美国出版的《科技导报》的顾问编委(杨振宁、李政道都曾任此职),为中国提供了许多世界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由于潘毓刚在全球科学界的影响及其对中国"四化"建设所作的突出贡献,先后受到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等的亲切接见。

潘毓刚既是科学巨子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先后游历、考察50多个国家。潘教授以其广泛的阅历,睿智的思维,洞明的观察,明辨是非的能力,将到世界各地讲学、游历耳闻目睹和所思所感的东西,随时在车船上、飞机上或下榻的宾馆写下来,其中有不少观点鲜明、思想深邃的评论或针砭时弊的杂文发表于世界各地的报刊上。他正在准备将30多年来各时期零星写下的文章结集出版,并请台湾文坛鬼才李敖作序。 [6]

论文著作

荣誉记录

  • 1978年获联邦德国高级科学家特别奖
  • 1994年获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

家庭成员

潘毓刚的祖父潘祥初是有名的华侨富商,与爱国保台志士丘逢甲是亲家。其父潘枢润在20世纪40年代初曾任梅州市梅县区南口安仁中学校长。母亲梁莅庄是晚清驻日、德、比三国外交官梁诗五(黄遵宪之太舅)之女,曾留学日本。因家学渊源的关系,她对子女要求很严格,教育他们不要依赖祖业,要通过自我奋斗,闯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其子女自幼就很勤奋,潘教授五兄弟中有四人(毓良、毓彦、毓刚、毓绪)获得留美博士学位。

社会任职

潘毓刚兼任32所大学的名誉教授。

人物评价

李敖:"潘毓刚是我所见过的科学家中最有人文修养的一位。

在量子化学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7]

文献参考

  1. 化学系终身教授。
  2. 世界著名量子化学家潘毓刚大洋网
  3. 著名量子化学家潘毓刚:通过教育实现社会公平中国新闻网2014-11-14
  4. 从而奠定了他在化学领域的地位。
  5. 潘毓刚新浪网
  6. 潘毓刚新浪网
  7. 潘毓刚360搜索